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帝位后的隋炀帝

隋炀帝一继承帝位,就表现出十分放纵的样子,变得非常奢侈。不过,他依然具有很强的行动力,这一点倒是十分不易。

隋文帝踏实、朴素,是一个具有创见的人,凡事不会硬干。隋炀帝像其父亲一样有创见,并且具有不断实现创见的热情与力量。实际上,在隋炀帝所实施的事业中,有很多从隋文帝时就已经在酝酿了。或许是由于隋文帝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或许是由于已经到了其统治末期,这些想法并未实施。正是隋炀帝将其陆续实施了起来。而且,隋炀帝所筹划的雄图伟业规模庞大,甚至对后世造成了巨大影响。正因如此,一说到隋朝,就会让人想到隋炀帝这个代表人物。

隋炀帝像

(出自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一说到隋炀帝的雄图伟业,和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运河的开凿也是尽人皆知。

中国长时间南北分裂,好不容易才处于统一政权下。然而,其经济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区域的江浙地区。由此人们自然想到了利用江南的经济实力来发展国力,于是贯通南北的运河开凿事业被提上了日程。

隋的都城长安大兴城位于关中(陕西省渭水盆地一带称为关中。有说法认为关中位于函谷关与陇关之间;也有说法认为关中是东边函谷关、南边武关、西边散关、北边萧关所包围的地域)。关中为要害之地,作为统一南北的隋帝国的都城,靠向西北,而华北的农产品恐怕无法完全满足这个都城的需求。隋文帝是周密之人,考虑了各种对策以避免长安陷入粮食短缺。运输上,他认为利用黄河与渭水的水流乃上策,早在开皇三年(583年)便想出了这样的方法,于黄河、渭水沿岸三个地点设置仓库,平日贮藏稻米,连续不断地进行接力式运输。翌年,他还开通了广通渠,此渠与水运不便的渭水并行,粮食可从黄河经此运输至大兴城。

如此这般,隋文帝时便已为有效运输粮食制定了计划,还开凿了部分运河。但是,隋文帝尚未想到开凿能够作为帝国大动脉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