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说明

一、《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首见于郑樵《通志·艺文略》。原本一卷,后世对其多次刊刻,今通行本有三卷本和八卷本两种。三卷本始见于南宋,现传世者为元赵孟頫手抄本,清孙星衍据此本重刊,收入《平津馆丛书》,此后又有多种此书的复刻重印本。八卷本始见于明代,有吴勉学校刻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明五车楼刻本等,清代又有多种刻本。三卷本和八卷本医论部分基本相同,但医方部分互有增删,三卷本有方60余首,八卷本则有130余首。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阳湖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池阳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本(简称《周本》)为主校本,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简称《吴本》)、顾从德辑《医学六经》本(简称《顾本》)为参校本。为方便学习和研究,又依据《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将八卷本多出三卷本的方剂附录于后。

二、本次整理凡属校本增加的文字,一律不予增入。底本正确或意义可通者,校本文字虽异,不改不注。底本有明显文义不通而校本通者,则从校本改。

三、本书采用横排、简体,现代标点。容易产生歧义的简体字,仍使用原繁体字。

四、该书药物有不规范之名,为方便读者阅读,今径改作通用名(括号中为校改后的正名)。如黄耆(黄芪)、黄檗(黄柏)、琥魄(琥珀)、川练子(川楝子)、仙灵毗叶(仙灵脾叶)等。

五、凡底本中的异体字、俗写字,或笔画差错残缺,或明显笔误,均改作正体字,一般不出注。

六、该书偶见避名讳之处,如“丘”原作“邱”,是避孔子名讳,今改用本字。

七、将卷下六十八道药方补进目录。

八、书后新增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