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对延迟退休和生育政策调整就业效应的关注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以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发生,并且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而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也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为此,学术界针对延迟退休、生育政策调整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 延迟退休可能的就业影响

摆在延迟退休面前最大的阻碍也是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就业冲击的“改革阵痛”在所难免,但对于就业的冲击也很大程度局限于城镇正规就业(对于灵活就业影响较小)及大学生就业。加上老年人与年轻人岗位置换的不对等,这种冲击既不会长期存在更不会如悖论预期的影响巨大。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深刻变化,延迟退休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挤入效应明显是削减企业用工成本减轻负担的有力措施,这很大程度会促进就业(刘琛,2015)。

有人认为,延迟退休会导致更多的失业。因为让进入退休期的参保者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会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挤出作用,延迟退休的时间越长所产生的挤出作用越大。并且这种挤出作用还存在个体差异性,总体而言对供不应求的高劳动技能者影响很少,而对供过于求的低劳动技能者则影响很大。不管挤出效应的个体差异性如何,延迟退休毕竟会提高社会平均失业率(邹铁钉、叶航,2015)。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短期效应,包括:挤占待业者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使老年劳动者处于不利竞争地位;隐形就业显性化(张奎等,2014)。也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增加失业只是短期效应,因为短时间内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造成应该退休却未退休的一部分人员滞留在劳动力市场,挤占年轻人的就业岗位,这就是延迟退休的间接替代影响。但长期内延迟退休对就业有积极的影响:第一,延迟退休长期内能有效地减少退休返聘现象,不仅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且避免了退休返聘现象造成的退休人员侵占年轻人就业岗位现象;第二,延迟退休长期内能促进就业岗位的产生,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导致就业岗位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延迟退休年龄,劳动者从业时间变长,收入也会增加,其对社会的需求增加,从而间接地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延迟退休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就业岗位(綦莎,2014)。

有学者关注延迟退休对特定人群的影响,认为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且这一挤出效应主要作用于找工作初期的年轻就业人口,而对劳动力中坚阶层的中青年劳动力影响甚微。但是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所带来的人力成本下降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增加产生的引致需求效应会慢慢显现,企业扩大生产,劳动需求增加,不但不会“挤出”就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毕竟,影响一国就业的主要因素是GDP增长率和经济社会对就业的容纳能力,延迟退休并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产生正面的积极效应(赵霖,2015)。

学者们认为,将就业压力作为反对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基本论点可能是站不住脚跟的。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可能多少会存在,但其影响规模并不像部分学者表述的那么大,其作用方向更是可能存在对就业的正向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我国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有许多成长空间,因此应该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来考察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数量,从而为延迟退休政策提供更完善的决策依据(王克祥、于凌云,2016)。

延迟退休对劳动者本身并非一无是处。退休年龄延长就个人而言,可以使个人有更多的工作时期的积累,以满足退休生命周期比的延长需要,也可以顺应人力资本储存期延长的要求,同时相应延长其释放期,让个人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邵国栋,2008)。

二 生育政策调整的就业效应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仅对我国未来人口总量及走势产生长久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妇女的二孩累积能量较大,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未来数年内年度出生人口规模将剧烈增加,导致这些出生队列的人口规模与相邻年龄组相比显著增大(翟振武等,2014)。有学者指出,与生育政策未调整的情形相比,生育政策调整将使未来的人口净增长率提高3个千分点,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能够有效缓解未来人口规模的过快下降(王金营、戈艳霞,2016)。全面二孩的推行,能够产生以下作用:人口结构趋于正常化;缓解人口红利消退危机;解决社保空账危机(吴俊策,2017)。有学者指出,在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情形下,随着生育水平的稳定和预期寿命增长的稳定,2080年后,我国人口金字塔将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处于均衡,儿童、少年比重没有大幅度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王金营、戈艳霞,2016)。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够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有学者指出,我国未来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会受到生育政策调整的潜在影响。立即全面放开二孩,妇女累积的二孩生育能量得以释放,出生人口规模增加,相当于增加了劳动力资源的未来供给(翟振武等,2014)。同时,也有助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减缓。老龄人口比重在2030年后有明显下降,说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王金营、戈艳霞,2016)。虽然新生育政策不会改变21世纪中叶以前的老年人口规模,但可以通过增加出生人口影响人口老龄化水平,对近中期老龄化水平有微弱的降低作用,预计到2050年能使老龄化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新生育政策实现了城乡家庭生育数量规定的一体化,也消除了在政策层面上对人口素质改善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原新,2016)。

生育政策调整会对女性就业带来直接影响。生育二孩不仅将造成女性职工的职业中断,还将迫使女性在择业过程中面临被歧视的风险,而后者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往往高于前者(康蕊、吕学静,2016)。而且,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将对女性的就业问题产生新的影响。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发现“二孩政策”的出台会增加企业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这势必会影响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范梦雪等,2016)。有研究指出,“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面临以下困境,即女性就业数量下降,女性就业能力下降,女性就业愿望降低,女性就业层次降低,加重女性自身压力(田娜,2017)。

三 简要的评论

综上所述,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将延迟退休的影响分为短期和长期,并得出在两个时期中的不同影响。此外,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会在未来的人口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有积极作用,部分学者还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在女性就业方面的消极影响。延迟退休和生育政策的调整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我们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其不利影响,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