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兴起

五代各国之间的对立战争,要求强化和扩张军备,为此需要稳固的财政基础。而要充实国力,安定民生也是急务。所以各国均采用奖励产业的政策,各地的特产都被大量地生产、制造出来。如此一来,自然促进了商人的兴起,使商业逐渐发达。

但是由于当时各国封锁边境,并在边境设立税关,禁止商品自由交易,大大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五代的分裂,即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分裂。商人为了扩展销路,使商品能够顺利流通,迫切地希望能够消除边境。从商人的立场来看,天下统一也是必须的。

在五代的分裂时期,各国除了封锁国境,也使用不同的通用货币。各国分别铸造自己的货币,有铅钱、铁钱等,这些货币的质量劣于铜钱。而且由于铜钱禁止流出,他国商人来贸易时要使用铅钱、铁钱购买该国物产。各国的铅钱、铁钱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兑换比例,严重妨碍了贸易的展开。不过,由于各国保护本地的产业,各地的产业也得以发展。

在这样受限制的贸易下,又出现了推动贸易自由的新因素,即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更加便利的白银。少量的白银就具有较高的价值,方便搬运,于是成为交易大宗商品时必不可少之物。白银本来是波斯地区使用的货币,六朝时传入中国,在西北和岭南地区(江西、湖南和广东、广西以被称作大庾岭的山脉为分界,所以广东、广西被称为岭南)使用,在五代时逐渐普及到全国。白银的使用让交易更加便利、获利变多,商人势力由此兴起。

而在五代为了军备扩张要开拓财源,但农民所能承担的财政压力也是有限的,于是君主就以盐、茶等专卖政策支撑庞大的财政需求,这样一来就不得不依靠商人的力量,商人因此就与独裁君主结合了起来。他们靠独裁君主的权力获得商业活动的保护,有时还能被给予垄断权;而独裁君主又从商人处获得财政收入。双方的利益一致,五代分裂的国家得以逐步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人的势力越发强大。换句话说,在近世独裁政治的出现过程中,白银的流通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从五代到北宋,白银由西方大量流入中国,积蓄起的资本刺激了产业的发达;产业的发达吸收了大量的失业者,消化了造成北宋社会各地不安的盗贼和流浪者。

如此一来,失业者重新获得工作,混乱的社会渐归统一,秩序恢复。这不只是在政治上统一了唐末五代的社会,更是在经济、社会层面上重组社会,近世社会由此展开。宋代的新文化就是在这样新的社会构造上出现的,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竞相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