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培郁中医肝病治疗经验集
- 刘旭东主编
- 15字
- 2025-03-15 09:21:27
上篇 周培郁对中医肝及肝病的认识
一、中医肝的生理作用
中医学认为,肝,为脏,属足厥阴经。足厥阴经脉循行分布最广,上至颠顶,下至足底,与胆、胃相连,与冲、任、督诸经脉相通,系目、喉、舌、唇、胁、少腹、前阴、睾丸等部位;居于季胁,排列六经之末,位处水火之间,肝在五行属木应春气而主生、升。肝在人的生命运动中,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具有升发、疏泄、运动、藏魂等特点的一个多能脏器。周培郁老师认为,功能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是产生功能的基础。肝的物质与功能的关系反映肝体与肝用的辩证统一。肝之血、阴,谓之肝体,是资助肝用的物质基础;肝之气、阳,谓之肝用,是对肝阴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故对于肝的生理特点,古人称之为“体阴而用阳”,然阴阳两方必须保持对立的统一平衡,才能使肝气条畅而不病。
肝属五脏之一,其功能的发挥要在他脏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得以实现。《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有按云:“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因此,周老认为,我们不能离开其他脏腑孤立地去看待肝的生理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从脏象学说的整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规律中去看待肝在生命运动中的作用。
周老认为,所谓肝病,是对于由某种原因导致肝及其经脉生理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的总称。中医肝病的主要病证,包括痉病、历节、奔豚、腹满、寒疝、肝着、肝水、悬饮、黄疸、转筋、阴狐疝、梅核气、肝痹、虚劳不寐、热入血室、腹痛、厥阴病等。中医对肝病的诊断,是以脏象学说为依据的,不能把肝病孤立起来,应当和它所联系的各个脏腑加以有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