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受欢迎

1980年元旦,时间正式进入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

酝酿许久,最近热度因为《终结者》而一直居高不下的《新城晚报》第一期正式发售。

首印的一万五千份分发到全港各个报亭、茶楼以及书店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售罄。

幸好《新报》对此早有准备,很快一万份报纸又再次运了出去。

不过陈兴还是低估了大家对于《终结者》这部陈家华第一本科幻小说的期待。

报社准备的两万五千份报纸仍然不够卖,随后不得不联系印刷厂,紧急加印了一万份,才算是满足需求。

《新城晚报》作为一份新报纸,第一期就卖出去了三万五千份,毫无悬念地打破了香江报纸创刊期销量记录。

虽说绝大部分买报纸的人都是冲着陈家华的新小说《终结者》去的。

但是只要《终结者》这部小说质量不拉跨,能够吸引观众读下去,在小说连载期间就能一直稳定住这个销量。

一份报纸仅仅依靠一部小说,当然肯定是不行的。

但只要销量维持住一段时间,观众自然能够慢慢发现《新城晚报》的其他板块内容,然后渐渐养成购买《新城晚报》的习惯。

为了准备这份报纸,陈兴以及报社可是付出了不少心血。

不仅有对最新时政、经济新闻的分析,也有对港府最新政策的解读,比如元旦当日正式宣布取消的抵垒政策。

今后从其他渠道到达香江就没那么容易获得香江正式的身份证明了。

以前为了吸引人口的流入,港府专门制定了所谓的抵垒政策,也就是不管你从哪里来,只要你达到香江市区,就可以办理香江身份证明。

这一政策从1980年开始正式被取消。

除此之外,还有最新的娱乐内幕新闻,程龙的专访。

这算是彼此互惠互利,程龙的专访能够增加晚报的话题度,同时晚报也能够给程龙的新片《师弟出马》做宣传。

最后还有一些广大市民比较关注的民生新闻,以及关于物价、天气、公交等小贴士。

因此《新城晚报》第一期的内容可谓非常丰富。

不过内容再丰富,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陈家华的小说。

尤其还是科幻小说,他们都挺期待的。

香江科幻小说市场一直都不小,但是本土却没有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品。

这也导致市场都被海外的科幻小说给占去了。

唯一有些许名气的本土科幻小说《卫斯理》,其实更多地还是偏向于探险、推理。

而且让读者诟病的是,每当一个故事来到剧情最后,倪框推理不下去或者有逻辑漏洞了,他往往以“因为科幻”来解决。

再加上《卫斯理》倪框已经写了好几年,剧情也是无限套娃,让这部小说的热度越来越低。

现在陈家华这位当红作家说要发表科幻小说,让不少香江科幻迷颇为期待。

《终结者》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短短六千字,却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未来世界。

人类被他们制造的机器人统治和奴役。

而为了反抗机器人的残暴统治,幸存的人类不得不聚集起来。

其中诞生了一位人类反机器人统治斗争的领袖,带领着人类与机器人相抗衡。

为了除掉人类领袖,机器人统治者派出了一个杀手穿越到20世纪八十年代,前去刺杀人类领袖的母亲。

这个杀手,名叫101号终结者,一个和人类无异,却是个半机械半血肉的生物。

至此六千字结束。

但仅仅这一个开头,却让所有读者眼界大开,继而激动异常。

他们觉得这才是科幻,这才是科幻小说的想象力。

这不比倪框那部所谓的科幻小说《卫斯理》好多了。

也就是现在还没有网络,不然所有看完《终结者》开头的人肯定会在网上交流热议。

尽管无法和所有人交流这部小说,但不妨碍他们和周边的同学朋友邻居热烈地讨论或者分享。

这也让《终结者》被更多的人所知。

讨论一番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感觉意犹未尽,想要知道后续的剧情。

有些读者直接写信给《新城晚报》,尽快发行第二期。

销量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第二天,《新城晚报》卖了近五万份,销量直逼《明报晚报》。

《明报晚报》已经发行了十多年,而《新城晚报》则只发行了第二期。

《新城晚报》的这个销量成绩,让金镛都不由刮目相看。

他没有想到《终结者》居然如此受欢迎,能够将一份新报纸带到如此高度。

这让他不由地再次审视起《终结者》这部小说。

随后让人买了一份《新城晚报》,准备好好追读一下《终结者》,同时也整体看看这份报纸怎么样。

《新城晚报》的销量成绩,不仅金镛知道,其他同行自然也能知道。

他们除了羡慕嫉妒没有任何办法,谁让他们没有这样一位好儿子呢。

他们就是想要挖墙角也不知从何下手,根本挖不动。

除此之外,作家群体也同样对此比较关注,其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倪框了。

《终结者》和《卫斯理》可谓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他现在创作精力大不如前,《卫斯理》被读者诟病他又不是不知道。

其实《卫斯理》前期的剧情还是挺不错的,不然也无法打响名气。

后面就是因为灵感枯竭才写得如此粗糙。

现在他的剧本也不像之前那样畅销,或者说变得有价无市。

他主要的收入来源就只有《卫斯理》小说了。

以前香江没有其他本土科幻小说,他可以无所谓,因为读者没得选。

现在《终结者》出现了,如果大受欢迎的话,那对《卫斯理》肯定有不小的影响。

当然倪框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了,但他还有个不省心的儿子,必须给他多攒点家底才更放心。

正所谓越怕发生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从《新城晚报》的销量就能看出这部小说有多受欢迎。

而且倪框也看了《终结者》,让他不得不自叹弗如。

《卫斯理》和《终结者》比较起来,压根不像是科幻小说。

想到这,倪框不禁长叹一口气,然后拨通了金镛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