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产业结构现代化研究
更新时间:2019-11-29 11:34:38 最新章节:第二次现代化丛书
书籍简介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聚焦产业结构,瞄准知识经济,包括五项内容。一、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从产业水平、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和未来,给出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六大集群和24个部门的产业水平、增加值结构、就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的最新排名。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案例和原理。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瑞典等八国的国际经验,以及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经典理论、基本原理和政策走向。三、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趋势和潜力,提出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战略目标,以及中国三大产业、六大集群和18个部门的潜力排名和政策建议。四、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定量评价。从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完成131个国家的定量评价。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排世界第58位。五、世界现代化的定量评价,描绘2015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定位图。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变,第二次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全部进入第二次转变,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转变,并受到第二次转变的影响。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包含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现代化,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传启及其团队完成的第17部年度报告。它建议中国要以提高产业质量为引领,以提高产业水平为抓手,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为落脚点,全面完成向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次转型,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经济强国,全面建成制造业强国、服务经济强国、知识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强国,逐步达到产业水平、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的世界先进水平,早日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知识经济发达国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何传启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规范、最系统、最制度化与程式化的科举考试,各级官员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但在基层社会还分布有大量儒学熏陶出来的、未得到基本科举功名(如生员)的文人,他们虽然未得到朝廷给予的任何特殊权利,但他们在基层社会践行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论等,也成为基层社会中有威望的人物,能化解社会矛盾,积极从事各项公益事业,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科举功名的乡绅,但同样在基层社会政治26.6万字
- 会员本书充分利用解密档案《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从中国革命的外部环境即国际大背景切入,全面考察了共产国际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所给予的影响和作用。共产国际的这种影响及作用由于受联共(布)内外政策的左右而呈现出双重性,本书尝试探究了共产国际有此双重性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客观地展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共产国际、联共(布)影响的程度,特别是对毛泽东政治29.9万字
- 会员本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敦冶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架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从而汲取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政治90.7万字
- 会员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政治18.6万字
- 会员作为士绅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甘肃士绅既具有作为这一阶层的共性,也有地处西北社会的特性。首先,甘肃落后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导致士绅阶层的数量与同时期江浙等富庶地区相比相对较少,但是甘肃民族成分的多样性也使得士绅群体的民族成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此外,在士绅身份的获得途径上,科举考试依然是甘肃读书人获取士绅身份的主要途径,但通过军功奖叙而取得士绅身份,以及做官资格既是甘肃士绅获取士绅身份的一个政治21.7万字
- 会员宋仁宗朝(1022—1063)是两宋思想、文学、政治各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关键历史阶段。此期的儒学复兴、诗文革新和政治变迁彼此交融互渗,均主要由庆历士大夫这一复合型士人群体来承当和推动。本书聚焦北宋政治文化转型的过程,由党争、改革、言事、舆论、声望、贬谪、吏治、边事、文武关系、代际互动诸议题入手,全景展现庆历士大夫在长期被污名化的境遇下如何经由体制内外的一系列言说活动展开自我辩护,在阐政治67.7万字
- 会员本书对1937-1945年国民政府粮食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与梳理,主要从粮食与粮食问题、战时国民政府粮食政策措施与管理成效、战时各地解决粮食问题实践与成效、战时粮政管理人物与粮政机构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不同问题、不同地区、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相关粮政人物与粮管机构的研究,来进一步深化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粮食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看法,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政治17.8万字
- 会员本书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挖掘了其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客观描述了当下我国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具体剖析其成因,最后着重就如何破解我国当前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对策措施和政策政治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