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诊:从初学到提高(第2版)
- 徐培平
- 584字
- 2025-03-15 06:21:40
十一、脉象与八纲的应用
中医传统之诊断法则,皆以“八纲”为主,将病者所表现之症状,归纳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以为病理分析之依据。脉象作为症状之变化的体现,其分类也有八纲之属:阴阳、浮沉、迟数、虚实。这八脉,是大部分中医比较熟悉的二十九脉的根本,也是千千万万、复杂迷离的组合脉象和脉诊的基础。
阴阳是总纲,也是要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四诊辨治的基本原则。“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这可是张仲景《伤寒论》正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脉诊的总纲。因此准确地辨别脉象之后,首先辨别的是六脉总体上的阴阳,再向某一/某几个具体的脉位上集中(寸、关、尺等),再详辨具体脉位上阴阳情况,其过程是一个从整体疾病的阴阳属性到局部的阴阳属性,最后确定疾病的病机——证。这是脉诊的基本思路,万变不离其宗。
表里、寒热、虚实,变成了六纲,所对应的六脉即为浮、数、实、沉、迟、虚。在这六脉中,浮、数、实为阳脉;沉、迟、虚为阴脉。
虚脉、实脉,脉书上对其脉象描述得很多,大多很抽象。其实在临床上反而不实用。虚实之分,在于沉取有力与无力。虚实与寒热之辨是临床辨治的关键。所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千古不变之论也。能够分清虚实,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