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认识、研究天地万物。

古代那些在天下广施德泽的圣哲,所奉行的法则是:首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格;修养自身的品格,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必须先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智慧;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朱子云:“明明德于天下,使天下的人都能够明其明德。心,身体的主宰。推广我们已有的知识,使自己所知达到无限。穷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至理,以达到极致。”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历史在不断前进,人类也在不断进步,这是不可抗拒的主流。但是,在前进的潮流下,也会产生不和谐的噪音。比如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人们,急于聚敛财富,一切唯钱是举,越出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欺诈造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这是诚信的缺失。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我们感同身受。这不仅是一种倒退,更是人性的堕落。

《程氏遗书》中记载:“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值得我们深加体味,愿我们共勉,共建道德之新境。

从正身开始

封轨,字广度。北魏时人,长于渤海。沉谨好学,博通经传。性格方直,为时论推重。官至征虏将军。

封轨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志同道合,相互敬重,引为挚友。惠蔚经常赞叹封轨:“封先生对于经义,不只在章句解说中有独特的见解,尤其能够把握宏旨脉络,统括思想,在这方面我不如他,差距很大啊。”

封轨自律严谨,节操高尚,仪容整洁,威仪堂堂。于是就有人说:“有知识的人大多不修边幅,您这个贤达之士为什么不同呢?”封轨听了笑着说:“修养高尚的人使自己的衣服帽子整洁端庄,目不斜视,行为庄重,这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做出蓬头垢面的样子,才认为是贤德呢?”非议他的人听了之后,非常惭愧。

当初,封轨深为郭祚所了解。郭祚常对儿子郭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必然会被重用。我平生不轻易推荐人,而多次推荐这二位,不只是为国进贤,也是为你们兄弟的将来找寻榜样和依靠。”封轨以方直立业,高绰也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官拜司徒,高绰送迎往来,而封轨竟从不往见。高绰四顾不见封轨,回到家中,自叹道:“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修养的原则,今日举措,照封先生差远了啊。”封轨以“务德慎言”作为修身之本;认为“奸回谗佞”是世间最大的祸患,因此写下《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篇戒铭,可惜未能传载于典籍。

太和年间,封轨官拜著作佐郎,很快又升任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奉命出使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借口卧病不愿亲自接受诏令。封轨正色诘责,喻以大义。高丽王云于是北面拜受诏书。此前,契丹虏掠边境居民六十多人,又被高丽拥掠东归。封轨发出公文声讨,高丽王云当即全部给以资费送回。有司奏称封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应予以奖励抚慰,且使边境居民归来恢复生产,更宜加爵封赏。世宗于是下诏官升一级,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勃海太守崔休调任吏部郎官,以其兄政绩考核之事请托封轨。封轨说:“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交亲情使之蒙受不平。”崔休叹服其正直和坚持原则的精神。封轨任职台阁中丞时,人们更是赞叹其举止儒雅,从容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