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祖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我辈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做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中“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医学,医家的临床经验十分宝贵,医案是医家总结传承临床经验的重要载体。昔有《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寓意草》等医案名著,是中医临床的重要参考文献,清代名医吴鞠通深入钻研《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叶氏治疗温热病之临床经验,才有医学经典《温病条辨》问世。
张志敏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熟读经典,跟随名师,勤于临床,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方面颇多心得,善用通泄阳明之法,临床多获奇效,病者每颂圣手。适过羊城,张教授以其《中医临证验案明理》书稿示余,邀为之序,著书作序,实非易事,但能有裨益发展和传承国学中医者,皆为至善之事。细读书稿,其病涉内外妇儿,其症及肺肾心肝,范围甚广,病案描述真实,过程详尽,读之如身临其境。其于证症纷扰之中,觅藏奸之独处,明病之标本先后,辨脏之寒热虚实,对岐黄之论、仲景之说多有发挥。明理之论,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明其理,审其证,确实可读。“个人体会”信手拈来,或谈体会,或另附类案,或谈医德、论人文,值得鉴阅。选编案例中有多个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联合查房或门诊中西医协同诊治疑难重病的案例,这些都充分显示本书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或危重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彰显了作者较为深厚的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故能从容应对复杂的临床,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今后中西医协同诊治疑难重证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张志敏教授临证善用通泄阳明之法,读全书之医案,其用大黄、芒硝、番泻叶者十之七八,深得《黄帝内经》“头痛耳鸣,九窍不通,肠胃之所生”“六腑以通为用”之旨。昔有张从正主汗吐下三法祛病,以开攻下之一门,今读此稿,颇多《儒门事亲》之古风!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张教授此作,理清法显,读有所获,裨益后学,故乐为之序!
庚子年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