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课后复习题详解

1如果一个人是风险厌恶者,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厌恶风险,而有些人又爱好风险?

答:(1)风险厌恶者指的是那些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如果一个人是风险厌恶者,这意味着这个人在风险投资中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他更愿意选择确定的收入。与之不同的是,风险偏好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即在期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不确定收入的人。

(2)一个人是风险厌恶型的还是风险偏好型的,取决于他的财富的个人效用函数、风险的性质以及个体的收入情况。持有财富越多的人越偏好风险;收入越多的人越厌恶风险;与大额赌注相比,人们对于小额赌注的风险态度更多表现为风险偏好的。一般而言,风险厌恶者希望结果出现较小的变化。

2在对可变性的度量中,为什么方差比取值范围更科学?

答:(1)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可变性。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个加权平均,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波动性通常用方差来度量,方差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2)取值范围描述了最高的可能收入和最低的可能收入的区间范围,但其并不能描述高收入和低收入间的概率分布情况。而方差则以每一个收入的概率为权数对收入与平均收入差进行加权平均,因此在对波动程度的测量中比取值范围更有效。

3乔治有5000美元可以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A的期望回报为15%,共同基金B的期望回报为10%。乔治是该选择共同基金A还是B?

答:在其他条件的相同的情况下,乔治将选择期望回报较高的共同基金A。但乔治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每一种基金的期望回报,还取决于每一种基金期望回报的波动性以及他的风险偏好。若基金A回报波动性大于基金B,且乔治是风险厌恶的,则此时尽管基金B的期望回报较低,但是乔治还是有可能更为偏好基金B。如果乔治不是极其的风险厌恶者,则尽管基金A的期望回报具有较高的波动性,他此时可能还是会选择基金A。

4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举出某个人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答:(1)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

期望效用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相对应的效用的一个加权平均,以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为权数。期望效用最大化指消费者选择能够产生最高平均效用的组合,这个理论要求消费者知道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即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不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例如,当某个事件的收益是消费者生命的损失时,消费者就会根据其他标准(而非期望效用最大化)来作出选择,比如风险规避的原则。

5为什么有时即使支付的保险费超过了期望损失,人们通常还是想要得到对风险环境的完全保险?

答:风险厌恶者的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意味着,损失带给他们的效用减少比得到相同收入带来的效用增加更大。风险厌恶者是“损失厌恶”的,因此他们愿意支付超过期望损失的保险费来获得确定性的收入。

在面临风险而没有购买保险的条件下,如果损失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急剧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高的;如果损失不发生,则消费者的收入会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此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所以,在面临风险的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应该通过购买保险,将损失不发生情况下的收入转移到损失发生情况下的收入中去,便可以提高他的总效用水平。所以,即使保险金超过了投保财产的期望损失,风险厌恶者也会对不确定情形加以投保。

6为什么保险公司表现为风险中性,即便它的经理人员是风险厌恶型的?

答:一般而言,保险公司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他们知道自己在销售保险合同时,面临着较小的风险。大数定律的存在使得大规模经营能够规避风险。由该定律可知,尽管孤立的事件可能是偶发的,不可预计的,但是许多相似事件的平均结果是可预计的。在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可以确信,在大量事件发生之后,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与支付给被保险人的总支出基本相等。因此保险公司会表现为风险中性,即使他的经理作为个人是风险厌恶者。

7在什么时候,为了减少不确定性而花钱获得更多的信息是值得的?

答:(1)获取更多的决策信息是消费者常采取的三种降低风险的措施之一。信息的价值是信息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信息不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2)存在不确定性时,消费者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的。如果他能拥有更多的信息,则意味着他能够进行更好的决策,风险也因此降低。因为信息是有价值的商品,人们必须进行支付才能享用它。所以在有信息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已经包括信息的成本)的预期效用更大时,消费者就会对信息付费。而且在完全信息的价值为正时,人们为减少不确定性会对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支付。

8投资者如何通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来规避风险?

答:投资者可以将资金投资在具有负相关性或不相关的资产上来降低风险。比如,共同基金是许多不同公司股票的一个资产组合。如果投资者持有的股票风险具有负相关性,那么持有多种股票的风险相对于持有单支股票的风险要小得多。随着持有的股票种类的增加,风险会越来越小,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趋于零。但是资产多样化组合的方式只能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这是因为相对于低风险资产,比如持有美国政府债券,资产的组合投资还存在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不可被消除。

9为什么有些投资者将他们资产中的大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而另一些投资者却将其大部分资产投在无风险资产上?(提示:这两种投资者得到的平均报酬是否相同?如果相同,为什么?)

答:(1)资产可以分为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带来的货币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可能预先确切知道货币流的大小;与风险资产相反,如果一项资产的货币流是可以确切知晓的,那它就是无风险资产。

(2)每个投资者都面临着风险与报酬之间的权衡。投资者为获得更高的预期报酬愿意承担多大的额外风险取决于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较低的投资者倾向于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包含较大比例的风险资产。而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倾向于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包含较大比例的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资产。

(3)之所以有些投资者将他们资产中的大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而另一些投资者却将其大部分资产投在无风险资产上,是因为投资者追求的平均报酬率不同。在风险资产市场上,当投资者同样是风险厌恶者时,他们对高风险资产要求有高回报。因此,一些投资者之所以接受高风险的资产,是因为这些资产具有高的回报,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是风险偏好者。相反,如果不能因为增加的风险获得相应的报酬,他们将不会进行投资。

10什么是禀赋效应?举例说明这一效应。

答:禀赋效应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指当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时,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因而在禀赋效应下,会出现人们不愿意放弃现状下资产的事实。例如,投资者不喜欢卖出正在损失的股票,更倾向于持有它,从而承担价格下跌的风险。他们的损失厌恶比风险厌恶更强烈,或比他们抓住赢利机会的紧迫性更强烈。因为放弃一项资产的痛苦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所以个体行为者为了得到资产的“支付意愿”要小于因为放弃资产的“接受意愿”。禀赋效应导致买价与卖价的价差,也导致了交易惰性。

11珍妮弗在购物时发现了一件漂亮的衬衣。但是,50美元的价格超过了她愿意支付的数额。几个星期之后,她发现这件衬衣削价处理,价格为25美元,于是她买了一件。当她的一个朋友以50美元的价格向她购买这件衬衣时,她拒绝了。解释珍妮弗的行为。

答:为了解释珍妮弗的行为,需要关注她作出决策的参考点。在刚开始,她没有购买这件衬衣,因为50美元的价格超过了她愿意支付的数额。在几星期后,她不愿以5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件衬衣,因为她的参考点发生了变化。一旦她拥有了这件衣服,她对衬衣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对于某样东西,人们在拥有它时常常比没有时更看重,人们不喜欢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这就是上题中的“禀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