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方加减金鉴

(一)月经过少或闭经或月经后期

主症: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或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或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辅助检查:子宫及双附件彩超示子宫内膜厚度小于0.8cm。

主方:

当归15g,茯苓15g,炒白芍7g,炒白术15g,柴胡15g,炙甘草15g,栀子15g,牡丹皮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巴戟天15g,覆盆子15g,女贞子 15g。

加减变化:

1.月经后期或闭经者,若子宫及双附件彩超示子宫内膜厚度大于0.8cm,加川芎15g、桂枝10g、川牛膝10g;若子宫及双附件彩超示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cm,再加益母草 10g、莪术 7~10g。

2.雌激素偏低者,加紫河车6g(分3次随汤药冲服)。

3.雌激素偏高者,加肉桂7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川牛膝10g。

4.白带多,腰骶部疼痛者,加紫花地丁15g、土茯苓20g、补骨脂10g、杜仲15g。

5.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15g、干姜15g、郁金10g、川楝子5~7g。

6.小腹胀痛者,加乌药15g、郁金15g、川楝子5~7g。

(二)痛经

主症:

妇女正值经期或者行经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连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延胡索 15g,郁金 10g,肉桂 7g,川芎 15g。

加减变化:

1.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15g、干姜15g。

2.痛剧者,加川楝子 5~7g。

3.伴胀痛者,加乌药15g。

4.白带多,痛连腰骶者,加紫花地丁15g、土茯苓20g、补骨脂10g、杜仲15g。

5.大便溏泄者,加山药20g、苍术10~15g。

6.胃胀者,加广木香 7g(后下)、陈皮 15g、砂仁 15g(后下)。

(三)乳腺增生

主症:

单个或者双侧乳腺疼痛、结节或肿块。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夏枯草 15g,连翘 15g,浙贝母 15g,枳实 15g,莪术7g,郁金 10g。

加减变化:

1.乳腺痛剧者,加川楝子5~7g。

2.胃部胀痛者,加广木香 7g(后下)、陈皮 15g、砂仁 15g(后下)。

3.平素大便溏泄者,加山药20g、苍术10~15g,茯苓改为20g,炒白术改为20g。

(四)经行头痛

主症:

每值经期或者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症状。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 15g,栀子15g,牡丹皮15g,石菖蒲7g,远志15g,白芷15g,羌活15g,延胡索15g。

加减变化:

1.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30g、首乌藤20g。

2.少腹疼痛者,加小茴香15g、干姜15g、延胡索15g、郁金10g、川楝子5~7g、川芎 15g、肉桂 7g、乌药 15g。

3.经行胃部胀者,加广木香7g(后下)、陈皮15g、砂仁15g(后下)。

4.经行胃部反酸者,加紫花地丁15g、黄连3~5g,严重者再加海螵蛸10g。

(五)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症:

指妇女绝经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常见烘热汗出、烦躁、睡眠不佳等症状。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 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鳖甲 20g(先煎),知母 15g,生地黄 15g,银柴胡15g,石菖蒲 7g,远志 15g,炒酸枣仁 30g,首乌藤 20g。

加减变化:

1.明显汗出者,加煅牡蛎25g(先煎)、麻黄根15g、浮小麦20g、炙黄芪20g。

2.头晕者,加钩藤 15g(后下)、菊花 10~15g、夏枯草 15g。

(六)低热不退

主症:

体温数周或数月维持在37.3~38℃左右,且无外感症状者。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水牛角 10~15g(先煎),生地黄 15g,知母 15g,生石膏 15g(先煎),鳖甲 20g(先煎),银柴胡 15g。

加减变化:

1.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30g、首乌藤20g。

2.胃胀不适者,加广木香 7g(后下)、陈皮 15g、砂仁 15g(后下)。

(七)甲状腺结节或亚急性甲状腺炎

主症:

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结节,或伴有咳嗽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

主方:

当归15g,茯苓15g,炒白芍10g,炒白术15g,柴胡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枳实 15g,青皮 10g,夏枯草 10~15g,瓜蒌 10g,浙贝母15g,玄参 10g,莪术 7g。

加减变化:

1.伴有亚急性甲状腺炎者,加连翘15g、金银花15g、夏枯草15g、紫花地丁15g。

2.亚急性甲状腺炎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15g、郁金10g、川楝子5~7g。

3.服药后,大便溏泄,炒白芍改为7g,加山药20g、苍术15g。

(八)帕金森病

主症:

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主方:

当归 15g,茯苓 15g,炒白芍 7~10g,炒白术 15g,柴胡 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钩藤 15g(后下),蜈蚣 2~3 条(去头足),全蝎 6g,石菖蒲7g,远志15g,葛根15g,炙黄芪20g。

加减变化:

1.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30g、首乌藤20g。

2.多汗者,加煅牡蛎25g(先煎)、麻黄根15g、浮小麦20g。

(九)老年非低钙性抽搐或震颤

主症:

四肢痉挛、肋部肌肉痉挛,或四肢、头部震颤。

主方:

当归15g,茯苓15g,炒白芍10g,炒白术15g,柴胡15g,炙甘草15g,栀子 15g,牡丹皮 15g,全蝎 6g,蜈蚣 2~3条(去头足),钩藤 15g(后下),葛根15g,石菖蒲 7g,远志 15g。

加减变化:

1.肌肉疼痛者,加延胡索15g、炙黄芪20g。

2.双下肢凉者,加通草7g、桂枝15g、干姜15g。

3.伴大便干燥者,炒白芍改生白芍20g,加枳壳20g、肉苁蓉15g。

注意:所有川楝子均为5~7g,不宜长时间服用,肝功能异常者少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