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乐籍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秦淮乐籍研究

程晖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艺术音乐24万字

更新时间:2022-03-22 15:31:2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通过综合视角,对明清时期以南京秦淮为中心的乐籍制度的女乐进行深入探究。明清是乐籍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秦淮有鲜明的时代文化标志,明清的秦淮女乐活动为“兴盛”、女乐事迹为“彰显”,构成了以南京为中心,苏州与扬州为副中心的“秦淮乐籍文化圈”,这一区域是乐籍文化之代表,又是个性鲜明的江南区域文化原点,本书也重点讨论秦淮乐籍文化时也兼及苏州与扬州的乐籍文化。
品牌:上海音乐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音乐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程晖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写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及琴童家长的一本培养深层次音乐素养的书。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有什么用?怎样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才是有效的?成人也能学音乐吗?音乐怎样影响人、塑造人,甚至让人感到幸福……本书作者在音乐教育行业一线执教十余年,致力于艺术普及工作,教授的学生年龄跨度从儿童至老年人。她针对多年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创作了这本书,旨在帮助更多的学习者与爱好者更深入、更高效地理解音乐。全书共6章,分
    莫莫编著艺术10.8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梳理了古琴八千年文脉,从三皇制琴说起,讲到唐代古琴的发展,内容生动详实。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解析以及对重要历史人物与古琴渊源的介绍,梳理大文化背景下的古琴文脉。本书具有普及性,适合大众阅读。
    郭怀瑾艺术21.3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全方位介绍复州大唢呐和双管的渊源与发展、乐器的构造与制作、乐曲的演奏与技巧,以及有关的曲目资料,让大家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两样乐器,也为业内人士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交流、探讨与借鉴的资料。本书出版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鼓乐艺术,进一步促进民族吹管乐的不断发展,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宋喜平编著艺术2.9万字
  • 会员
    钢琴作为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说,其理论和实践对其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今音乐课堂中,大家普遍对音乐理论的重视度还不够,而且很少将音乐理论应用到音乐实践中去,音乐理论的缺失导致当下音乐教育的效果不太好。在《钢琴演奏基础与教学艺术》,作者把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进行总结,解决了现代高校钢琴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想要接受正确规范的音乐教育就必须同时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只有将二者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昌粼艺术15万字
  • 会员
    本套书系精选辛丰年先生曾经出版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8本音乐文集,经重新编辑排版,再次出版,包括:《乐迷闲话》《如是我闻》《音乐笔记》等。辛丰年的音乐随笔在国内乐迷和书迷中享有很大的名气,受到诸多名家喜爱与推荐。辛丰年先生的随笔深入浅出,即适合深度的古典乐迷阅读,也适合入门级的读者。
    辛丰年著 严峰编艺术10.1万字
  • 会员
    《口琴自学一月通》上市以来一直在同类乐器书销售开卷中位列第一,很多人对口琴使用的演奏技巧并不是很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口琴自学一月通》的作者编写出了《流行与经典:口琴独奏金曲128首超精选》。这是一本为口琴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一本曲集。本书将近期的流行歌曲以及近年来出现在电影电视中的优美的旋律呈现,编配成了容易演奏的演奏方式和调式,让读者能够通过科学明确的技巧吹奏出好听的流行乐曲,大部分曲子都设置
    臧翔翔编著艺术1526字
  • 会员
    《欧洲音乐史话》集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为一体,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音乐家、作品和历史事件,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扼要。全书图文并茂,刊有近百幅珍贵的图片资料,实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必读之书,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艺术院校音乐史课的简明教本和音乐欣赏的启蒙读物。
    钱仁康艺术9.3万字
  • 会员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旋律能穿越时空的界限,触动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中国步入老龄化,现在公园里或是小区里亦或是老年大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自发组织的老年合唱团,他们对于老歌有着特殊的感情。经典老歌是中老年朋友的益友,翻看并演唱可以使老人心情好,身体好,虽说手机上网上的歌曲都很多,但对于中老年来说,阅读习惯依然是纸质出版物,本书不仅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能够满足老年人对歌曲的
    慕徵编艺术1.7万字
  • 会员
    刘文荣,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乐器学。中国乐器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发展,种类繁多,本书以《中国古今乐器同名考》为名,首次提出乐器族群认同的概念,并将乐器纳入不同的历史语境进行释读,强调在历史语境中看待乐器,为学界及大众在乐器名称的使用上带来些许参考与启发,同时引导读者对中国古代取得辉煌成就的乐器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刘文荣艺术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