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法正,让出一郡又如何

议事大堂前,暮色沉沉,檐角铜铃在晚风中发出细碎鸣响。

刘焉端坐在大堂主位之上,苍老的面容隐在烛火阴影里,手中反复摩挲着一枚墨玉貔貅印。

这印是当年他废史立牧入主益州时,汉灵帝刘宏亲赐的节钺,如今边角已磨得圆润。

堂下张松跨前一步,青衫被堂外卷入的夜风鼓起,刘焉原本将希望寄托在手握三万兵马的巴郡太守王安身上,指望他能凭借手下兵马铲除沈稻这一异己。

在他的盘算里,王安此番若能成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既能消除沈稻这一潜在的威胁,又不必劳烦自己亲自出手。

不过,世事难料。

王安的兵马在与沈稻的交锋中,竟兵败如山倒。

那原本浩浩荡荡的三万军队,在沈稻的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

王安的手下兵马,或被俘虏,或见大势已去而主动投降,悉数归入了沈稻的麾下。刘焉原本将希望寄托在巴郡太守王安身上,指望他能凭借手下兵马铲除沈稻这一异己。

在刘焉的盘算里,王安若能成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既能消除沈稻的威胁,又不必自己亲自出手,还能保存实力。

然而,世事难料。王安的兵马在与沈稻的交锋中,竟兵败如山倒。那原本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沈稻的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

王安手下的兵马粮草,或被俘虏,或见大势已去而主动投降,悉数归入了沈稻的麾下。

张松站在堂下,神情激昂,双手不停地挥舞着,试图让自己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主公,如今沈稻势力日益壮大,若不及时铲除,必成我益州大患呐!依属下之见,咱们应联合外兵,共同出兵灭了沈稻,以绝后患!”

刘焉听着张松的话,脸色愈发阴沉。

他何尝不知沈稻的威胁,只是联合外兵一事,风险极大,他心中仍有诸多顾虑。

而一旁的法正,却静静地站立着,一言不发。

早在沈稻入益州之时,法正就曾私下向刘焉进言,建议对沈稻采取防范措施,甚至要暗中削弱其势力,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不过当时的刘焉并未理睬他的建议,认为沈稻从虎牢关回来定时残兵,完全不足为惧,而如今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法正心中虽有遗憾,却也明白多说无益。

议事堂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其他谋士和将领们也纷纷交头接耳,各抒己见。

有人支持张松的提议,认为应该果断出击;也有人担心联合外兵会引狼入室,给益州带来更大的危机。

刘焉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早已烦躁不已。

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法正身上,带着一丝期待地问道:“法正,你向来足智多谋,如今局势紧迫,你怎么看?也说说你的想法,莫要再沉默不言。”

刘焉原本以为法正会借机提及当初自己未采纳他建议之事,言语中或许会带些嘲讽。

谁知法正神色平静,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地建言道:“主公,眼下的沈稻已非昔日可比,其兵马已成规模,且士气正盛。

若此时与之正面交锋,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益州内部定会元气大伤。

更何况,若战起,外面那些对益州虎视眈眈的势力,定会趁虚而入,届时我益州将陷入内忧外患之境。所以,我的建议是让出巴郡交于沈稻之手。

一郡之地,虽看似损失不小,但实则是为保我益州大局。待日后寻机收复,方才为上策!”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堂内瞬间鸦雀无声。

张松瞪大双眼,满脸愤怒,上前一步指着法正骂道:“法正,你简直一派胡言!”

今日割一郡,明日割十郡,你如此行径,分明是居心叵测,你莫不是与沈稻暗中勾结,欲陷主公于不义之地!请主公速速斩了这等奸佞之人!”

刘焉眉头紧蹙,目光在法正与张松之间游移,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他未曾料到,法正竟会提出如此惊世骇俗之策.

议事堂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刘焉身上,等待他这位益州主事人的决断。

刘焉努力平复内心的烦躁,缓缓开口道:“法正,你之言虽出人意料,却也不无道理。

然则,让出巴郡,实乃我益州之痛,岂能轻言放弃?你且详细道来,为何认为此举可行?”

法正神色从容,不疾不徐地拱手道:“主公,沈稻如今兵强马壮,且已深得巴郡民心,若强行征伐,恐非易事。

更兼我益州内部尚需稳固,外部又有强敌环伺,此时若因一巴郡而引发内战,实乃不智之举。

让出巴郡,虽主公看似损失,实则是以退为进,可保我益州元气,待时机成熟,再图收复,或可事半功倍。”

顿了顿,法正继续说道:“再者,沈稻虽得巴郡,但若无我益州其余属郡支持,其势亦难长久。

我们可暗中观察其动向,若其能为我所用,则不失为一股助力;若其心怀不轨,我们再寻机除之,亦不为晚。”

法正之言,句句条理清晰,句句利弊分明,让在场的不少人陷入了沉思。

张松不依不饶,仍是怒目圆睁,指着法正的鼻子骂道:“法正,我看你分明是与沈稻暗中勾结,才想出这等卖地求荣的馊主意!

主公,万万不可听信此人之言,否则我益州之局危矣!”

刘焉心中犹豫不决。

法正所言的并非全无道理,但让出巴郡这样的要地,无疑是要在他的心头肉上挖走一两肉。

刘焉沉默良久,最终还是缓缓开口:“法正你之言,虽是有道理,但让出巴郡之事,也非同小可。张松,你也不必如此激动,此事目前还尚未落定!”

言及此处时,刘焉也是挥了挥手,示意堂内的众人稍安勿躁。

“此番,我欲让张松准备书信相邀沈稻,并要言及上次借兵之事,若对方不来,必是心中有鬼,到时便出兵相讨伐!

若对方赴约而来,我便在宴席中让其缩减手下兵马,若沈稻不肯,那便让他回不去巴郡!”

堂下的众人皆是识趣的鞠躬言是,眼见刘焉此番大手一挥,明显是主意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