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六):宋之新文化
- (日)佐伯富编著
- 923字
- 2025-04-11 04:38:14
宋辽贸易
但到宋朝第三代皇帝真宗即位时(997年),辽的圣宗也长大了,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这与两国间的贸易有很深的关系。宋辽在进行战争的同时,还进行了相当紧张的贸易战。太祖时因忙于平定南方诸国,无暇理会北方商人;太宗即位后严格管制对辽贸易,在边境设互市市场(榷场),并禁止此外的贸易渠道。其目的是通过贸易管制限制进出口物资,来制辽之死命。
中原向辽输出的物资,有茶、绢、香料、药品、犀角、象牙等杂货,铜钱和有关地理、历史的书籍则被禁止输出。前者是为防国内通货不足,后者是为防辽国侦察宋朝国内的虚实。
辽虽然也向宋输出牛羊、毛皮、人参等,但禁输马匹和米。这是因为辽担心粮食不足,又怕宋军战力提升。辽的出口物资中最为宋所戒备的是辽盐:低价的辽盐入境会冲击宋实施的盐专卖制度。

其时辽逐渐走向文明化,对奢侈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于是要求与中原贸易。但在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官方贸易中止。这样一来,不只南海的香料和象牙等奢侈品停止了交易,连茶和杂货等日常必需品也不能输入辽境(饮茶的习惯据说在唐末已传入契丹,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但因其境内不产茶,故需仰求于对宋贸易)。虽有走私,但无论如何满足不了辽人的需要。辽相当于是被宋朝把住了经济命脉。
这样辽国就有麻烦了。如果贸易顺利进行,辽虽然总是处于贸易逆差,铜钱和白银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宋,但是如果能自由购得中国的绢和茶,就可以转卖给西方的回鹘商人从中获利,还可以开发辽国境内的金银铜矿来支付。贸易逆差的问题毕竟有办法解决,但如果宋朝禁止贸易的话,辽就没法获得中原的物资了。所以每年辽国入侵,除了抢夺中原物资,同时也有要求宋朝重启贸易的意思。
辽在太宗死后,曾爆发争夺皇位的内乱,国势一度衰颓,但到第五代的景宗时推行和平政策,与宋维系了和平,得以恢复国力。继位的圣宗在位达四十九年,于内政外交方面多可称道,是辽朝第一明君。
内政方面,他施行了改编国内诸民族、新置州县、整备官制等举措,以建立一个稳固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他还充实国力,征讨东方的女真族,举兵攻陷高丽的边境,使高丽屈服;甚至还拉拢西夏,令其侵宋;又令在东方的回鹘诸国向自己朝贡。
在国力充实的情况下,为了了却后顾之忧,一举解决多年问题,圣宗决定全力侵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