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精心筹备——做好数据治理项目的启动工作

当企业决定要开展数据治理后,真正的准备工作就来了。大家都知道顽疾要想痊愈,肯定是非常难,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数据质量问题,要想彻底全面地解决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周期长且成效很难立刻显现,急于求成或者力求一步到位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因此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是相当的重要和必要的,更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要想顺利启动一个数据治理项目,具体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下:

1.获取领导支持

首先,数据治理项目是企业的重大项目,此类项目的实施必须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甚至是“一把手”直接参与,这是项目成功的基本保障。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高层领导全面持久的支持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走出去、请进来”是改变领导传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再就是给领导汇报时要充分说明因数据质量问题造成的企业相关管理问题、痛点,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引起领导的重视。

2.找准管理“痛点”

怎么样才能精准地找出“痛点”呢?首先要从数据规范的角度出发,然后精准匹配业务场景,最终以数据规范为基础,以业务场景为方向,以数据应用分析为目标,找到真正关键、准确的“痛点”出来。通常来讲,企业因数据质量问题造成的管理“痛点”包括:数据报表不准确、采购出错、仓库账实不一、客户满意度低、售后服务延迟等问题。

3.选择起点、明确目标

下一步就要选择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起点”,并最终明确数据治理的相关目标。一个企业启动数据治理项目的契机通常是大型业务系统上线前,BI或报表工具实施前,项目目标一般都是快速提升数据质量,解决业务或数据分析等管理“痛点”。

4.确定治理原则,框定治理范围

起点与目标明确后,接着就要确定治理的原则和范围,具体如下:

● 以静态数据管理为关键;

● 以元数据管理为基础;

● 基于主数据的动态特性,强化私有静态数据管理,实现360度全方位的数据管控,建立企业级静态数据中心;

● 完善指标数据管理体系,改善动态交易数据的存储、分析机制,推行敏捷BI的全面使用,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5.立项申报、厂商选择

有了领导支持,并且以上前期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就可以着手项目立项工作了。立项申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编写一套出色的《数据治理项目立项报告》,内容要包括数据治理项目的背景、意义;数据治理的必要性;数据管理的现状;数据治理项目的目标规划;数据治理项目的实施方案;数据治理项目的预算;数据治理项目的价值预估等。

项目立项申报的同时,还要考虑由谁去实施这个项目。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衡量自身能力,也就是先判断企业是否可以自行完成这个数据治理项目。衡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企业内是否有人懂数据治理?企业是否有相关部门可以主导整个项目的开展?企业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时间是否充足?企业内是否具备相关技术实力支撑项目的顺畅开展?企业是否具备相关的工具以便实现体系规范的落地?但一般建议还是引入“外援”,让专业的数据治理公司参与进来,具体的外部厂商的选择标准详见“4.3”小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