•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光荣与梦想归于工业化。快速的工业化;为我国带来了近4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下一步该怎么走?答案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历史路径的概括;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作为历史的观察记录者;作为研究经济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学者;作者认为;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要完成经济转型;就要让城市化接力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8.4万字
    5.4万人气
  • 会员
    《贫困的终结》一书以平实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贫困的根源,回答了为什么要扶贫以及如何扶贫的基本问题。本书是作者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整个过程中针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中的一系列政策和实践过程的思考。本书的很多内容也是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作者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媒体发表的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实践的各种评论文章。《贫困的终结》一书引用了大量国内、国际案例,以及减贫的理论观点,以叙事的形式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
    中国经济17.2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中国经济16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
    中国经济23.9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周期性拐点中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在跨度为50—60年的康波周期中,中国乃至世界正走出长达20年的繁荣阶段,世界经济正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也承受着“L形复苏”的长期考验。同时,在地缘冲突加剧、极端气候常态化、科技创新爆发、人口结构危机、货币体系动荡五大变量的冲击下,传统的周期理论或将被颠覆——不能被动等待
    中国经济18.2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上来看,乡村是危机软着陆的基础,重视“三农”,振兴乡村,是中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所在。本书收录了温铁军在各地的各类演讲,并辅以各乡建团队组织的调研报告、撰写的文章和未发文稿,系统整理、汇编了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重要思考。全书通过11个“思考”,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乡村振兴和
    中国经济15.6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
    中国经济27.9万字
    5.1万人气
  •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推动改革再突围。本书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主编,各位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精神,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背
    中国经济23.6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中国经济19.5万字
    5.1万人气
  • 本书是对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的探讨与诠释,也是当下产业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经验提炼。书中案例全部来自腾讯参与的企业,涉及农业、基建、能源、制造、零售、服务、金融科技及民生等领域。本书致力于用实际正在发生的案例来讲清楚,腾讯是如何用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产业、行业、企业逻辑重塑和流程改造,从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作者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中国产业的目标要求和挑战(如老龄化加剧、企业负
    中国经济15.4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有哪些关联?政策及金融服务又该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本书收录了林毅夫、黄奇帆、郑永年、刘世锦、黄益平、姚洋等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外部形势及内部特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
    中国经济16.5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本套装包括《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中国经济的前景》、《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西潮到东风》、《经济学第一课》五本。
    中国经济83.9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本书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
    中国经济19.9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原以为新冠疫情只是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遭遇战”,却没想到在全球蔓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最大的那只黑天鹅,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疫情有多长?衰退有多深?全球经济走向成谜。美国脱钩中国,网络将世界互联,脱钩与互联,谁将代表未来?全球集体“放水”,世界经济下探……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开启内外双循环政策,经济安全岛权重逐渐上升。新冠疫情开启不确定性未来,复式危机全面爆发,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本书旨
    中国经济20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中国经济22.9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
    中国经济10.1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停息,香港暴乱行为持续升级,第四次金融危机逐渐展开,信息文明进入高级阶段,数字货币走上历史舞台,产业领域面临大洗牌……“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抬头黑天鹅漫天遨游,低头灰犀牛满地撒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让人备感焦灼,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认知也愈发迷茫。本书旨在对2020年的中国经济进行深入解析和预测,探讨究竟是谁开启了破碎化的序幕,指出中美贸易冲突既是终极也
    中国经济18.9万字
    4.7万人气
  • 《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作者6年跟踪调研,以ARJ21-700飞机在如何在国际航空强国“影子审查”下完成398项试验试飞科目获得型号合格证,成为中国第一款具备航线运营资质的喷气式支线客机的故事为主线,首次揭秘了国际航空强国针对我国展开的大国博弈,并以全景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中国国民机产业40年的探索与挫折,尤其是几代民机人如何突出重围,完成自主研发,实现“航空报国”,让中
    中国经济21.6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必要物质基础。按照既有的变化趋势,几乎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的新常态下,中国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增长动能。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新特点,给经济增长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因此,理解新发展格局,认清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17.7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经济学领域知名学者,记录和总结中国40年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深度阐释中国40年发展之历史与逻辑。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必读系列丛书。
    中国经济204万字
    4.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