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让你达到目标的演示,不是优秀演示

现在这样说或许有点唐突,但是请试着想象你身边有一根绳子。用这根绳子将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途中,绳子的材质变了,颜色变了,质地和形状也变得更有趣,但这根绳子始终将起点与终点相连。这就是一个优秀演示该有的样子。优秀演示一定会用牢固的逻辑将当前的问题与问题解决后的未来连接在一起。反过来说,当逻辑紧密相连时,无论你中途冒出多么新颖奇特的想法,都能将意图很好地传达给对方。如果在你演示的过程中出现了逻辑破绽,起点(问题)和终点(未来)模糊不清,那么无论你的想法多有趣,也无法与对方达成共识,演示自然不会成功。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必胜方程式和箭头检查法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条牢固的逻辑链上描绘问题、未来以及实现方案,这才是优秀演示。

因此,重要的是,你需要先让对方能联想到这条逻辑链,因为这样才可以从解决问题、面向未来的绳索跳向真正有趣的想法。

有时也会有人提出疑问,如“如果确定了起点和终点,可提出想法的范围就会变得有限”“如果只有单一的逻辑链,演示会不会变得死板”等,但我认为恰恰相反。在前文中,我也提到过,通过缩小思考范围、限定能做的事情等方式来降低思维的自由度,这样反而会提高我们创意的自由度。也就是说,我们这样做更容易想出有趣的点子。

有一种说法是,与其给孩子100种颜色的蜡笔,不如只给他们3种颜色的蜡笔,这样他们会创作出更具创造力的画作。在哈佛大学进行的商业演示中,比起100万美元的本钱,0美元的本钱更能使人创造出划时代的商业提案。自由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太过自由,就很难产生创意。做演示时,我们按照“问题→未来→实现方案”的框架来思考,会比随心思考容易很多,这样也能够提出更多的计划以及更有趣的提案。

像这样,以必胜方程式为基础,更容易提出有创意的提案。实际上,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对方安心。如果你的演示让对方感到不安,那必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让对方理解,演示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好好地朝着目标前进。要做到这一点,你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对方按照必胜方程式联想演示的逻辑链是非常有效果的。

不告知目的地的神秘巴士令人兴奋,但没有人愿意观看神秘演示,无论它看似多有趣。如果你忍着看了很长时间,到了最后才发现终点错了,就会很无奈。因此,对于对方来说,在目标不明的情况下接受一个看似有趣的提案,反而会感到不安,我们做演示时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做出了非常有趣的提案,却迟迟无法在演示中被采纳,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分享演示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对方就不清楚这个演示是否有趣,就会感到不安,所以不予采纳,这种情况出乎意料地多。

综上所述,设定一个演示目标(未来)极其重要。不过,如果你设定的目标过于简单,也会导致整个商业活动的失败,因此务必多加注意。例如,如果你将过去的成功方案作为演示目标,那么可能就不需要新的想法了,这样一来商业活动会很难进步。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年轻人的新想法很难得到实现,这会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下降,让他们感到疲惫。此外,简单的目标设定,如“让我们用过去成功过的方法实现销售额翻倍”“加入流行的颜色就好了”等,也可能会毁掉项目和企业的价值。

如果你能在演示中认真设定目标,就能更接近商业上的成功。不过,简单的目标有很强的吸引力,想要摆脱它们并不容易。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所谓目标,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未来。而这个未来,也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这样一想,就自然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自己想生活在“销售额无条件翻倍的未来”或者“商品的颜色多样性增加的未来”吗?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意识到它的存在并认真思考,这才是一切的开始。设定的目标过于简单,可能会给我们自己和公司带来不太愉悦的未来。请务必认真思考“我真的想生活在那样的未来吗”这一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设定目标的方法。

当前的时代很复杂。商业活动的难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形势变化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而且,人们过往的成功经验未必适用于未来,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新价值观的商业活动。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目标,也不是由此产生的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的实现方案,而是设定一个能与本质性问题产生共鸣的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过去的成功者,还要积极启用年轻人等具有新价值观的人,以挑战新的想法。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即便是依据新的价值观制定的具有创新性的方案也会很快过时。因此,重要的不是寻找眼前的答案,而是设定真正目标。设定了真正目标后,一系列优质问题就会随之诞生,如“为什么要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实现目标?”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不断提出当下所需的实现方案。不要突兀地去寻找创意,要从寻找真正目标着手,我认为这才是获得好创意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