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作者簡介】

孟浩然(公元六八九至七四零年),襄( soeng1〔雙〕 xiāng)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唐代著名田園詩人。年輕時隱居在家鄉的鹿門山,後到各地遊學,廣交朋友。孟浩然在科舉考試中一直失利,終身都沒有做官,只好歸隱田園,這反而令他越加擅長寫山水田園詩而名垂千古。他的詩歌意境高遠,清新自然,猶如他高尚的情操,同樣為後世所仰慕。

【注釋】

 曉:早晨。

 眠:睡覺。覺( gok3〔角〕 jué):這裏指「知道」。

 聞:聽到。啼鳥:即「鳥啼」的倒文,指鳥的啼叫聲。

 夜來:昨天夜裏。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表示推想,這裏指「不知道」。

【解讀】

暖洋洋的春天早晨,年輕的詩人還在牀上酣睡,做個好夢,完全不知道天已亮了。他醒來的時候,聽見窗外鳥鳴處處,想起昨晚下了一場雨,詩人心裏不禁在想:不知道有多少漂亮的花兒在風雨中凋落呢!詩人用平易淺顯的語言,描繪春雨過後美麗的早晨,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同時表現出對花兒被風吹壞、被雨打掉的惋惜之情,清新自然又別有韻味,正正符合孟浩然田園詩人的身份。

【文化知識】

山水田園詩

以自然風光、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風格清新自然的詩歌。唐朝時期國力強盛,生活優裕的文人常常遊山玩水,同時不少詩人官場失意,唯有辭官還鄉,寄情田園生活,從而創作了許多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的謝靈運,唐代的孟浩然、王維等。他們在詩中抒發閒適淡泊的思想,表達對大美山川的欣賞,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練習】

(參考答案見此处)

 根據詩歌第一句,詩人睡得怎樣?



 作者運用了哪一種感官描寫窗外的鳥兒和風雨?

○A.嗅覺

○B.視覺

○C.聽覺

○D.味覺

 通過詩歌內容,可以知道詩人的心情有甚麼轉變?

前兩句:後兩句:

○A.憤怒 開心

○B.快樂 憤怒

○C.快樂 惋惜

○D.傷心 平淡

 承上題,為甚麼詩人的心情會有這樣的轉變?



 為甚麼《春曉》正正符合作者田園詩人的身份?





宋 林椿( ceon1〔春〕 chūn)《果熟來禽圖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