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全4册)
- 曹德明主编
- 1237字
- 2025-04-07 15:12:32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无数瑰丽的非物质文化。它们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生态,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而且对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对话、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为扎实推进这一重要工作,我们亟须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上海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学科、多平台优势,有效整合全校资源,规划、设立了“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专项系列课题。该系列课题聚焦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构和政策,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总体战略和现状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该系列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下,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一书。该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继《欧美文化政策研究》《亚非文化政策研究》《国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研究》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该书按不同研究区域分为四卷——《欧洲与美洲卷(上)》、《欧洲与美洲卷(下)》、《西亚与北非卷》、《亚洲其他地区与大洋洲卷》,研究对象涵盖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约旦、沙特阿拉伯、智利、乌克兰、意大利、荷兰等38个国家。该书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全面收集对象国的第一手资料,力求准确掌握对象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总体战略和具体举措,多视角、全方位地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相关政策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亟须全球知识供给。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将进一步增添人类文明的绚丽色彩,进一步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真诚期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一书的付梓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增强我国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历史责任感和凝聚力,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有益启示;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文明对话,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决策依据。
曹德明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