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收编灾民回益州
- 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 青格纸贵
- 2309字
- 2025-04-27 00:48:45
此刻的益州军营地四周,一片狼藉却又透着别样的生机。
逃难灾民的身影散落各处,他们直接坐在地上,手中捧着热气腾腾的水煮土豆,大口大口地吃着。
这些灾民大都来自荆州,那里遭遇了罕见的洪灾,河水如猛兽般肆虐,淹没了本就不多的田地,也冲垮了他们的房屋。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拖家带口,向着外面逃难而去,一路上风餐露宿,饱受饥饿与疲惫的折磨。
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之中,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孩童,正大口吃着水煮土豆。那圆滚滚的土豆在他手中,仿佛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他被馋得直流口水,小脸蛋上满是满足的神情。
简简单单一个水煮土豆,对于他来说,却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滋味。
“爹爹,这果子真好吃!”孩童含糊不清地说道。
坐在一旁的中年男子,虽然同样消瘦,脸上满是疲惫与沧桑,但眼中原本绝望的神色,却恢复了一丝的光彩。
他不是什么饱学之士,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户,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
但是他也知道,庄稼人不能忘本。
要不是眼前的水煮土豆,他和他的孩子,很有可能会饿死在这逃难的路上。
“小满啊,你要记住,是眼前这位大哥哥给了我们这个名叫土豆的吃食,咱们可一定不能忘本啊!”中年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爹爹,我记住了!”孩童点了点头,目光看向了不远处的俊秀青年。
青年身姿挺拔,面容和善,正是益州军的将领沈稻。
在孩童眼中,这就是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的大哥哥。
这样的一幕,在此刻的灾民之中不断发生着。
大汉的百姓,其实比很多时代的人,都要善良很多。
就像黄巾起义,张角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受到了他的一饭之恩。
张角或许不会什么符咒之术,也无法用符水救人,但他那一碗热粥,却是让那些饱受灾难之苦之人,得到了一丝温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沈稻看着这些灾民,心中满是怜悯。
他下令发放水煮土豆,只是希望能让这些灾民暂时填饱肚子,没想到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将军,我要参军追随你!”
伴随着一人惊呼,下一刻,偌大的灾民群之中,顿时无数人都是神色一变。
话语犹如惊雷落下,一瞬间,这群受灾的百姓,一个个眼中都是放出了精光。
“哟呵,参军?这可使不得,你们这一个个瘦得跟竹竿似的,上战场还不得被人当靶子射啊!”沈稻故意打趣道,脸上带着几分调侃的笑容。
灾民们一听,先是一愣,随即有人反应过来,大声说道:“将军,您可别小瞧我们!我们虽然瘦,可都有一把子力气!只要能吃饱饭,我们肯定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就是就是,将军,您给我们吃的,我们这条命都是您的!您就收下我们吧!”另一个灾民也急切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渴望。
沈稻看着灾民们急切的样子,心中暗自好笑,但脸上依旧保持着严肃的神情,说道:“你们啊,别以为参军就是好事。战争那可是要死人的,你们都有老有小,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家里的老人孩子可怎么办啊?”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出来,拍了拍胸脯,说道:“将军,我不怕死!我家里人都被洪水冲走了,我现在孤身一人,没什么牵挂。只要能跟着您干,就是死了也值!”
沈稻心中微微一动,但还是说道:“你这小伙子,倒是有点血性。可参军不是儿戏,你们大多数人都没经过训练,上了战场也是白白送命。”
这时,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走到前面,说道:“将军,俺们知道您是为俺们好。可俺们实在是没有活路了,这到处都是饥荒和战乱。跟着您,说不定还能有条活路。您就收下俺们吧,俺们的年轻小伙愿意听您的安排,好好训练!”
沈稻看着老者恳切的眼神,心中有些动摇。
他沉思了片刻,说道:“乡亲们,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你们听我说,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你们饿死。我在益州还有些田产,大家可以跟我回益州种田纺织,好好过日子。我可以向提供农具还有种子,只收三成税,你们看怎么样?”
灾民们听了沈稻的话,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真的吗?将军,您说的是真的吗?三成税,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啊!”
“太好了!我们终于不用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了!”一
“将军,您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我们愿意跟您去益州,好好过日子!”
众人齐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沈稻看着激动的灾民们,笑着说道:“大家放心,到了益州,我会给大家安排好一切。只要大家勤劳踏实肯干,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将军,您放心!我们一定听您的!到了益州,我们一定好好干活,不辜负您的一片好心!”灾民们纷纷保证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稻也开始着手安排灾民们的相关事宜。
他让得力干将何尚去统计灾民的具体人数,为灾民们准备路上的干粮和所需物资。
同时,他还派人与益州的郑度联系,让他们做好接应这近五千灾民的准备。
沈稻望着眼前这些劫后余生、满脸洋溢着希望的灾民,心中那股忧虑却如乌云般越积越厚,怎么也驱散不开。
他麾下的兵马,在之前虎牢关的攻坚中,大多都挂了彩。
有的士卒胳膊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走路都一瘸一拐。
这样的队伍,战斗力已然大不如前。
而如今,凭空多了这五千多毫无战斗力的灾民。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身体虚弱不堪,行动起来拖拖拉拉。
整个队伍就像一条臃肿的大虫,行动迟缓,毫无灵活性可言。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根本没办法迅速做出反应,只能任人宰割。
最让沈稻头疼的,还是那老奸巨猾的刘焉。
刘焉一直在益州虎视眈眈,野心勃勃。
自己这回带着这么多灾民回去,无疑是在向刘焉宣告势力的扩张,这无异于在老虎嘴上拔毛。
以刘焉的阴险狡诈,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要是在回巴郡的路上设下埋伏,自己这队伍就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
到时候,这五千灾民恐怕会惨遭屠戮,自己辛苦积攒的这点兵马,也会在这场埋伏中损失殆尽。
沈稻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
此次回益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这些灾民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身上,自己又怎能忍心抛弃他们?
沈稻咬了咬牙,心中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