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李松林的办法

“校长您说。”

李松林摘下眼镜,用袖口慢慢擦拭着镜片。窗外的雪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办公桌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这样,这个学期呢马上就要结束了,咱们先稳住局面,维持现状不变。”

“不变?可是……”

“你先听我说,不要着急!”李松林的声音突然温和了下来,“寒假组织老师把后操场拾掇出来。那野蒿子比孩子们都高,开春真要种土豆白菜,总得先有块囫囵地不是,这是其一。”

“其二呢,我们从下个学期开始,每人一个月少收两块钱,也就是每人三块六毛,算了,干脆六毛就不要了,每人三块钱的学杂费。作为过渡阶段,老师们的工资有了保障,还可以在蔬菜成熟前,继续在公社食堂就餐,给你筹备咱们自己的厨房争取时间。”

陈志飞一听,就知道其实李松林的办法才是最稳妥,最可行的。

自己所想象中的大刀阔斧地改革,并不适用于本就教育条件脆弱的中心小学。

毕竟一个民办学校,并没有人会给你在背后托底。

李松林李校长走到今天,那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走过来的。

他陈志飞也没有资格,拿整个中心小学和所有师生未来的前途去做一场未知的豪赌。

而这个时候,办公桌后的李松林继续说道:“这是第一个学期,如果你能在这一个学期内,招满现在学生的一倍,也就是把咱们中心小学的学生人数,扩大到三百人。那下一学期,也就是第二学期,我可以将学杂费降到一月一元。”

说到这,李松林叹了口气:“如果,我是说如果,你真的能在两个学期内,将学生人数翻到五百人,那一切就按照你说的办,咱们弄一个完全免费的中心小学。”

“真的?”陈志飞一听这话,激动的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你还是先去想想,怎么安顿好刚来的那二十三个鸭台村的孩子吧。”

有了李松林这句话,陈志飞可谓是干劲儿十足。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后,他就跑到学校大院后面的那片空地,做了实地考察。

学校后院的荒地上,积雪被风刮出鱼鳞状的硬壳。陈志飞蹲下身,徒手扒开雪层,黑土冻得像铁疙瘩,镐头刨下去准能迸出火星子。

现在正是寒冬腊月,并不是种菜的好时节,就算是要翻地,也要等到来年开春,冰雪消融。

不过种什么,什么好成活又要有产量,这就成了一大难题。

戴春玲和他一样,都是从城里来的知青,自然对庄稼地里的事情,不甚了解。

刚来插队的时候,甚至连地里的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所以这事儿还得问本地的周向东周老师。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困境就是东北林区的气候,一到冬天什么都种不了,只能天天白菜萝卜,萝卜白菜。

其实这一点陈志飞早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后世十分常见的蔬菜大棚。

用塑料薄膜将菜地像是盖房子一样“扣”住,这样就能提高菜地表面的温度,以致于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在大棚内种植蔬菜。

这不仅解决了蔬菜的种类与产量,只不过就是塑料薄膜这种化工产品不太好搞,看来多半还是要去县里走一趟。

思考完了这些,陈志飞就回到了校园里,迎面正好遇见了和孩子们打雪仗的戴春玲。

“陈主任!陈主任!”

戴春玲叫住了他,说来也是奇怪,本来二人明里暗里的不对付,这戴春玲却还有事没事儿的主动来找他,也不知道是在打着什么主意。

“有事儿吗?戴老师。”

“我就是想问问你,这些新来的孩子要怎安排。”

“安排?”

“是啊,咱们男生宿舍都快满了,这些孩子也不住不下啊。”

陈志飞脑子一紧,想了半天吃饭的问题,却没考虑到这些新来的孩子的住宿问题。

中心小学一共就这么几间瓦房,满打满算也就住几十个孩子顶天了,这要将来真有五百号学生想,难不成大冬天的,真让他们自带铺盖卷儿,住在教室里。

“这样吧戴老师,如果挤挤能住下,就先住着。如果实在没地方了,你先和其他几个老师商量一下,看看这几天能不能先把孩子们安排在附近的老乡家中,之后我在想办法。”

见戴春玲半天没有答应,陈志飞知道这件事也是难办的很,可是万事开头难,如果这第一步都走不出去,将来也就别说其他的了。

“戴老师,这是组织上给你下达的任务,咱们都是为了孩子们,还请你理解一下。”

“行吧,我去和周老师他们商量一下,不过可没有下一次了!”

说完,戴春玲“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了。也不知是表达不满,还是对陈志飞大包大揽的做法嗤之以鼻。

安排完这些事,陈志飞就回到办公室开始演算着,按照李松林的计划,每一步要如何去实施,每一阶段至少要招到多少孩子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

这其中还要包括,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吃喝用度和教学不受影响。

算来算去,他发现事情还真的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公社没上学的孩子们年龄参差不齐,但又必须从一年级基础学起。

这就导致将来一年级的学生会爆发式的增长,以现在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人手绝对不足,所以很可能还要增加新的代课老师。

可现在的知青们,考大学的考大学,该返城的也已经着急忙慌地返城的。

留下的本地社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根本就满足不了教学水平。

真让他们硬着脑皮上,那估计也是赶鸭子上架,最后闹得适得其反。

所以想了半天,陈志飞也没有想出好的人选。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到高考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没有参加上这次高考的陈志飞,却迎来了他这一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