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创业者生存报告:中国大学生基层企业创新创业调研
- 张晓波 陈永利
- 3199字
- 2021-03-31 20:06:22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受访人:张仕炎(浙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搭乘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飞快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期间蓬勃发展的浙商逐渐成了一个强大的民营经济群体。浙商求真务实、敢闯敢干的精神,也让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的领跑者。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典型的浙商,他自小辍学出来打拼,经历过社会的风风雨雨,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家境贫寒,年少拼搏
1972年,张仕炎出生于金华市武义县一个贫瘠的小村庄。在他出生之时,家中已经有两个哥哥和六个姐姐,而后张仕炎又迎来了一个弟弟,家中兄弟姊妹一共十人,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属于孩子特别多的家庭。张仕炎的父母都是农民,照顾十个孩子的难度可想而知。张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日夜艰辛劳作,身体早就吃不消,落下满身的病根。在张仕炎10岁这年的正月,命运又一次戏弄了这个本就艰苦维系的小家。张父因病去世了,家中只留下孤儿寡母。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学都没读完的张仕炎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为了不让母亲如此辛劳,为了供养弟弟读书,年仅13岁的他毅然挑起家中重担,辍学就业,自此踏入了社会。
一开始,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的张仕炎,做不了什么体力活,就跟着村子里的长辈一起做木头生意,赚取中介费。随后几年,各行各业张仕炎都干过一些。按张仕炎自己的话说:“小时候没文化没经验,脏活累活抢着干,就脚踏实地做呗,向长辈学经验,以后也好自己出去闯荡。”别看他当时年纪小,做起生意来倒是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精明,这也许就是浙商骨子里的拼搏精神。了解张仕炎的合作伙伴都知道,张仕炎动不动就说“我能帮你做什么”,或者“这件事情要做好”。
创业初试,梦幻泡影一场空
1994年年初,随着多年来的打拼和磨砺,张仕炎也有了一点积蓄。他不甘心总是给别人打工,20岁出头的张仕炎年轻气盛,总想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他之前在义乌做生猪接种工作时认识了王某,王某为人机灵,做生意也是精打细算的好手。在得知张仕炎有创业的想法后,便向他建议合伙开服装厂。王某了解到当时在武义县每年政府有3000万元的无息贷款,补贴当时的民营企业家创业。自从有了开厂的想法后,张仕炎随即整日筹备,一刻也没闲着。他将自己多年打拼,准备将来娶媳妇的新房,抵押给银行,贷款10万元,又和王某向家人借了6万元。服装厂算是开起来了,在当时,张仕炎的服装厂规模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器械装备齐全,厂子一开始便有90多名员工。好友王某主要负责财务管理等相关事项,服装厂其余大事小事全靠张仕炎一人管理。张仕炎说那时每天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整日忙得团团转,但依然觉得很开心。开厂以后生意越做越红火,到了第二年员工就超过了200人。附近乡邻也得益于张仕炎的服装厂,获得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条件。
正当张仕炎觉得自己小有成就、做生意顺风顺水时,他没有想到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短暂,巨大危机正隐藏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中。1995年,有一名歌星到金华演出,当时正风光的张仕炎买票请全厂员工一起去看。等到演出结束回到服装厂,等待张仕炎的却是熊熊的火焰,自己的服装厂因为电路原因着火,无情的火焰打破了张仕炎对未来服装厂所有美好的憧憬,一瞬间张仕炎仿佛又回到了原点。看看自己辛辛苦苦办起来的服装厂,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西安经商,身陷囹圄
“做生意难免遇到挫折,浙江商人在面对挫折时,很少一蹶不振。他们善于在挫折中磨炼自己。”在笔者与张仕炎的访谈中,他如是说道。在第一次创业开办服装厂受挫后,张仕炎没有垂头丧气,年轻人的创业路难免会经历一些坎坷。1996年张仕炎随着同乡一起前去西安做茶叶生意,此刻的张仕炎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同乡人的相互帮衬下,很快张仕炎渐渐在西安有了立足之地,自己盘下来两间门面,在西安轻工市场的茶叶生意也是如日中天。张仕炎的确有经商的天赋,两年下来,到1998年,自己两间店每年仅交税就要十几万元。张仕炎又一次体会到成功的滋味,那个时候的张仕炎的确算得上百万富翁了。在西安轻工批发市场,茶叶生意就数张仕炎做的最大。
但是命运仿佛总爱戏弄张仕炎,总是爱将他高高捧起,再重重摔下。红茶是全发酵茶叶,发酵是红茶形成的关键工序,对红茶的品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种药物催化。可就是在这道工序上,张仕炎栽了人生的一个大跟头。在一次打药过程中张仕炎打错了药,后来那批茶叶投放市场后,引起顾客中毒身亡。张仕炎被起诉,店面也被查封,家中资产悉数变卖用以赔偿受害者。张仕炎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张仕炎此刻感到命运的不公,他觉得这都不是真的,也不敢去相信他的人生会走到这般地步。张仕炎辗转回到金华受审,多方周旋,最终被判处11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倾家荡产,锒铛入狱。入狱后张仕炎对什么都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完了,觉得上天在戏弄他,命运一次又一次让张仕炎尝到成功的甜头,然后再重重打击,彻底践踏着张仕炎。入狱前期他整日魂不守舍,形同行尸走肉,这一次的打击的确重挫了这个未满30岁、尚未成家的年轻人。
在监狱的生活一年又一年,张仕炎也渐渐平复了自己的心态,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日本曾经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集团的总裁——和田一夫那句名言也成了他新的座右铭:“生活就是一束阳光,你站在阳光中,迎着阳光向前看,满眼光明,身心温暖,倍增力量;转过身,俯视阴影,满目黯然,暗自神伤。面对阳光和阴暗的两种心态,完全由个人的心情来掌握。选择前者,你将积极快乐地向前走;选择后者,则沉沦悲观沮丧,举步不前。”张仕炎又开始对生活重拾信心,期待着出狱后的东山再起。
从头再来,拼搏不息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张仕炎多次减刑并最终于2005年出狱。时隔七年,张仕炎重新踏上这片自由的土地,一切变得陌生又熟悉。入狱这几年物是人非,当初风光时的酒肉朋友没有一个继续联络。出狱后,张仕炎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四处打打零工,过着一套衣服穿一个月、每日三餐不饱的日子。但张仕炎依然不屈服于命运,他依然想创业。2006年,哥哥姐姐知道张仕炎不甘于现状,便凑钱让他创业。这一次张仕炎打算在浦江做水晶生意。浦江有着悠久的水晶发展历史,多年来发展快速,在国外小有名气,是国内的水晶主要生产加工基地。金华一直有着“永康一只炉,义乌一只鼓,东阳一把刀,浦江一串珠”的俗语。张仕炎本以为在浦江做水晶生意,风险小、收益高,但实际上厂子开起来,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本地水晶生产商太多,竞争也十分激烈,最终第三次创业也以失败告终。
张仕炎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挫折。2007年张仕炎可谓一筹莫展,心灰意冷,整日待在老家那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此时35岁的张仕炎依然没有成家,他在沉寂了几个月后,暗暗下定决心,账不还清就不结婚。在这个浙江汉子身上有着无比的韧性,当挫折一次又一次将他打倒时,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
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在浙江最常听人说起的就是“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这“四千精神”其实不仅是对过去几十年浙商精神的总结,也是浙商能创造财富的品质所在、根基所在。同样,这“四千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张仕炎,2008年张仕炎在金华婺城区做着房产中介,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不言弃的精神,渐渐成为公司里销售额最多的一名业务员。做了几年后,摸清门路熟悉业务的张仕炎便另起炉灶,重燃创业梦,也开起了自己的房产中介公司,到现在年利润有一百多万元,也有了妻子和女儿,折腾这么多年,张仕炎总算安定下来了。
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张仕炎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搏击过风雨,最终迎来彩虹。张仕炎如今依然保持对生活的拼搏精神,他觉得自己还在壮年,依然可以继续拼搏。张仕炎在和笔者交谈时说道:“我还没有到安于现状、坐等退休的阶段,我还要再干二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尽管身材矮小、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战胜挫折的韧劲的确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初心不改,拼搏不息。
调研者
节辉
北京大学2016级本科生
2018年浙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