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行动力(4)
- 行动力:别让你的梦想一直是个空想
- 花瓣雨
- 4945字
- 2017-11-29 11:21:36
人生总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面对挫折,赵晨飞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用顽强的毅力去攻克重重难关,一步步扬起了人生的风帆。
励志作家张海迪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有勇气的人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创造新的生活。一个人的肉体可以被摧毁,可是心灵不能被摧毁,而心灵就像翅膀,可以带我们飞越万水千山……”这个不能行走的女孩儿,正是用自己顽强的勇气和行动力奏响了一曲华美的青春乐章,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站在了人生高峰。
给灵魂一个支点
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航空工业学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2003年8月的一天,他回老家帮父母干农活,不慎从房顶上摔了下来。从此,这个健康的小伙子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只有头会动的高位截瘫患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运,他伤心、绝望、消沉,想过一死了之。可是,他却连自杀的能力也没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绝食,可面对父亲疲倦的面容和母亲红肿的双眼,他知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自己小,他实在不忍心去伤父母的心。
住院的那些日子,为了给他看病,家里债台高筑。那天昏睡中的他隐约听到父母的对话:“医生说让转院,钱凑不够,咋办。”接着就听见母亲低沉的啜泣声,只听父亲说:“我去找找看哪里有卖血的。”“卖血”这两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那一刻,他彻底打消了死的念头,决定向命运挑战,用另一种方式让自己重新站起来。
2007春节时,高中时的几个好友来看望他,竟然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并帮他开通了宽带。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可是,喜悦过后,面对自己绵软的双手,打字谈何容易?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位断臂的残疾人,用嘴咬着毛笔写字。看着看着他突然灵光一闪,急忙让母亲帮他拿来一根筷子,用嘴咬住筷子的一端,一试果然不错,于是,他开始用嘴咬住筷子在键盘上练习打字,一次次筷子从嘴里掉到键盘上,他没有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练到嘴里戳出了血,这让他的父母心疼不已。
经过几个月的练习,他终于可以熟练地打字、上网了。开始,他试着写一些小文章投给报社,可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了,他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投,终于,2007年4月1日,《西部晨风》首次发表了他的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五百字,但仍然让他高兴得流泪。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几年下来,他先后在《知音》《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纪实、散文随笔、时事评论、小说等400多篇,共计80多万字。
一次,他听到几个村里人无意中说到村里的辣椒不好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件事触动了他的心,他很想为村里这些淳朴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于是,他开始试着在一些农贸网站发帖子,父亲又请村里的一个摄影师把辣椒的照片拍下来,这样一来图文并茂的帖子更有吸引力了。过了几天,真有客户打来电话询问,后来打电话的客户越来越多。父亲把这些信息都转达给乡亲,卖出了一些辣椒,但客户嫌东一家西一家收购很麻烦,少有回头客。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2009年1月底终于迎来了转机。河南三门峡市全美酱菜厂的采购员联系上了他,问能否在3天之内给他备齐30吨辣椒,他带现金来买。滞留的辣椒倾巢卖出,解决了全村辣椒销售难的问题。他也成了村民的“辣椒销售经纪人”。躺在病榻上的他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能人”,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身边的感动”专栏节目。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曾说过:“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融自信、刚毅、爱和希望于一身,以筷子为支点,奏出生命最强音,加长自信的杠杆,世间的一切困苦都会为成功和幸福让路。
对于他所走过的路,“2010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仪式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他不能站立,却能顶起家乡群众的希望。他经历灾难,却还要把幸福传向四方。一根筷子成了他与世界间的桥梁,而这桥梁的基石是他的不屈与坚强。”他的名字叫赵仁伟。
上帝最宠爱的“苹果”
1979年3月,她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双庙乡油坊村一个农民的家庭,她的到来,无疑给这个普通家庭带来了喜悦。然而,仅仅在她出生50多天时,幸福便被无情地打碎了。她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脆骨症,人称“玻璃娃”,也就是骨头就像玻璃一样,稍稍磕着碰着就会骨折。
从此以后,骨折,成了她成长中挥之不去的“影子”,常常因为一点疏忽,就会造成骨折。在她5岁时,一天,母亲把她抱到门口晒太阳,正好邻居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丢沙包,玩着玩着,沙包不知怎么就砸在她的腿上,没想到也会造成她腿部骨折。
由于身体原因,长这么大,她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在家门口。一次,母亲想用排子车推着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推到一个拐弯处时,她不小心滚落在地上,结果头摔破了,四肢全部骨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疼痛难忍,嘴唇都咬破了。她对母亲大声喊道:“我要是再骨折,你们就把我扔出去算了。我再也不想要我自己了。”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母女俩抱头痛哭。
当别的孩子在村子里四处奔跑时,她却只能坐在床上,依偎在亲人身旁。一直到8岁时,她才第一次学会坐在小板凳上“走”路。然而,即使是从屋里走到门口,她也要花上十几分钟时间。
坐在自家的大门口,看着同龄的孩子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她是多么的羡慕啊!她一次次地恳求母亲自己也要去上学,母亲总是含着眼泪说:“孩子,不是妈不想让你去上学,是妈实在不忍心看你的身体受到伤害啊!”
9岁那年,父母都下地干活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多想看看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啊!于是,坐在小板凳上,她一步一挪地开始她的“长途跋涉”。从家里到学校,并不远的距离,她却整整走了2个小时,当学校的老师发现她时,她早已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学校老师急忙派人把她安全送回了家。这次的经历,让母亲彻底妥协,母亲说:“我娃这么喜欢读书,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护送娃去读书。”
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她也是倍加珍惜。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学校里,她尽量不去厕所,也从不喝水。由于经常骨折,她常常带着夹板绷带去听课。读书多年,她的成绩总是在年级名列前茅。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作《我的梦》。在作文中,她这样写道:“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够吃上一种灵丹妙药,把病治好。到那时,我会飞奔着告诉所有的人:‘我会走了!我会走了!’”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校各个班级轮流朗读,没有一个同学不为之感动。
也就是从这时起,在她的心里萌发出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作家,出一本自己的书,将自己的经历全部记录在里面。1997年,经过她不懈努力,她的处女作《寻找春天》发表在邯郸晚报上,此后她陆续在多家媒体发表了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40余篇。
她在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无论是健全还是残疾,只要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生命就有意义了。而心理上的健全远比身体的健全重要。”于是,一个新的目标在她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2010年初,她报考了北京大学心理系自学考试。
自学心理学的过程是艰难的,有时,为弄清一个概念,她要查阅好多资料。在学习《心理统计》时,她由于解题高度紧张焦虑,竟患了胃病。在病床上,她却仍一边输液,一边捧着书看,母亲心疼得一把夺过书:“孩子,咱命要紧啊!”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她一年半时间内将16门心理学专科自考课程全部完成的奇迹。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加入到义工的行列,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和疏导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尽力为他们打开心结。其中,有这样一位青年,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便对生活产生了绝望。她得知后,主动找到他,跟他谈自己的经历,谈人生,谈希望,直到那位青年惭愧地低下了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几年来,看着许多素昧平生的人在她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她,不过是一个在28年的生命历程中骨折30余次的脆弱女孩,却永不服输,用自己伤残的肢体演绎出一个别样的人生。她就是腿肌过早萎缩,骨骼发育畸形,身高仅有1.1米的“玻璃女孩”——魏瑞红。
2012年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也是瑞红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她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她的专辑《玻璃女孩水晶心》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首发签售仪式。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她进行了专访,以“顽强生命书写坚强的心”为主题播报了她的事迹。这本记录了她成长与爱的书籍,也得到央视路一鸣老师、青年导师袁岳老师、凤凰卫视主持人任韧先生的大力推荐和支持。
有人说:“世上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之所以缺陷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宠爱它的芬芳。”面对自己的不幸,魏瑞红总是乐观地说:“我就是上帝那个最‘宠爱’的苹果。”
“熊猫女孩”演绎三千公里生命时速
那时,她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8月的一天,她和几个同学去购物,行至市中心时,看到路边一辆大型医务车正在搞义务献血活动。她跟几个同学一商量,决定一同去献血。也就在这次献血过程中,她得知自己居然是RH阴性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三,被称作“熊猫血”。
这次发现,让她开始关注“熊猫血”。不久,她加入了一个名为“一家人A群”的稀有血型QQ群。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上网,突然从QQ群里弹出一条求救信息:贵州省黎平县一位29岁的农村孕妇因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RH阴性血型,整个贵州省的血库里都没有。拥有同样血型的她,想也没想,便决定立刻前去献血救人。
这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女孩,瞒着家人和朋友,借钱凑足路费,辗转上海、贵州、黎平,一路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与生命展开了一场速度接力赛。经过30多个小时的奔波,她终于来到了贵州省黎平县山区人民医院。面对生命垂危的侗族妇女,她二话不说,挽起胳膊坚持要献400毫升血。院方看到她身高不到155cm、体重只有88斤,身体十分单薄,可意志却十分坚定,便勉强同意试一试。但谁也没想到,当抽了240毫升时,她突然出现了昏厥,医生只好停止抽血。过了好久,她才醒转过来,坚持要求继续抽血:“救人要紧,请快点抽我的血。”此情此景,令所有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医生急忙告诉她,由于她的240毫升鲜血及时输进了病人的体内,病人已经脱离了危险。直到这时,她的脸上才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医生事后得知,一个月前,她刚刚参加过一次献血。按照常规,两次献血至少要间隔6个月。于是问她:献血时发生虚脱、晕厥,有生命危险,你不怕吗?她平静地说:“当时救人要紧,来不及想那么多。”
救人后,女孩拒绝了患者家属的挽留和酬谢,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便匆匆赶回了学校,坐在课堂上听课,一如往日。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她刚刚结束的一次远行,挽救了一条垂危的生命。
回来的那天恰好是妈妈的生日,放学后女孩赶回了家,用微带疲倦的声音告诉妈妈:“妈妈,我有个大礼物送给你。我去救人了。”在完成献血救人之旅后,妈妈是她唯一想告知的人,因为自己身体里流淌的“熊猫血”正是母亲遗传给她的。她告诉母亲,正在“躲避”受助人的查访,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做了这件事情。
然而,女孩千里献血救人的义举,还是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周围的人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娇小瘦弱的姑娘,竟有这样一番不平凡的感人之举。可她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做好事,不留名,是人之常情。
这个拥有美丽心灵的女孩,名叫毛陈冰,是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如今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部职员。她用自己240毫升的“救命血”将病危产妇从死亡线上拯救了回来,由此获得了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都值得敬畏和珍视,毛陈冰用她的义举阐释了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核心价值。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熊猫女孩”毛陈冰用自己的行动默默铸就了一座让人仰视的丰碑,用爱心和责任交汇成一道灿烂的彩虹,清新飘逸,美丽纯粹,带给人们无限温馨与感动!不仅温暖自己,而且照亮他人。
最美农民工的壮美20秒
他的老家在河北邯郸市临漳县砖寨营乡协王村,他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某一年,奶奶在田间不慎摔断了腿,由于抢救不及时落下了病根。而他的父亲叶常年在外打工,年仅11岁的他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担。15岁时,他的母亲又患病在身,这时他的弟弟也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于是,刚上初中二年级的他便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