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金石类药的分类

历代本草文献中,金石类药的分类方法不一,如《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李时珍《本草纲目》按照金石类药的自然属性将其分为金、玉、石、卤四类,后世本草文献多沿袭此法。

金石类药的现代分类则多样化。本书从化学元素、化学成分、作用功效等方面对金石类药分类如下。

一、按化学元素分类

(1)含金的金石类药:

金顶、金屑、金箔。

(2)含银的金石类药:

银屑、银箔、银膏。

(3)含铜的金石类药:

赤铜屑、紫铜矿、白青、胆矾、铜青、铜绿、绿盐、绿青、曾青、扁青、石胆、古镜、古文钱。

(4)含铁的金石类药:

钢铁、铁落、铁粉、铁华粉、针砂、磁石、赭石、禹余粮、铁锈、铁浆。

(5)含铅的金石类药:

铅丹、铅粉、铅霜、密陀僧、黑锡丹。

(6)含汞的金石类药:

水银、朱砂、银朱、轻粉、红升丹、三仙丹、白降丹。

(7)含钾的金石类药:

火硝。

(8)含钠的金石类药:

大青盐、食盐、戎盐、光明盐、芒硝、玄明粉、硼砂。

(9)含钙的金石类药:

大理石、方解石、石灰、钟乳石、殷孽、孔公孽、石蛇、石蚕、石燕、花蕊石、白垩、石膏、紫石英。

(10)含镁的金石类药:

阳起石、青礞石。

(11)含铝的金石类药:

白矾、枯矾、白石脂、赤石脂。

(12)含锰的金石类药:

无名异。

(13)含锌的金石类药:

炉甘石。

(14)含砷的金石类药:

信石、砒霜、礜石、握雪礜石、特生礜石、苍石、雄黄、雌黄。

(15)含硅的金石类药:

白石英、水晶、玻璃、琉璃、云母、金礞石、青礞石、滑石、不灰木、阳起石、浮石。

(16)含硫的金石类药:

硫黄、天生磺、石硫黄、石亭脂、升华硫黄、倭硫黄、石流赤。

(17)含碳的金石类药:

石炭、金刚石、石脑油。

(18)含锡的金石类药:

锡、锡矿、锡铜镜鼻。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

(1)单质类的金石类药:

如金、银、铜、铁、铅、汞、砷、硫、碳等。

(2)化合物类的金石类药:

氧化物:

如三氧化二铁(铁锈、赭石)、氧化铅(铅丹、密陀僧)、氧化铜(铜青)、氧化汞(红粉、三仙丹)、二氧化硅(白石英、水晶等各种玉石)、二氧化锰(无名异)、三氧化二砷(砒石、砒霜)。

硫化物:

如硫化铁(自然铜)、硫化铜(自然铜)、硫化汞(朱砂、银朱)、硫化砷(雄黄、雌黄)。

氯化物:

如氯化钠(食盐、戎盐、光明盐)、氯化铜(绿盐)、氯化铁、氯化铵(硇砂)、氯化镁(卤碱)。

氟化物:

如氟化钙(紫石英)。

硝酸盐:

如硝酸钾(火硝)、硝酸钠。

硫酸盐:

如硫酸钠(芒硝)、硫酸钙(石膏)、硫酸钾铝(明矾)、硫酸铜(胆矾、石胆)、硫酸铁(皂矾)。

碳酸盐:

碳酸钙(石灰石、石钟乳、花蕊石、桃花石、方解石)、碳酸锌(炉甘石)、碳酸铜(空青、曾青、扁青、白青、绿青)、碳酸铅(粉锡)。

硅酸盐:

硅酸镁(滑石)、硅酸钙镁(阳起石)、硅酸铝(五色石脂、白陶土)、硅酸铝钙钠(玻璃、琉璃)、硅酸铝钾(云母)、硅酸镁铝(青礞石)。

硼酸盐:

硼酸钠(硼砂)。

磷酸盐:

磷酸钙(龙骨、龙齿)。

三、按作用功效分类

(1)涌吐药:

胆矾、扁青、绿青、食盐。

(2)清热泻火药:

生石膏、北寒水石、方解石、姜石、卤碱。

(3)降逆止呕药:

赭石。

(4)安神定志药:

琥珀、龙齿、朱砂、磁石、紫石英、银屑、钢铁、玉、珊瑚、玻璃、云母、白石英、紫石英、灵砂、龙骨。

(5)平肝息风药:

铁落、龙骨、赭石、铁、曾青、青礞石。

(6)泻下药:

硝石、芒硝、玄明粉。

(7)利水通淋药:

滑石、不灰木、针砂、白粉霜、硬石膏、石燕。

(8)活血化瘀药:

自然铜、铜弩牙、无名异、麦饭石。

(9)消积药:

硇砂、铅灰、石髓、礜石、握雪石、光明盐。

(10)化痰药:

青礞石、金礞石、浮石、铅霜、砒石、玄精石。

(11)助阳药:

钟乳石、阳起石、石硫黄、五色石英、鹅管石、苍石。

(12)补血药:

绛矾、针砂、皂矾。

(13)收敛止泻药:

赤石脂、禹余粮、桃花石。

(14)止血药:

花蕊石、青盐、金星石、蛇含石、金晶石、白矾。

(15)外用腐蚀药:

砒石、砒霜、红升丹、三仙丹、白降丹、硇砂、铜绿、铅、粉锡、锡、锡矿、水银、红粉、轻粉、炉甘石。

(16)外用敛疮药:

煅石膏、炉甘石、煅龙骨、煅牡蛎、铜矿石、铅霜、密陀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