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0

青春是懵懂而珍贵的,也是短暂而美好的。年青一代的院感人从前辈手中接过重任,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坚守着感控的初心。下面,我们将从3个不同年龄段的院感人的自述中,体会他们的信念与坚持。

我,20岁,一名院感护士。2017年的夏天,从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我,带着满腔的热血踏入临床。都说护士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但我却不以为然!经过轮转和规培后,我居然被分配到了一个戒备森严而又规矩多多的神秘科室,一扇门,隔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没错,就是手术室!医院感控的重点部门。年轻的我对院感的理解就是:每一次手术前的外科手消毒、每一次建立无菌器械台前的清洁整理、每一次开启无菌物品前的检查……我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记得有一次手术结束后,保洁人员刚刚做好保洁,接台手术的医师就催着要推患者进去,我告诉他百级洁净手术间需要至少10分钟的自净时间,现在不能进去。可是手术医师不听劝阻,一边强行推着患者进去,一边大声地说:“搞什么啊,还有这么多手术没做,别在这浪费时间。”我用我的坚持,固执地拦住了他,但医师愤怒不屑的眼神却深深伤害了我。那一刻,我站在过道上,委屈又迷茫!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我做错了吗?遇到这种问题时我该如何说服医师们呢?

我,30岁,一名院感医师。作为一名院感医师,我深知坚守原则、护卫健康是我们院感人始终如一的追求!时间回溯到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节日的氛围荡然无存。正在休产假的我收到科室群发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体同志取消春节休假”的信息。收到信息后,我一夜没有合眼。想提前结束产假,可是女儿才刚满月,我去上班了,孩子怎么办?去上班就意味着不能回家,而且科室已经有一例确诊患者,大家都处在恐慌之中,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一系列未知的问题在脑中盘旋。可是,我是科室院感医师,在这种关键时刻怎能退缩?平日里积累的院感知识,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不去协助大家进行防护,倘若同事真的遭遇感染,我能心安吗?

初一天刚亮,我就买了返程的火车票,看着还在熟睡的孩子,我还是没忍住哭了,婆婆看见我哭也流下了眼泪,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放心去上班吧,宝宝我来带,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告别家人,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人们之所以赞美勇者,是因为他们会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不畏生死、迎难而上!可是,死亡面前,谁会毫无畏惧?但尽管心存畏惧,我们依然选择去做、要去做、必须去做!这是选择!是使命!是担当!

我,40岁,一名院感管理者。回想起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时的那段舍生忘死的经历,仍让人忍不住泪目。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咬紧牙关扛过的那段最艰难日子!医师、护士、院感人都表现得特别勇敢,每个人都值得被褒奖。

还记得2015年4月,我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在呼吸科!“主任,我们科发现省内首例H7N9病毒阳性患者!咳嗽、咳痰!血氧下降!病情危重!”放下电话,我便风风火火地赶到现场!看到的一幕让我震惊!医护人员除了普通口罩,什么防护都没有做!他们一边抢救患者,一边快速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隔离病房。

对!医师、护士想的是“抢时间就是抢生命”,而我要做的则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我必须要保证医师、护士和患者的安全!虽然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尚无证据显示H7N9会人传人。但出于病原生物学考虑,密接者必须隔离!很快与该患者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发病!我们迅速撰写了病例报道,为H7N9存在有限人传人现象提供了依据!随后,院感科马上组织医院全员开展隔离服穿脱培训及感染患者转运演练。之后,这些都成了医院每年的常规动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前夜,离火车站直线距不到1千米的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了“战场”。蜂拥而至的返乡者猛烈地冲击着发热门诊,此刻我和同事们每个人都倍感压力!但一切工作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划分污染区域、规划感染患者院内路线,做每个人的督导员。“口罩密封性试了没有?”“CT机房也要分区!对!干得好!”“喂!设备科!不行!立刻!马上送来!”随处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大嗓门!严苛!固执!但同事们都笑着对我说:“只要你在,我们就不怕!”

如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对院感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未雨绸缪,更是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抵御未知的风险,院感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为的。少年勤学,青年担当!中国青年,国之栋梁!我们一代代院感人,年龄不同,使命相同!我们将汇聚成一束光,凝聚成一股力量,那就是中国力量!

(李 旭 高 雯 秦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