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

呼吸系统与体外环境相通,成人静息状态下每日约有10 000L气体进出呼吸道。成人肺的总呼吸面积约100m2(3亿~7.5亿肺泡)。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空气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变应原、尘埃及有害气体等,均可被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引起各种疾病,因而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物理防御功能(鼻部加温湿化和滤过、喷嚏、咳嗽、支气管收缩、黏液纤毛运输)、化学防御功能(溶菌酶、乳铁蛋白、蛋白酶抑制剂、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细胞吞噬(肺泡巨噬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免疫防御功能(B淋巴细胞分泌IgA和IgM等,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细胞毒作用等)。当损伤因素超过肺的防御功能,则引起相应病变。此外,肺还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和代谢功能,可参与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脂质、蛋白质和活性氧的代谢等;起源于肺组织内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细胞的良、恶性肿瘤常表现为“异位”神经-内分泌功能,引起肥大性骨关节病、皮质醇增多等。

肺由双重循环系统供应血液,包括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肺循环接收全身各器官回心的静脉血,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支气管循环是肺、气道和胸膜的营养血管。肺循环的血管分支细、管壁厚、弹性差,具有极大的扩展性,因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具有低压、低阻、高流量的特点。平均肺动脉压约为体动脉压的1/10;肺血管总阻力为体循环血管阻力的1/5~1/10;肺泡毛细血管丰富,肺血管床总面积大,故肺血流量高,正常肺血约占全身血量的1/10。肺接受全部右心输出血量,并与全身各器官通过淋巴系统相通,故菌栓、血栓、癌栓等均可转移或播散至肺,形成血源性肺脓肿、肺梗死或转移性肺癌;肺的病变也可经淋巴道和/或血液循环而在肺内或肺外播散,如肺癌、肺结核、肺炎播散至脑、骨、肝、淋巴结等器官。肺与心脏间的血流动力学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影响,如二尖瓣狭窄引起肺循环压力升高,导致肺淤血、肺水肿;慢阻肺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后负荷,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以致形成肺源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