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米洋面:母子游学记
- 王红英
- 2298字
- 2025-04-12 09:39:47
1.临行之前:读《不会游泳的鱼》有感
小时候,看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剧中的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天堂”“地狱”两个反差极大的词汇,为美国涂上了神秘的色彩。美国,远在西半球的这个国度,似乎和我家早就有缘。婆家小弟在美国硅谷高就多年,公婆两位老人为给小弟照看孩子,经常前往美国。美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小弟和公婆讲过,影视作品也看过,然而美国还是如一处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娇滴滴,有线条却又不是那么清晰,犹如雾中花,水中月,缥缈而虚远。对小弟来说,美国是拼杀奋斗的战场,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就与挫折同在。公婆眼中的美国,是绿色的,是干净的。而在我的想象中,美国是高科技的,是高楼林立的,是车水马龙的。那美国到底什么样?若能实地去看看,该多好呀。

2012年4月,接到校方通知,几个月前我申报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获得通过,可以前往美国访学一年,期盼已久的美国之梦就要成真了,内心欣喜万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前往美国访学一年,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呀!有一年大环境的熏染,英语水平肯定能够再上一个大台阶;跟着美国知名学者做研究,肯定在能力、见识等方面能够有一个大飞跃;一年的实地考察,一定能真实地感受到文化冲突,真正地做到文化交流。若能说服儿子中中,带着他去美国体验一年,他在英语学习、阅历见识方面都应该有很大的收获。
我和儿子订的是7月份赴美的机票。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在准备材料、申请签证、打包行李等各种琐碎而繁杂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中飞速地流逝着,离开中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我内心更多充满的却是忐忑、纠结、担忧、矛盾和不舍之情,久久无法平静。我不敢想象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该是怎样的孤单和寂寞?儿子中中刚满11周岁,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段,带不带儿子去美国?我纠结万分。若母子分离,儿子的教育就会脱离妈妈的视线与参与,对孩子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若带着儿子去美国,脱离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年,对儿子而言又是怎样的损失?
中中一直想考郑州外国语学校,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孩子学奥数,学新概念英语,学得轰轰烈烈。可是,我们在美国的时间是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时间恰在其间,不仅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入校考试孩子不能参加,其他所有学校的入校考试他都将全部错过。带着孩子赴美,放弃择校考试的机会,他会不会怪我?这令我内心纠结万分。虽然最终做通了中中的工作,儿子答应去美国,但美国之行,对孩子的影响到底会怎样?我无法给一个准确答案。在美国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又有什么样的未知在等着我们呢?
纠结矛盾之时,我正好读到《不会游泳的鱼》。这本书的作者是郁秀,曾著有《花季雨季》一书。她1995年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该书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曾经幸福无比,夫妻恩爱,乃越剧《梁祝》大腕,儿子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女儿美丽出众,这样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庭,举家离开中国,移民到了美国,挤到千千万万追梦者的大军中。很快,这个看似美满和谐的婚姻,在生存的残酷现实面前,就如坚不可摧的冰山遇到了赤道高温,迅速冰崩瓦解。妻子嫁给了70岁的多金老头,丈夫沉溺于赌城,梦想一日暴富,赚个天翻地覆,结果身负巨债,带着不治之症回到中国。儿子难以应对中美差异,身陷情欲,难以自拔,成绩一落千丈。女儿虽融入美国社会,却成为一个百分之百的小太妹,比美国人还美国人。鱼本来会游泳,当河水换成了海水,鱼便失去了水性,变得不会游泳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移民美国,遇见全新的环境,就这样毁了,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还有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
不怕变,就怕没有做好应变的准备。移民,就如移树一样,需要连根拔起,离开原有的土壤,在完全陌生的温度、湿度和土壤环境,再种植一次。在旧环境下业已定型的家庭结构势必发生改变,成熟的关系也将面临挑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重新构建。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调整去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按照固有模式和习惯去生活即可;但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人们就会面对新的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会有对错。而一旦选择错了,就需要有人为错误埋单,有时甚至会付出惨痛无比的代价。

1.1 曾令我陷入纠结情绪的一本书:《不会游泳的鱼》。
我和孩子前往美国游学一年,虽不像《不会游泳的鱼》中说的那样,会遇见移民家庭所遇见的问题,但从书中还是可以感受到美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学校也有暴力行为,有校园欺凌和隐形伤害。此外我还担心,儿子是否能挺过语言不通的煎熬期,是否能在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也担心教育体制的不同,孩子是否能适应中美学校的差异。我更忧虑的是,一年之后,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回归中国的教育环境,成绩是否能赶得上。
各种担心和顾虑,也阻挡不了赴美那一天的到来。出国计划已经无法改变,我和儿子必须勇敢去面对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个未知的世界。不管怎样,一年时间能够让孩子的英语水平有个大的飞跃,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同时,我也装好了一大箱子国学书籍,《诗经》《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准备用这些中华传统经典来弥补孩子一年里中华文化熏陶的缺失。我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母亲,也正如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那样,自己的事情可以杀伐决断,干净利索,无丝毫犹疑;但只要是牵涉孩子的事情,那就是百般忖度,患得患失,唯恐耽误了孩子。
记得鲁迅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不管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1.2 儿子中中在加州布莱特·哈特中学的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