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外科发挥
- (明)薛己著 胡晓峰整理
- 3125字
- 2025-03-15 09:23:48
导读
明代著名医学家薛己所著《外科发挥》是一部载有大量医案的外科著作。书中论述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疔疮、瘰疬、痔漏、咽喉、杨梅疮等外科主要病症,每病先列脉证、治则,再列临床医案,详记证候诊断及治法方药,收载医案数量较多。
一、《外科发挥》与作者
明代著名医学家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父薛铠,太医院医官。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尤精医方,通内、外、妇、儿诸科,初以疡医为业,后以内科驰名。正德元年(1506)因父丧补为太医院院士,九年擢为太医院御医,十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1530)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乡。精研医术,上自《黄帝内经》,下至金元时期四大家之论,无不通晓,推崇名医李杲之说,尤重脾肾,治病以脾胃为根本,擅长应用甘温益中、补土培元之法。又注重肾及命门,强调命门为真阴真阳,气血阴阳皆其所化。立方多以六味地黄丸滋真阴,八味地黄丸补真阳。薛氏一生著述宏富,仅外科方面著作就有《外科发挥》8卷、 《外科心法》7卷、《外科枢要》4卷、《疠疡机要》3卷、 《正体类要》2卷、《外科经验方》1卷、《校注外科精要》3卷、《校注痈疽神秘灸经》等8种,与薛氏其他著作汇刻合称《薛氏医案》。
本次整理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刻本为底本,清聚锦堂刻本为校本,校改处不出注。
《外科发挥》撰于嘉靖七年(1528)。书凡8卷,卷一论肿疡、溃疡、溃疡作痛;卷二论溃疡发热、发背、脑疽;卷三论鬓疽、时毒、疔疮、臀痈;卷四论脱疽、肺痈肺痿、肠痈;卷五论瘰疬、流注、疮疡作渴、作呕;卷六论咽喉、癍疹、天泡疮、杨梅疮;卷七论便痈、悬痈、下疳、囊痈、痔漏;卷八论便秘、乳痈、妇人血风疮、疮疥、杖疮、伤损脉法等病证,凡31种,每病先列脉证、治则,再列临床医案,详记证候诊断和治法方药,附方项下记有各病症应用方剂的名称、主治、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附方约200首,是一部载有大量医案的外科临床著作。
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主要学术特点
薛氏将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形成外病内治的特色,对后世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书中载方约200首,外用方剂仅10余首,其余均为内服方剂。例如肿疡病,分邪在表、在内、在上、在经络等,又分寒、热、虚、实之不同,相应治法有下、托、清、补、宣、散、调荣卫、解毒、降火等法。应用方剂25个,除隔蒜灸、豆豉饼灸、代针膏3方外,其余22方均为内服方剂,可见其治疗外科疾病时以内服方剂为主。
诊断方面注意四诊合参,尤其注重望诊和切诊。例如通过临床观察,指出乳房肿块“陷下者,皆曰乳岩,盖其形岩凸,似岩穴也”。将肿块处皮肤内陷作为乳房癌的诊断指标。现代医学认为,随着乳房癌肿的增大,侵及库珀韧带,使之收缩,因此肿块处皮肤往往显有凹陷,是乳癌早期常有的征象。薛氏较早注意这一现象,足见其望诊之精细。书中将脉诊广泛应用于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断,有些病症根据脉象选用方剂。卷八论伤损脉法,论述《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脉经》有关伤科病症的脉象,脉证合参,指导临床实践。
治疗方面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内外治相结合,长于温补,“有是病,宜用是药”,“凡患者,须分经络气血,地部远近,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对传统外科消、托、补内治三法有充分发挥,将内科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除吐法外都用于外科治疗上,应用方剂绝大部分为内服方剂。尤其在疾病治疗后期,常用内服温补方药调养,效果颇佳。外治方法推崇针、砭、灸、熨,认为灸法“有回生之功”。“常观患疽,稍重未成脓者,不用蒜灸之法,及脓熟不开,或待腐肉自去,多致不救。大抵气血壮实,或毒少轻者,可假药力,或自腐溃;怯弱之人,热毒中隔,内外不通,不行针灸,药无全功矣。”从薛氏屡屡夸赞桑木灸法“诚良方也”,豆豉饼灸“前人俱称有奇功,不可忽之”,可以看出薛氏对灸法的偏爱。
书中大量记录外科医案,每一种疾病简要论述脉证和治则之后,即附录作者本人诊疗疾病的真实案例。医案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症状、治疗过程、病情分析、诊断、治疗方药等内容,实用性强,对后世临床诊疗有参考价值。
2.临床指导意义
全书有论有方,又有临床实践,文字简明,切于实用。例如详述梅毒症状,附有医案及应用轻粉、土茯苓治疗梅毒的记述,并记有汞剂的熏治及涂擦诸法,较早记录了中医药治疗梅毒的有效方药,对当今临床仍有借鉴意义。又如论述乳癌的诊断及治疗,仍然可以指导当今临床实践。
治疗方面突出外病内治,应用大量内服方药治疗外科疾病,治疗后期多用内服温补方药调养,对开拓外科临床治法有启发作用。外治法尤重砭灸,砭刺法擅用细瓷片作为决脓放血的工具,薛氏曾说:“丹有数种,治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书中详述砭法的应用:“治小儿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细磁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箸一根,劈开头尖夹之,用线缚定,两指轻撮箸,稍令磁芒正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却以神功散敷搽。”此法现代临床较少应用,可以取其精华,用现代器具替代瓷片决脓放血。灸法多用隔蒜灸、豆豉饼灸、木香饼灸、香附饼灸等隔物灸法,疗效显著,不留瘢痕,可以广泛应用于当代外科临床。
三、如何学习应用《外科发挥》
1.学习方法
学习本书首先要全面了解薛己在外科方面的学术成就,这就需要阅读薛己编撰的其他外科著作,例如《外科心法》《外科枢要》《疠疡机要》等。各书都有大量医案,论述病症详略不同,可以相互补充参考。现简要介绍如下:
《外科心法》成书于1528年。书分7卷,卷1~2集诸家外科医论;卷3~6为外科诸证经治验案,并论针法灸法;卷7载前述诸证所用方药。全书载病证60余种,病案数百例,条分缕析,辨证精当,内服外治,所用方药均有效验,以擅用补益为特长。引录诸家医论不局限于外科专著,除齐德之《外科精义》 外,又录刘纯《医经小学》、罗天益《卫生宝鉴》、陈无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刘宗厚《玉机微义》等;薛氏本人对针法灸法的论述较有心得。与《外科发挥》 相比较,理论阐述较多。
《外科枢要》刊于1571年。凡4卷,卷1总论疮疡共21论;卷2~3论述脑疽、骨疽、发背、乳痈、乳岩、瘰疬、翻花疮、瘤赘、疣子等常见外科病症40余种,每论概述各症病因及辨证治则用方,附以大量医案。卷4列前述各症应用方药。书中将筋瘤、血瘤、气瘤、骨瘤等成因归结为脏腑受伤,气血乖违,强调治其本;对疮疡随证加减用药论述较详,实用性强。与《外科发挥》相比较,对疮疡论述较详,又补充了翻花疮、瘤赘、疣子等病症。
《疠疡机要》成书于152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麻风病专著。书3卷,上卷论疠疡本症、变症、兼症、类症的辨证治法及本症、类症的治疗验案;中卷以病案形式续论诸症治疗;下卷列各症应用方药112方。书中首遵《黄帝内经》,兼采各家论说,如张子和、王海藏等,全面论述麻风病证治,辨证尤详;载方除大枫子膏、愈风丹、通天再造散等治疠疡专药外,兼收四物、四君、十全大补等常用补益方剂,治方十分丰富。
2.学习重点
本书论述较为简略,基本没有系统理论,只能从大量医案中加以归纳总结各病的诊疗规律,所以要全面阅读医案。治疗方法中的灸法是本书重点内容,隔蒜灸、豆豉饼灸、木香饼灸、香附饼灸、桑木灸法的主治疾病及应用方法,应该全部掌握。砭法也是作者推崇的治疗方法,现代应用较少,有挖掘价值,应该掌握。
3.注意事项
书中强调外病内治,内外结合,治疗时应用方剂以内服为主,外用方剂偏少,是本书不足之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有正确认识。可以留意其他中医外科书籍中的外用方药,及其主治病症,对中医外科治疗方法全面了解,避免偏颇。
胡晓峰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