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创新:流程、结构与文化
- 杨晓冬
- 2440字
- 2025-04-13 05:41:12
5.3 中国企业的文化特点
5.2节中我们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文化特点和创新的关系,国家的文化特点会映射到企业内部,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 权力在企业内部是如何分配的;
· 企业具有怎样的风险偏好。
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企业如何决策以及企业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我在“中国式创新调研”中对多家企业提出以下问题。
· 请就以下文化特点,就该文化特点在本企业内是否有利于创新打分,1~10分。1分为非常不利于创新;10分为非常有利于创新(1~4分,不有利于创新;5~6分,不好也不坏;7~10分,有利于创新)。
透明的/扁平的、多元的、宽容的、前瞻的、外向的/开放的/与外部合作的、求变的/冒险的、集体的/集体决策的、权力等级明确的。
我们来讨论该问题的调研结果。
5.3.1 最有利vs最有弊
调研企业认为对于创新最有利的两个文化特点是:宽容的和开放的。第一个特点很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第二个特点主要来源于所调研企业的特殊性,因为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业内的领导者,在生态环境之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对其来说,要获得外部的资源来实现创新,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另外一个属性“前瞻的”排在有利特点的第三名,“前瞻的”和“宽容的”都是长效机制(LTO)的文化表现。
另一方面,调研企业认为对于创新最有弊的两个文化特点是:求变的和权力等级明确的。这两个因素和权力距离(PDI)有很密切的联系:权力等级明确是高PDI的结构表现,而高PDI会降低个体的主人翁精神,因为个体认为通过其努力来提升自己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个体求变的欲望不强。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对中国企业而言,权力距离(PDI)和长效机制(LTO)展示了其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类似影响:现有的权力距离(PDI)对创新有弊,而现有的长效机制(LTO)对创新有利。
5.3.2 制造业vs服务业
由于很多的央企都是有限多元化,很难给他们打上到底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标签。将制造业定义为以生产产品为主,有规范的流程,和客户的直接沟通相对少的行业,那大体上可以将保利集团、中国纸业、中国钢研、国电集团、中化集团、中铝及云铜、中船重工、中国南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建设)、华新水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归为生产制造业;而将诚通控股(整体)、东方伟业、国瑞金融、华录集团、泸州老窖、新兴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云服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中国民生银行、中盐集团、中智集团归为服务业。
两个行业对这几个文化特点的评估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集体的”和“权力等级明确的”,差别超过35%。制造业认为这两个文化特点有利于创新的程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因为对于制造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整体作战、目标一致、结构清晰、角色定位清晰、岗位职责清晰等。此外,服务业认为“扁平的”和“外向的”这两个文化特点有利于创新的程度要明显高于制造业
(差别大约10%)。因为对于服务业而言,更重要的是灵活机动、流程简约、大量的客户互动、动态的业务单元等。
以上分析说明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心智模式/企业文化,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因此是非常困难的,直观的最大挑战就是基于控制、可预见性、标准流程、结果一致性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模型很难适应动态、多变、快速响应、更多客户导向的服务业要求。
5.3.3 国企vs民企
我们再来看一些国企和民企的区别。我们将保利集团、中国纸业、中国钢研、国电集团、中化集团、中铝及云铜、中船重工、中国南车、中能建、中铁建、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交建设、中石化、诚通控股(整体)、东方伟业、华录集团、泸州老窖、新兴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云服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联通、中盐集团、中智集团归为国企。而将国瑞金融、中国民生银行、华新水泥和联想集团归为民企。
双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国企对“集体的”和“权力等级明确的”这两个方面的打分高于民企,其余特点(透明的、多元的、宽容的、前瞻的、外向的、求变的),民企的打分都高于国企。其中,民企“多元的”这个特点的分数超过国企30%,民企在“前瞻的”和“外向的”这两个特点的分数都超过国企24%;而国企在“集体的”这个特点的分数超过民企26%
。这些数据分析不是“精确诊断”,但是结论还是基本符合我们平常的认识。国企比民企更善于集体领导,权力等级也更为明确;而民企比国企更加的多元化,更渴望与外界合作,也会比国企更在乎未来的发展局面;并且双方都认为这些特点有利于创新。
我们注意到“透明的/扁平的”和“权力等级明确的”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我们用满分10分减去“透明的/扁平的”得分(这样就得到“不扁平的”得分),再和“权力等级明确的”得分做平均,得出来的结果我们叫“权力等级”,国企4.96分,民企3.88分,双方的差距有28%。也就说双方都认为“权力等级”对于创新有抑制作用(因为得分都低于5分),只是抑制的程度不同,民企认为抑制的程度要更多一点。这里的“权力等级”和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权力距离(PDI)有很强的类似,也验证了5.2节讨论过的权力距离(PDI)和创新指数的反相关性。
国企认为“集体的”这个文化特点有利于创新的程度要超过民企,因为这个文化特点意味着“集体领导”,说明国企在中高层的权力距离(PDI)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考虑到中国文化普遍高权力距离(PDI)的特点,就全局/所有员工的权力距离(PDI)而言,国企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单从调研我们看不出来民企在全局的权力距离(PDI)方面做得如何,通过和联想集团的电话沟通,至少知道像联想这样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中国的民企并非都是联想,过高的权力距离对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抛开权力距离不说,由于在“多元性”和“前瞻性”等方面,民企都表现出了更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特点,根据5.2节讨论过的国家创新指数和文化属性之间的递归公式,我们可以认为从这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民企表现出了比国企更强的创新欲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