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忽悠刘弘基
- 李承乾没造反!我怎么当太子?
- 暴躁小柴犬
- 2321字
- 2025-04-07 23:02:01
金春秋呼吸一滞,看着李治那极具侵略性的眼神,不由得让他脊背发寒。
这位少年亲王,绝非善与之辈!
可新罗国都危如累卵,他早已无路可退。
他咬了咬牙,喉结滚动,声音沙哑:“殿下……想要什么?”
李治唇角微扬,语气却似漫不经心:“金公言重了,新罗乃我大唐藩属,本王岂会趁人之危?”
金春秋心头一沉,知道对方是在等自己主动开价。
他闭了闭眼,终于狠下心道:“若殿下肯施援手,新罗国库所余……尽归殿下!”
“哎!但话又说回来了,你我本就是藩属国关系,我大唐又有何理由不出兵助尔等一臂之力呢。”说着,他抬手一挥,“来啊,给金大人准备笔墨。”
金春秋顿时就愣住了,这晋王殿下变脸也太快了些吧,方才还步步紧逼,怎么转眼间又如此痛快?
他心中惊疑不定,可一想到自己刚刚许下的承诺,又觉心如刀绞。
那可是新罗最后的积蓄啊!
李治看着金春秋那渐渐黯然的神色,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都说弱国无外交。
成王败寇,弱者于命运洪流中,向来没有选择的权利,如今的新罗,它就像那早晚要躺在砧板上的鱼肉,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人欺凌,这结局,其实已然注定……
他缓缓开口,语气淡漠:“金公多虑了,本王还不至于贪图你那点银钱。此事,待新罗安定后再议不迟。”
金春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连连叩首:“多谢殿下!多谢殿下!不知大军何时启程?”
李治眉头一皱,语气陡然转冷:“金公莫非以为,调兵遣将如儿戏?”
金春秋浑身一颤,连忙伏低身子:“是老夫糊涂了!还请殿下尽快出兵,救我新罗于水火啊!”
李治站起身,居高临下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意不达眼底:“放心,本王自有安排。金公且安心住下,静候消息便是。”
待李治离去,金春秋仍跪伏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地砖,心中却莫名涌起一阵空落。
他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正在与自己慢慢失去联系一般。
李治此刻正前往刘弘基军营的路上,他的心中其实早已有了对新罗的算计,至于具体要如何做。
那便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本王全都要!
当然这也是为了让金春秋明白,虽说你是我盟属国关系,但大唐可不是那么轻易就会出手的。
出兵?自然要出。
但新罗要付出的代价,可远不止区区国库!
“夔国公!”李治轻叩案几,见刘弘基正凝神于边境舆图,便负手踱至身侧,“不知国公在筹谋何等军务?”
刘弘基闻声一震,忙执礼道:“殿下!”手指划过舆图上斑驳朱砂印记,“此乃当初殿下收复契丹故地,今竟被高句丽窃据。彼辈在此广筑城寨,连山隘要道皆设烽燧,显是防备我军突进。”
“那都是英国公与卢国公的功劳,与本王何干?”
刘弘基微微一笑,淡淡道:“英国公早已与臣通过气……”
李治见状,没有接话,而是目光目光掠过那些密集的墨色标记,眉峰微蹙。
短短数月,高句丽竟将新占之地经营得铁桶一般。
就连山间都修建了哨塔,安排了驻军。
“老臣以为,当遣轻骑扰其边陲,探其虚实......”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李治抚掌赞道,“国公真乃国之干城!”
“老朽惭愧!殿下此来,想必另有要事?”
待李治将金春秋之事道来,老将军眉间沟壑愈深。
忽见他转身疾步至舆图前,手指在百济与高句丽交界处重重一叩。
“若真如此——”刘弘基沉声道,手中令旗已如流星般在沙盘上交错移位,“整个东征方略都需推倒重来!”
李治凝视着瞬息万变的兵棋推演,眼底泛起赞赏。
这位开国老将虽已鬓发如霜,排兵布阵却仍如庖丁解牛。
“此事应尽快传于陛下,好早做准备。”
“八百里加急刚刚已发往长安。”李治截住话头,缓缓靠近刘弘基,笑眯眯道:“不过在圣旨抵达前,本王倒有个有些想法,但,得需您配合一番。”
刘弘基面露疑惑,“老臣倒是听樊功说过,殿下在军中总会突发奇想,不知殿下此次打算如何做?”
“我准备亲去高句丽走上一遭。”
“此事断然不可!”刘弘基还不等李治说完,当即便打断了他。“殿下若是出了何差错,您可让臣如何向陛下交代!”
“刘伯伯,您听我说。”
“不行!不行!殿下就不要想这件事了,老臣宁可此刻撞死阶前,也不会答应的。”
李治忽作委屈状:“那侄儿只好留书潜行了。只是届时伯父既要担失职之罪,又要错失这不世之功......”
刘弘基微微一愣,“殿下此言何意?”
李治将刘弘基缓缓扶到一旁,为其轻捏肩膀,“伯父位列国公却遭投闲置散,未及知命便致仕归田。父皇虽特许朔望朝参,可这‘荣养’二字......”
指尖在老人颤抖的茶盏上轻轻一叩,“当真甘心么?”
“本王知道,您老是晚年不得志,心灰意冷罢了。”
刘弘基顿时怔住,拿起茶盏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李治见状,紧接着便说道:“您老难道不想在您晚年最后一战中,为后世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刘弘基突然低笑出声:“老狐狸还没糊涂到被小狐狸当枪使。”枯枝般的手指戳向李治心口:“殿下所图,怕不止新罗一隅吧?”
李治不接话茬,自顾自说道:“您老高瞻远瞩,定能在乱局中抓得那一线机遇,难道不是吗?”
刘弘基无奈摇了摇头,“殿下,此事就不要再谈了,老臣不会答应的。”
“如果我已经给父皇上书了呢?”
刘弘基愣住,“您给陛下上书了?那您还与老臣说作甚,待圣旨下达,老臣定会遵守的。”
“长安与幽州往返还需些时日,您也知道,战机稍纵即逝,我总不能就在此等待圣旨下达吧,恐怕到了那时新罗都没了。”
刘弘基枯手悬在半空,终是长叹一声:“殿下……何苦逼老臣赌上满门性命?”
“赌注?”
李治忽然将一面帅旗插进平壤城心,抬眸轻笑:
“分明是送伯父一场泼天功劳!
进一步流芳千古,退一步粉身碎骨!
我觉得您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刘弘基紧紧盯着李治双眼,许久,终是无奈点头,“殿下打算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伯父派出一支军队,假意要对高句丽出击,这样他们前线的注意力都会被你这里吸引。我便借此时机悄悄潜入,前往新罗。
到时,还需您前线出兵的同时,在海上派出一队船只,前往新罗金城后的港口等着我便可!”
“殿下,您到底要做什么?”
李治嘴角微微翘起,“到时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