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更新时间:2018-12-17 11:10:12 最新章节:第9章 战乱年代:你已成为我唯一的亲人
书籍简介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因“诗”相识,随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两人便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畅聊人生、倾诉思念之情、切磋诗词、交流喜怒哀乐、相互鼓励、翻译莎剧……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朱生豪的书信,绝对适合在阴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坚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动到触及灵魂,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本书精选了朱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
品牌:中国文史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文史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汇集谢冕、程光炜、周晓风、罗振亚、刘士杰、吴晓、张德明、姜玉琴、张健、师力斌、邱景华、易彬、卢桢、刘波、陈培浩等学界同仁关于吴思敬诗学研究的专题文章,分别纳入“同行、坚守、探索、回响”等专辑,涉及同代人有关吴思敬先生的印象与认知,中青年学者探讨其诗歌批评与理论建构、诗歌史研究等内容,并附资料价值较高的访谈与学术年谱。文学28.2万字
- 会员“民国文学”从概念提出到引起各方面关注是1997—2013年10多年间的现象。2013年,《民国文学讨论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这一次讨论的主要文献,2013年以降,这一学术理念逐步走向深化。本书为第二辑,是第一册文献集之后的史料汇集,保留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学术研究参阅。所谓的“代表性原则”指的就是不再简单重复前期话题提出者的观点,或者重复前期已经被反复表述的思想主张,有自己独立文学33.2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文本汇编、笺注及文本细读为基础,拓展饶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与历史文化视域,在学术史和近百年学人研究纵横交织的学术背景下,展开对饶宗颐先生家学谱系、学术精神、文学与艺术成就及其学术贡献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饶宗颐先生在文学史、艺术史以及学术史上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呈现出较好的深度和广度,堪称饶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对于促进饶学乃至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文学25.5万字
- 会员王继光,男,汉族,甘肃临洮人,1946年生于新疆,现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自1982年以来,共出版学术论著1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多年积累研究的《安多藏区部族志》、《明代汉藏交聘考》、《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有关藏学研究的专著工部、论文30篇。其中,【万历】《西宁卫志》辑自《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青海最早的地方志,辑注分卷析篇,评加注文学26.4万字
- 会员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中文系首届即1958级学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困难时期”等,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也使自己的命运、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本书为1958级学生的群体回忆录,体量庞大,文风多样。书稿内容既是个人自述,也是集体记忆,展现了这一群体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学习、生活时的重要事件,以及步入社会后的风雨人生,其中既有作者个人亲身文学3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