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医方集解
- (清)汪昂撰 苏礼等整理
- 2840字
- 2025-03-14 20:42:20
导读
《医方集解》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医方剂学著作,系清代名医汪昂所撰,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医方集解》博采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历代名方专著。《中国医籍通考》曾赞云:“是书既出,遂为后世方剂学之圭臬,清、民医家,无不人手一册。”《医方集解》是从事中医教学、科研,特别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以及中医临床诊疗工作者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以简体通行本的形式,重新整理出版《医方集解》一书,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继承、发扬历代先贤在中医方剂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学习、掌握历代医家遣方用药的成果和经验,开发新一代中医治疗技术和制剂,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一、《医方集解》与作者
《医方集解》的作者汪昂(1615—1694)系清代著名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汪氏早年业儒,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前后凡四十余年,撰有《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本草易读》等。其中《医方集解》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明代名医吴鹤皋《医方考》编撰体例而成,内容简明扼要,文字浅显易懂,深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
《医方集解》全书共分三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勿药元诠”。
《医方集解》内容详备,选方切于实用,深受历代医家的喜爱。从公元1682年初刊到1959年200余年间,《医方集解》的各种刊本、重刊本、石印本、排印本约就有80余种之多,可见其流传之广。《医方集解》现存版本中影响较大者有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宏道堂刊本、日本享保十一年(1726)浪华得中堂训点吉野屋博文堂藏版、清乾隆五年(1740)绣谷胡氏松云草堂刊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瓶花书屋刻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苏州扫叶山房重刻本等。
二、《医方集解》的主要学术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医方集解》集中展示了历代名医名方的精华,同时也反映了汪讱庵先生在中医方剂学研究方面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
1.勤求博采,兼收诸家之长
汪氏尝博览诸家经史及历代医籍,在学术思想上主张勤求博采,兼收诸家之长。汪氏对医圣张仲景的经方极为推崇,认为“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围。”《医方集解》中,特别注重对仲景经方的选录,全书21门中,大多数门类都以仲景经方为首选。发表之剂所收18首正方中,经方就占了6首。同时,汪氏也注意对历代医家方剂研究的成果的吸收和利用,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吴鹤皋的《医方考》,都是其编辑《医方集解》的范本。
2.注重实用,尊古而不非今
《医方集解》选方,以“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为宗旨,用药以简明专一、正中和平为首选,即使有一二攻坚泻热的“厉剂”,也必须是病情所必需者。对于药味幽僻,采制艰难,及所治属奇症怪病,以及未经后人实践验证的古方、药味庞杂超过20味者,则概不选录,总之以简明实用为原则。这就保证了《医方集解》所载之方,大多是用药平实、疗效确实,临床上用得上、用得起的好方。汪氏尊古而不非今,对于后世医家所创制的新方,只要理论上有一二新意,实践上证明有效,也多方采撷,加以选录。诸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藿香正气散、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罗谦甫的秦艽鳖甲散、邵应节的七宝美髯丹等等,至今仍是广大临床医生的习用方。
3.独抒己见,按语别出心裁
汪氏认为,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立法制方、药性配伍、制剂方义,鲜有发明,不便于医者理解其制方之原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因而在《医方集解》每首医方之下,专列集解一节,选择诸家方论,专题加以评说。汪氏的集解,简明扼要,切中肯綮,有助于读者掌握制方用方的真谛。如大补阴丸方(黄柏、知母、熟地黄、败龟甲)集解云:“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助阳光是也。加猪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短短的几句话,把大补阴丸的方义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除一般的正面的评述之外,汪氏还以“昂按”的形式,对有关方剂中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独抒己见。汪氏的按语,大多注重反思,别出心裁,对于读者正确理解方义,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医方集解》汇集了我国历代名医在方剂学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对于当代中医方剂学学术理论的发展以及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乃至指导意义。
三、如何学习和应用《医方集解》
1.全面学习,重点掌握
《医方集解》作为一部中医临床人才必读的方剂学专著,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并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全书所载700余首方剂中,380余首正方应当是需要着重掌握的要点。而每首方剂中,其主治、来源、适应证、药味组成、炮制方法、方义和附方,都是需要全面学习的内容。利用歌诀帮助记忆,一直被认为是学习中医方剂的一条捷径。汪氏曾编有《汤头歌诀》一部,可以参考使用。如果方便的话,在全面学习、重点掌握的基础上,自编一套《医方集解》歌诀,以便应用,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2.旁搜博采,由博反约
《医方集解》是一部理、法、方、药紧密结合,辨证论治相互贯通的方书。“虽名方解,然而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必备。”所以有人总结“此书之长,在于辨证论方。”汪氏的辨证论方,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之旨,下逮金元四大家诸贤之论,汇集数十家方剂研究之精髓,并参与己见,博观约取,从而达到了裁议精当、融会贯通的境地。借鉴汪氏旁搜博采,由博反约的方法学习《医方集解》,应当是把握《医方集解》精神实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3.验证临床,发展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实用,是《医方集解》的最主要的编撰特色。学习《医方集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正确把握中医基本方剂的制方规律、药性方义、应用要点,发展创新中医的方剂理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学习应用前人的方剂,重要的是学习其方法,把握其规律,紧密结合临床脉证,巧加化裁,灵活运用。切忌胶柱鼓瑟,不知变通,“拘执死方以治活病”,以致贻误病情,“误世殃人”。此外,近代以来,乃至当代,中医方剂应用和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医方集解》中所涉及方剂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剂改研究的报道数以万计,这些都需要及时了解和借鉴,从而不断促进中医方剂学的创新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方剂博大精深,《医方集解》中所载,毕竟只是各科各门的代表方而已。个别医方的选录与评按,也还存在有不尽妥当或不合时宜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医方集解》底本的原貌,在这次校订整理过程中,对其中不尽符合现代要求的内容,一律未作改动。读者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加以鉴别和摒除。
苏 礼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