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在线阅读
会员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姚文放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5.5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16 17:38:15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着这一理路激荡而成百年文学理论的形式主义大潮。然而随着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研究日渐挤占了文学研究的地盘,文学理论发生了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转向,其表征就是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审美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论的风靡一时。90年代以后,这些新潮理论又导致了国内文学理论的观念、方法、路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呈现出与旧时迥然不同的格局,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本书致力于对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路径进行勾勒,对于这一"向外转"趋势的深层机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进而助推我国文学理论新的跃迁。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姚文放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以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文化诗学”主要以区别开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又利用了两个学派的资源而著称。本书认为其核心在于以福柯的权力思想来阐明文学活动,以此作为不着边际的历史主义真正走入现实的标志,也是形式主义走出语言牢笼的关键。在对“莎剧以及“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具体枇评中,肯定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个艺术生成维度相通的权力博弈关系,并在这些节点所形成的诗学“振摆”空间中表达其文学批评的整体理念。
    张文涛文学21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诗人创作过程的基本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诗创作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诗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诗创作心理学隶属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是现代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去揭示、探讨诗人在诗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之规律。
    谭阳刚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本著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内容涉及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赵树理、杨沫、王安忆、马原等当代小说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文化社会学、文艺心理学、叙事学等诸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现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现象讨论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迀问题。
    魏巍文学22万字
  • 会员
    本书的讨论对象是古典白话小说中所谓的“无事之文”,即在整个故事的叙述框架中看似“赘余”的“闲笔”。这些“赘余”笔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认定与主干的故事情节不发生因果联系的枝节性叙事,另一部分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一些琐屑的指涉、叙述者介入对叙述造成的干预。本书以《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是如何将多重事件与人物活动错综并置以模拟真实生活的共时性(synchron
    刘佼文学19万字
  • 会员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
    郭尔雅文学23.5万字
  • 会员
    明代贬谪诗的主题取向,或抒发孤闷、思乡、叹老之怀,或表达用世、愤世之心,或书写酬赠、安闲之意,或咏史纪事、记写边地风物;其感伤的创作基调、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延承与发展兼具的特点。明代仕宦文人的贬谪心态,或孤独感伤,或漂泊思乡,或忠心不遇,或恐惧不安,或乐闲崇道,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复杂而幽微的特点。研究明代贬谪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文化与士人的生命形态。
    刘英波文学18.7万字
  • 会员
    专著《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和文学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剖析新世纪文学的媒体化语境的生成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以及媒介化进程中的种种文学行动与文学场域、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整体概观之后,重点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深入地阐释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和展望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并以此来回答“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泛文
    张邦卫文学39.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俄罗斯人口较少民族埃文基的英雄史诗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史诗研究专家及人类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母题分析、比较研究、文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厘清埃文基英雄史诗这一民间文学的叙事体裁类型,着重分析了埃文基英雄史诗的特色母题、典型形象和艺术特色等诗学特征;同时钩沉史诗中蕴含的狩猎文化、萨满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解读民族经典文化等;阐释埃文基英雄史诗中体现的本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探讨了埃文
    李颖文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生态批评方法解读印度文学经典,既有对印度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学的总体研究,也有对吠陀、两大史诗、佛本生故事等印度文学经典作品和迦梨陀娑、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印度经典作家的生态主义解读。全书总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总体研究主要从总体上梳理和把握印度文明的生态主义特质及其对印度文学的影响;个体研究通过文本细读,对印度文学经典中蕴涵的生态智慧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挖掘。
    侯传文 武磊磊等文学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