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青城大学(三)终章下篇-星星(转变)

时间久了观点总会有些许变化,这篇便是

青城大学终章下章(星星)上

小桥流水,迎光而登,骄阳晴空,老物犹在,兔洁常驻,老屋玉宇。

家在几百米的高山之上,上山路中有爷爷用錾子和锤子,一锤又一锤亲手敲打出的一级级石阶,爷爷“奶奶说下山路太滑。”便凿出上百步石梯是为了奶奶能下山更方便,走过石梯,映入眼帘的是土房,屋前是茂密的山林,侧屋是农作耕土,屋后是一望无际的大山上云雾缭绕。房屋是石头打的地基,泥土做的房身,黑色的瓦砾屋顶,每片屋顶还有几片透明瓦片透光,高高的红砖烟囱每当到了烧火时,炊烟袅袅升起随风飘散,桃屋房顶还有三个屹立了几十年的小石狮子,桃屋的大木门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是几代人从这道门跨出的印记。

旁屋放着爷用纯木头打造的风车,脚踩打谷机,儿时比我还高的自行车,还有黑白画面的电视机,一样也不落下。

在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日子里(白天跟着奶奶上山种地,或是陪着爷爷坐公交车进城卖菜,又或是在家看看书,写作业),我看到的是农作中的刻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生活中的相互理解、谦让,是铭记于心中的那份最真挚、纯真的爱。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青城大学的学业到了尾声,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迷茫未来的自己究竟能不能找到喜欢的工作,也许寻求老师帮助是最好不过的方法,老师常说如何写一份简历才能打动人心。“简历追求的是客观事实,在一个企业决定录用你的时候他们会来学校查看和你有关的资料,写的不用夸大其词,平静写出自己的求职信息就行,以及自己希望得到的待遇,面议必不可免,专业知识的储备很重要,小有紧张不要紧,保持正常心态就好。”

毕业前我把自己的简历递交给了生活了10年小镇上的中学,我希望能回到家乡工作,做一名老师让更多的梦想起航在希望的路上,希望是灯,照亮前途的路。

铃、铃、铃,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电话那头“你好,是胡光耀先生吗?”

胡光耀“是的,我是。”

电话那头“你可以称呼我...老师,我们看到了你的简历,很高兴你能回家乡工作,回到曾经读过的学校,对此我们同意了你的入职申请,时间在3天后,我们准备在学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大家会对你的能力进行评估,通过了,就正式成为我们的一员了。”

胡光耀“好,谢谢。”

老师“嗯,期待年轻人的表现。”

话音刚落老师便先行挂断了电话。

胡光耀“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明天就离开学校吧。”

今天,图书馆阅读一上午,这是我见过的最繁荣,左图右史最多的图书馆,日日人满。校门口一侧的四季花园,生生不息,每一个季节都有一片绿。还有宿舍对面食堂的饭菜几年过去了,家的味道依旧。不变的是那颗热爱的心,光阴似箭几年的学习生活如梦如幻,梦想在此刻正式接触,希望未来梦能成真!

在学校的一天,学习氛围蒸蒸日上。曾经、现在,晚9宿管阿姨在走廊叫到“同学们,早些休息。”灯灭,休息,一觉醒来又是忙碌的一天。

第二日一早起床,宿舍已没有了以往的热闹,打扫卫生,带上行李,关上门,一路欣赏着学校的景观,一步步走向校门口,跨出校门,转身,最后看一眼学校,深鞠一躬,是告别,告别校园的美好时光。“辛苦老师们这几年的栽培。”

在去城中客运站路上,打个电话告诉爷爷、奶奶晚一点到家,以前都是爷爷接电话,这次是奶奶,聊了几分钟,奶奶“我们等你。”便挂断了电话,40分钟的高速路程,到了县城客运站,下车转公交又是30分钟,三岔路口下车看到了回家的必经之路,步行30分钟到山脚,上山20分钟,到了离家百米远,一声呼唤“小黑,麻狗。”几秒后,便从家中摇着尾巴,一路狂奔,期间小黑因跑的太快,一不小心失控摔了一跤,满身泥土,仍旧快速起身,跑来,蹭来蹭去,嗅了嗅,跳上来要抱抱,嘤嘤嘤,围着蹦蹦跳跳一路到家,回到院子里不停奔跑,小黑,麻狗看起来很疯,其实很开心。回到家,看见家里来了很多人,平时不怎么来的长辈也来了,胡光耀“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奶奶打开房门,似乎心情沉重,我走了进去。

胡光耀“爷爷你这是怎么啦!怎么躺在床上?

爷爷看见我连忙起床,小声的说到“来,耀,听你奶奶说毕业了,来,让爷爷看看你的毕业证书。”我拿出占了半个书包的大学毕业证,爷爷双手小心接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轻轻翻开毕业证。

胡光耀“爷爷你稍等我一下。”拿上书包去了隔壁房间,换上毕业典礼上穿的毕业服,戴上帽子,找出刚考不久的教师资格证,还有参加比赛获得的奖状、奖章。爷爷看这就是我们的毕业服,帅气吧,对了还有这个,还有就是等我工作稳定了我就抽空准备考研。

青城大学终章下篇(星星)中

爷爷听后连连称赞,笑着说到“我就说嘛,耀已经长大了!

胡光耀“爷爷放心吧!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怎么了?”

爷爷“人嘛!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喽,不过问题不大。”

胡光耀“长辈都来了,必定不止如此。”

爷爷“真的是小问题,我的话都不信了?”

看见爷爷坚决的态度,“我当然相信了。”

爷爷握住胡光耀的手,问到“毕业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胡光耀“那个...犹豫片刻,我后天回镇上的中学面试,要是考核通过,以后我就在家乡工作了。”

爷爷“好、好,想起几十年前修建那所学校时地基便是我们一行人打的,两个月之内硬是把最基本的地基打好了。”

耀“难怪以前有老师问我认不认识打地基的胡师父,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们说的啥?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那位胡师父是爷爷。”

爷爷“当年就不提了,去了学校好好面试,教书更是要仔细、用心。”

胡光耀“爷爷放心吧,我会全力以赴的。”

爷爷“嗯,我知道耀一定会如此的。”

胡光耀“我小时候爷爷就是这样牵着我的手去逛街,在街上我盯着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久了,你总会问是不是喜欢呀?每次我说是,您都会尽力把它买来给我,要不我们出去走走,这次换我来。”

爷爷“精神不咋好,就不去了。”

耀看见屋里的轮椅,“要不用这个我们出去看看。”

爷爷“不了,坐那东西出去不美观。”

爷爷一向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状态不好的样子,几十年前爷爷身为大师父级的石匠,自然也少不了登门求学的学徒,父亲,长辈,还有同村好几位老石匠也都跟随爷爷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爷爷干不动了,大家才各自离去,直到现在家里还放着,各式各样的打石工具,墨斗,大锤,钻子,錾子,撬棍,卡尺......满满一大木箱的工具一放就是几十年,到了现在已无人问津,不少石匠都退休了,年轻人面对这高强度的工作大多都望而生畏,而更为先进的机械化打石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胡光耀“那好吧。”有些许沮丧

爷爷“耀,可不能这样,去好好准备面试,等你面试过了当上老师爷爷、奶奶就来听你的第一堂课,等你成家立业了爷爷、奶奶还要吃你的喜糖哦!”

胡光耀“好。”微笑的回答道。

“那爷爷好好休息,我去准备准备。”起身离去,奶奶走进里屋摸摸额头,紧紧握住爷爷的手“老头子,好好休息。”爷爷“嗯。”

流光易逝,今天该去面试了,一早向爷爷问好,这一刻我似乎不太想去面试了。爷爷见我没有动,说到“我以前说过不要因为我们的事影响到你,快去学校,不然迟到了,爷爷等你带好消息回来,快去吧!”

犹豫片刻拿上证件,“爷爷拉钩。”爷爷举起微微抖动的手,“拉钩一百年不许变,谁都不许变。”“好了,我去面试了,等我好消息爷爷!”

爷爷起身吃力的挥舞着手拍了拍胡光耀衣服上的灰尘,整齐好衣领。“把衣袖放下来,别扎上去,不好看。”整理好后爷爷才放心,“去吧,耀。”挥舞着手目送,看着耀渐渐远去的背影。

离开家百米,长辈们守在门口,奶奶从里屋出来双手不停的擦着脸,陪爷爷、奶奶生活了10多年的三花猫蹲在阁楼上叫着,小黑,麻狗叫了片刻便没了声。到了路口,公交车来了,我犹豫了,这一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不知该如何?不能...回去爷爷知道了会不高兴的...说过要来听课拉过钩的......一定不会食言的......,上车找到座位坐下,内心一段声音不断出现“等我...等我的好消息...

家的视野在眼前渐渐远去,驶入一座山中便彻底阻断了家的视野。途中接到了奶奶的电话,几句交谈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因为我取得一点小小成绩就满眼星星的人了,鼻子酸酸的,虽然面若平湖,胸有惊雷,震疼了五脏六腑却说不出来到底哪里是痛着的......爷爷留下的精神宝藏我会永远记得,在照片里,在心里。

依稀记得,在这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屋,我亲手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爷爷,爷爷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双手小心翼翼接过,呵护着生怕出什么问题。爷爷大寿那晚宾客都已离去,奔走了一天的爷爷奶奶还是决定亲自下厨。爷爷说“今天主角不止是我,还有耀,那今晚就由我们来炒菜。”爷爷奶奶相互绑好围腰(围裙)后进了灶房(厨房)。不一会儿,在灶房外我听到了干竹燃烧时的爆裂声,也闻到了菜香味。正在灶房忙活的爷爷说道“鸭肉别爆太干了。”离开家求学的几年里,我很久没有现在这种放松,温暖的感觉了。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晚饭上全家人齐聚一堂,爷爷拉着我的手向长辈们说道“耀不负所望”。刹那间堂屋响起了悦耳的掌声,夸赞让原本安静的老屋瞬间热闹了起来。此时,爷爷拿出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封面写着——青城大学,翻开主页,学校外观的立体剪影映入眼帘,名字处写着“胡光耀,”考号,照片,身份证号,还有学校盖的印章,请胡光耀于几月几号到校报到,最下方是校训。在长辈的夸赞声中,一时之间我不知如何表达心中喜悦了,微微一笑,感觉不太好意思,那一晚爷爷和长辈们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也道不尽心中的那份喜悦。

青城大学终章下篇(星星)下

爷爷致奶奶的信——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儿,老伴儿,是不离不弃的伴......

第一次相遇的方式是我没想到的,不过也正因为老伴儿你的不责怪,在和你接触的那段时间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对你的感觉渐渐的越来越好,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你,结婚后,我一直忙于在外工作,每次回家都是傍晚而老婆你都还在忙碌,在灶房忙着做饭,孩子哭了闹了我却束手无策,让老婆你一人拉扯孩子长大,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无论我怎么努力工作,家里的状况都没有改变,虽然很累,很忙,每次回家饭菜都是那么香,但那些日子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自从和耀去了大城市(青城),我看见了几十年来祖国发展的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你总在不停的忙碌,辛苦了老伴儿(老婆)永远爱你。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也许是上天的缘分吧......

耀,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需要我们担心的小孩子了,记得去听耀的课,我答应过的,可是这一次我要食言了,老伴儿这个重任便交给你了,我先走了,去那方探探路,请不要为我伤心这样我会担心的,看来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

老伴儿我永远爱你!

奶奶“老头子(老伴儿),那一天我一直都记得,你不知所措的样子,永远在记忆中徘徊,你曾经说过,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依相守,一辈子,愿夜幕永不开启,再回首,你还是少年,我也还是少女,那一天在心里,永远在心里......”

太阳高悬在天空,烈日炎炎,奶奶来到第一次与爷爷相遇的地方,站在那久久不愿离去,那时的一切好像刚刚才发生......

再见了,尊敬的爷爷。

《梦与想的开端》至此结束

今天晴空万里,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

爷爷“奶奶去朋友家了,耀走我们赶集去。”

耀“拿上书包,走,走,走。”

来到路口等候多时的公交车见人上来就发车,到了镇上爷爷牵着耀的手下了车,走过马路,沿街都是卖菜的农民伯伯,来到商店。

耀“爷爷看这不是你常抽的烟红塔山,黄梅。”

爷爷见到后,犹豫片刻买了条红塔山,没过一会儿,爷爷手机响了,拿出手机一看,是奶奶打的电话。

爷爷“奶奶准是回家,没看到我们打电话来了。”

爷爷接过电话,聊了一会儿。

爷爷“耀想想办法帮爷爷把烟放一放,回去被你奶奶看见定要说我了。”

耀“没事,出门带了书包,放里面奶奶肯定不知道。”

耀“放我这,妥妥的。”

爷爷“好,走,我们回家喽。”

......

原由:

人终将为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但也会因一时之景,解开一生困惑。

第四章你好!昌城七中,章节青城大学,这几章中的学习生活皆为年少时的我,对于未来最期待发生的结果,知道的,没考上的我去了最不喜欢的职校学习,这样的结果谁也无法改变,既然再也没有办法改变,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曾经的高中梦、大学梦,在现实中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实现了,那就换一个方式实现它,所以这便是写《梦与想的开端》缘由。少年时的梦在这里重新开始,又将在这里画上句号。也许并不理想,又或者是痴人说梦,不管怎么样也好,曾经的梦想在这一个个汉字中得以实现,这样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实现方式吧!

我依旧清晰记得刘阿姨曾经说过“好好学习,上学上不好,你的工作后半生会累的。”

所以不甘心又如何?无法释怀又如何?对和错,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视角,观看而已。跳出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谈何容易,即便是站在同一立场,也是一样,那个夏天谁对谁错,都有可能是别有定论,当年的埋怨,在时间的冲刷下其实没有什么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应该放过、理解、原谅的人是自己。放过自己,原谅当初那个考不上的自己,理解,理解自己想读高中、大学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笑话,理解父亲、母亲当初尽最大努力能给我的最优的抉择吧!

那么祝各位也能梦想成真,成为自己心中最期待的那个自己。加油!相信自己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致孩子》——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