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学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篇(创意写作书系)
更新时间:2019-12-13 19:11:05 最新章节:第二节 歌词
书籍简介
《大学创意写作》是在我国高校写作教育亟待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以创意写作的学科视野编撰,旨在打通“文学写作”与“应用写作”、整合教育理念与写作训练、真正实现“可教”“可学”的写作教材。教材分为“文学写作篇”与“应用写作篇”两册。本册探讨了文学创作教学和作家培养的具体路径。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概述了创意写作在美国的兴起、全球化传播以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状况。第二章概述了创意写作的学科视野、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本章涵盖对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发展的大量调研成果,许多内容属首次发表。第三至六章,分别选取“故事与小说”“小品与电影剧本”“非虚构文学与散文”“自由诗与歌词”等具体文体,充分探讨了其原理和写作技巧。在体例上,教材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文体章节均包括“文体界说”“文体特征”“写作要点”“写作训练”和“延展阅读”五个环节。“延展阅读”环节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料、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方案,以加深对相关章节的理解。这一部分有文字、图片、网络链接,读者可利用手机等终端扫描二维码阅读。“隐形文本”与“显形文本”并重,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7-03-15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葛红兵 许道军主编
- 会员《大学创意写作》是在我国高校写作教育亟待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以创意写作的学科视野编撰,旨在打通“文学写作”与“应用写作”、整合教育理念与写作训练、真正实现“可教”“可学”的写作教材。教材分为“文学写作篇”与“应用写作篇”两册。本册共分五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应用文体,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商务文书”“策划文案”“学业论文”以及附录“申论”。教材主要特色有:一方面,严格遵循各个语言文字12.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该书分别对美国当代很重要的小说家德里罗的《白噪音》《毛二》《地下世界》《身体艺术家》《靠前大都市》《坠落的人》和《欧米伽点》等小说进行研究分析。在他的小说中,德里罗思考了消费文化中的人际交往、影像社会中作家的责任、技术合理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创伤体验中当事人的选择、资本主义优选化的非正义性以及美国例外论的幻灭。尽管德里罗在小说中着力刻画了当代美国社会传统信仰的失落、消费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人们社科19.5万字
- 会员本著作对国语语音、民国韵书和现代白话新诗音韵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以国语语音的统一这个国语统一运动中的“硬壳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言学史观点,结合汉语诗律学理论,从现代白话新诗的语音特点出发,审音和考古并重,语音研究和韵书篆制结合,史料分析与个案考察互证,深入地分析国语语音标准的确立和民国韵书、现代白话新诗音韵方面的互补共生关系,探讨国语语音对白话新诗摆脱传统旧诗音韵的羁社科25.1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古代西亚语言研究”专栏、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应用研究、经典译文、书评、语言学沙龙七个栏目,收录了《论赫梯语因果关系语义的无标记表达方式》《安纳托利亚语族塞音叠写现象探微:以赫梯语为考察中心》《概念意义视角下图像意义密度分析框架探索》等文章。社科1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聚焦于《金瓶梅》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并着重梳理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汉学界对这一奇书的理论阐释。全书主要呈现了英语世界在《金瓶梅》的实证研究、主题思想研究、人物研究、叙述风格研究、修辞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总的来看,英语世界这一“他者”视角为国内金学界提供了一面具有跨文化意义的“比较之镜”,有利于促进中西金学界之间的互证、互识和互补。社科27.4万字
- 会员《广雅疏证》因声求义术语具有功能性异同。王念孙在使用术语进行因声求义实践中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继承性,但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术语规范。在《广雅疏证》中,语音形式与概念的复杂关系表现了音义之间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统一。对称性是语音形式和概念之间相似性的体现,不对称性是语音形式和概念之间区别性的体现。另外,《广雅疏证》术语中的一字异音情况与《音义异同》中的音变构词用例有互补性,显示了王念孙对音义异同的认识社科17.8万字
- 会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关涉到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学科的性质决定其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以解释教学和习得中“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层面的问题。本书运用理论语法的观点、原理及方法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试图在寻找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屏障做出一些努力。书中介绍和讨论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认知语法理论、语言类型学理社科18.7万字
- 会员本书从文化主义角度重新阐释人类交际现象(communication,包括传播、话语、修辞),提出“文化话语研究”、“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两个相联的范式,主张探究不同文化话语体系间的差异关系和权力关系,并以此为指针对人权、贸易、城建、国防、科技话语分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社科17.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