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飞鸟不惊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0-09-27 15:49:29 最新章节:黝黑的阿拉伯人
书籍简介
俄罗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1873—1954)是歌唱大自然的诗人和哲人。他笔下的大自然,生机勃勃,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充满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和哲理。他的抒情作品清丽流畅,意境隽永,蕴含着一种音乐的韵律,令人读来爱不释手。《飞鸟不惊的地方》写于1906年,是他的成名作,是有点卢梭式伤感意味的、关于俄罗斯20世纪初北方生活的随笔。叙述者走过的是这样的地方:分裂时期出现许多古老信徒派信徒的维格地区,他们是在19世纪中叶被尼古拉一世驱散的。“这里尚遗留着未被奴役毁坏的人民的纯洁的心灵。”他们纯朴、直率、亲切、殷勤,既可爱又天真。但在这部作品中有某种东西:材料的选择、语言、语调,被十分小心地摆放的叙述者的位置:既不完全偏离叙述对象,也不让叙述者遮挡了它们,思想则常常被牢牢控制在所要叙述的事物之下,文字简洁、“干松”、像火药一样易于爆炸,这些都使得这部作品接近于“高级文学”。
品牌:北大出版社
译者:石国雄
上架时间:2017-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俄罗斯)普里什文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精选集。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他认为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阅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黑塞强调书与自我的内在统一,他的文学评论不是客观的分析,而是经过内化后从中超拔出来的“随感”。在文学7.3万字
- 会员《发现尼罗河源头之探险日记》详细记录了斯皮克1860年第二次探险尼罗河源头的过程。该书以日记体的形式写成,比较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斯皮克在书中描写了他探险途中的所见所闻,其中有大量的描写是关于非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以及在西方社会所看不到的种族和部落制,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十九世纪一个欧洲人眼中的非洲。文学18.4万字
- 会员《生命之乐》是英国银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学家和博学家卢伯克爵士专门给青年人写的散文集,分两卷,以23篇文章罗列了人生中的乐事,借此鼓励青年人走出对未来的迷茫,走出情绪低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启自己的漫长旅程。《生命之乐》的上卷主要谈及读书、交友、旅行、居家、科学、教育等问题;下卷主要谈及健康、财富、绘画、音乐、诗歌、自然、工作等问题。《生命之乐》和卢伯克的另一部散文集《生命之用》可作为姊妹文学15.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在战争期间与家人们的书信集。在家书中,吕多维克讲述了自己的行程,包括从布雷斯特到中国北方海滨的漫长航程、与上海徐家汇耶稣会机构的来往、法军在交趾支那的活动等等,与亲友们分享了经历见闻,表达他对家人、故土的思念。同时,吕多维克记述了联军偷袭塘沽、进入北京、劫掠圆明园等历史事件,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完全陌生之地的数年间对战争暴力的亲身体验,也为我们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劫难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学2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