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感思考力:直击本质、解决问题的技术
- (日)佐宗邦威
- 1662字
- 2025-04-05 01:00:13
“改进之民”面临自动化和VUCA的威胁
现在,在这片“改进的田地”上居住的人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的幕后,是“自动化的波澜”和“VUCA的迷雾”。
关于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所具有的威胁性,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反复强调,所以这里我就不再特意阐述。今后,在基于PDCA方法论的学习下能够起效的领域,以及按部就班执行自动化可能性较大的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会不断进步,代替人类。
另一个危机,是我们越来越难以预测世事的发展走向。至今为止,我们都是在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然而到了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不存在能够预测的未来”。在集中了全球经济界重要人士的达沃斯会议(世界经济论坛)上,“VUCA World”[1]这个词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被用于指代现在这个世界。由Volatile(不稳定)、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Ambiguous(模糊)的首字母组成。所以说,现在,“改进的田地”正为遮人耳目的“迷雾”所笼罩。
原本支配“改进的田地”的世界观,与“VUCA世界”所体现的一切都背道而驰。“每年的收获量都差不多是这样。所以,如果田地面积增加一成,那么产量也会增加一成”“去年入学考试的出题倾向是这样的。所以今年也按照同样的范围准备应试就行了”“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那么下一年度的预算就准备这个数吧”——如此这般,人们通过简单的预测生存至今。
但如今这个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这并不是因为田地的住民懒惰,倒不如说,他们勤勉得让人吃惊。真正的原因是:世界变化得如此激烈,以至于我们根本来不及像过去那样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既往数据来制定决策和战略。
“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时代。”这句话现已陈旧不堪,随处可见。它不仅意味着我们“再也找不到正确答案”,更如同字面意思那样直指“正确答案不再存在”。“如何寻找答案”已经失去意义,大部分的人和组织都必须在“本来就没有答案”的前提下行动。甚至于,“勤勉”这件事反而有可能成为绊脚石。
在这两大威胁的笼罩下,“改进的田地”上的风险性越来越高。尽管如此,大多数这里的住民却并不打算离开。这又是为什么呢?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这片田地内在的某种“陷阱”。
从图0-1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片田地的边缘处立着一面巨大的电子布告牌,上面显示着KPI数字,时刻提醒着住民“成功或失败”。其实田地四周还有其他的世界在不断延展,然而住民们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已为“在这片田地上只有提高KPI这一个目标”的想法所束缚,完全不会想到还有走出去的选择。
很多来我这里做咨询的企业都对这一点感到很伤脑筋。
“职场缺乏有利于创造新商品和新服务的氛围。”
“能够拿到许可的尽是些平庸的企划,只是因为公司内部大多数人都觉得可行罢了。”
“只培养擅长遵守规则的人才,是无法进行打破前提的思考的。”
我打这个比方,并不是想要批判一些人。所谓“改进的田地”的住民,并不是指具体的哪个人,而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少具有的部分“属性”,我只是将它拟人化了。就我本人的心态而言,我也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那种有条不紊、规规矩矩的,可以让我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未来发展的、已经完全“掌握”了的工作。另外,身为创业者,一边要处理数量庞大的实际业务,一边要兼顾家庭、养育孩子——忙碌的生活常常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某种“日常惯例”。所以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恐怕诸位读者也是)“改进的田地”的住民。
人之所以会感到压力,是因为人的思绪长时间置身于某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状况之中。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是人的本能在告诉我们,应该尽量待在预见和推测更容易发挥作用的世界。但是,上文所说的“波澜”和“迷雾”正在迫近这片“田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什么都不做,被动接受,那么我们就只能直面“无法控制的状况”了,而最终我们将不得不承受更高强度的压力。
眼前是堆积如山的任务,上司、下属、客户都在催你工作。回到家里,等着你的就是孩子、伴侣和父母,当然还得照顾自己。要做的事情无穷无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长此以往,心中总有一个疙瘩。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已经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留在田里每天重复这样的收割作业,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