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生产者、消费者与竞争性市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1 复习笔记

1消费者偏好

(1)偏好的基本假定

完备性。偏好是完备的,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所以,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

可传递性。偏好的可传递性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越多越好。商品被假定为是合意的,也就是好的。这样,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另外,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多总是好的,哪怕只多一点点也好。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使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彼此不能相交。

(3)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

序数排列是将市场篮子按照消费者偏好程度由高及低进行排序的,但它并没有表明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篮子更受到偏好。与序数排列不同,当经济学家起初研究效用以及效用函数的时候,他们希望个人的偏好能够量化或者以基本单位加以度量,这样就能提供一个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的排序,此即基数排列的核心思想。基数排列可以描述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市场篮子更受偏好。

(4)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最大数量。当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下移时,边际替代率递减。当存在着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的时候,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5)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

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即描绘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权衡抉择的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为负的直线。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且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它们就是完全互补品。

2预算约束

(1)预算线

预算线代表了消费者用尽其所有收入购买的商品的所有组合。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外移;但是,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假设在横轴上)有变化,而收入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预算线会以某个固定的点(在纵轴上)为轴心而旋转。

(2)收入和价格变化的效应

收入上的变化改变了预算线的纵向截距,而并不改变斜率(因为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都不曾有过变化)。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那么预算线的纵向或横向截距保持不变,但斜率发生变化。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都有变化且价格之比保持不变,则由于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价格之比,斜率保持不变。而预算线的截距必须移动,以使新的预算线平行于旧的预算线。

(3)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购买力指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以获得效用的能力,购买力不仅取决于收入,也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例如,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了一倍,或者由于他所购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其购买力都可以翻一番。

3消费者选择

(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两个条件

假设消费者是按理性的方式进行选择的,即他们选择商品的动机是:在可使用的、有限的既定预算下,使他们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它必须位于预算线上;它必须给予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务组合。这两个条件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简化为在预算线上选一个最优点的问题。

(2)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可以简化为: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即额外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对应的收益,边际收益是以MRS来度量的。边际成本,即额外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对应的成本,也可以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边际成本是以预算线斜率的数值来度量的。

(3)角点解

面对预算线AB,一个人选择只购买一种商品,而不购买另一种商品的情况被称作是一个角点解。当一种商品不被消费时,被选择的市场篮子中某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4显示偏好

(1)显示偏好

如果A组合价格高于或等于B组合,而消费者却选择A组合而不选B组合,很明显地,消费者偏好A组合,亦即有选择的组合可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此种反推的方法即称为显示偏好。显示性偏好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2)两部收费制

两部收费制指消费者为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要支付两部分费用,一部分为“注册费”,用于购买“消费权”;另一部分为“使用费”,用于直接按数量购买产品和服务。“两部收费制”较常用于电信、零售、旅游、娱乐等行业。

5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

(1)效用和效用函数

效用是消费者从一个市场篮子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数值表示。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给每个市场篮子一个效用水平,这样如果市场篮子A比市场篮子B更受到偏好,那么A的数值就会比B的大,通过这一途径便可以获得一个效用函数。例如效用函数U(F,C)=FC表示,从消费F单位食物和C单位衣服之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是F和C的乘积。

(2)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度量了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边际效用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长,该商品额外数量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值将越来越小。

(3)运用效用函数方法时,如果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时,效用最大化便实现了。

6生活成本指数

(1)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是指以当前价格达到一个给定效用水平所花成本相对于以基期价格达到相同效用所花成本的比值。

(3)拉氏指数

拉氏指数表示以当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比值。拉氏指数强调购买基期固定商品组合的成本。

(4)帕氏指数

帕氏指数与拉氏指数相对,计算以当期价格购买当期选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用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比值。帕氏指数注重的是购买一个固定现期商品组合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