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与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没有差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的班组长。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改善班组效益,班组长首先要从自己转变做起,改善管理方式、提升领导能力。
分析当前国内班组长的现状,有助于挖掘普通存在的问题根源,找到提升班组长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工厂企业的班组长选拨比较简单,大多数采用师傅带徒弟这样的一种方式,主要也是源于这一职位的特殊性——处于组织结构的最底层。他们可能有着过硬的技术本领,抑或有着不错的人缘,或者甚得师傅(即将离去或升职的老班长)的喜爱,等等,无论属于哪种情形,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管理技术多数是靠经验累积而来,这就如同黑夜里的路灯,盲区很大,也难以看得长远。这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还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生产的安全、质量与进度。那么企业班组长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如果我们把军队组织和企业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是司令员,而企业的最高指挥官是总经理,总经理对应的是司令员,副总经理对应的是军长、师长,部门经理对应的是旅长、团长,车间主任对应的是连长或排长,班组长对应的是班长,员工对应的是士兵。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抱着冲锋枪说:“师长,你看怎么打?”师长带兵打仗就意味着师长以下的军官都牺牲了。在企业中,副总经理经常会越过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直接到车间对员工下命令,这就意味着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都“牺牲”了。所以,企业要面临新的挑战和抉择,就必须改变班组长的管理现状。
1.生产技术型
用对待设备的方法对待人。这类班组长一般都是企业的业务能手,他们有着过硬的技术,我猜想他们的领导有可能也是一位技术型人才,所以惺惺相惜。正是如此,他们不屑于与人交往,更专注对设备的维护与技术上的更新,不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严重欠缺。
2.盲目执行型
态度强硬,官僚作风。若论执行力,这类人也许是最强的,作为员工非常难得,但作为“官”不是很大的管理者却是致命的,过于强硬的工作作风难免给人留下“官僚”的印象。
3.大撒把型
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等观点是这类班组长的真实写照,在任何企业中都有这样一群人的影子。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工作不积极主动,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因此,在团队中更是难以树立威信。
4.劳动模范型
勤恳务实,缺乏领导。与大撒把型相比,这类班组长要务实一些,他们大多能够做到踏实、勤恳,为人也比较忠厚老实。正因如此,他们的领导力明显不足,难以服众,搞不好所有的活儿他都能一把“挑”了,对于管理来说就任重而道远了。
5.哥们儿义气型
感情用事,缺乏原则。这类班组长与上述“劳动模范型”相比,不乏领导力,但由于太过感情用事,往往对人不对事,原则性又很差,所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无论你目前的班组长是上述哪种类型,他们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导致很好的企业决策在最基层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最终效益。
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检查表

二、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班组长这些企业最基层作业的管理者无疑是组织细胞活力的创造者。是他们紧盯在工厂现场的生产线,掌控着作业安全、质量把关、设备维护、进度监督、规则流程的执行等,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健康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
总结下来,他们的重要性及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实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2)班组长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3)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和参与者,所以班组长既应是技术骨干,又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在企业中,班组长从纵向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经营、管理、督导和执行。

1.经营层
这个层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金领,他们的任务是“三分管今天,七分管明天”,他们负责企业战略的制定及重大决策,他们的榜样人物是通晓百家,领导有方,能给企业带到蓝海的全才领导。一般指总经理、董事长。
2.管理层
通常是我们所说的高级白领。他们的任务是做好今天,考虑明天,还要有所创新,他们负责各层组织和督促员工保质保量地积极生产市场上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他们的榜样人物是有领导能力的行业专家,一般指部门经理等。
3.督导层
我们通常所说的灰领就属于这个层级。他们的任务是做好每个小时,考虑在八个小时之内,其榜样人物是领导有方,技术超强的全才班组长。他们就是企业里最基层的管理者,例如工段长、队长、领班,更多的是班组长。
4.执行层
这就是所谓的蓝领了。他们的作用是要做好每一分钟,考虑在每一个小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做好产品,其榜样人物是多能型员工,他们就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员工。
班组长的角色认识检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