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医同在,与重医同在

陈同生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力奋斗的一生,是艰难坎坷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解放区建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陈同生几乎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从事过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武装斗争、地下工作、狱中斗争、新闻文艺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工作……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革命事业和祖国建设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劳苦而功高。

著名文学家巴金在纪念陈同生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你同他接近,他恨不得把心也掏给你,用他的火,点燃你的热情;他身上好像有一种吸引力,把许多人吸引到他身边,同他在一起,人感觉到轻松、自如;他坦白真诚,喜欢敞开胸怀讲话;有他在,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场面;有人说他是“三十年代的活字典”,他知道的事情多,经验丰富,记忆力又好;他善于了解人,肯帮助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总之,他团结更多的人参加革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是有一天他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他,每个人都可以谈出他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大家都会怀着感激之情想念他。

1966年春所摄全家福,也是陈同生一家唯一一张全家福

为了纪念陈同生对上医的贡献,2005年,上医人将学校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同生路。这条路贯穿东西两个校园,春花秋菊,绿荫扶疏。路常青,同生常在。2007年,上医的校友又捐资为陈同生建造了铜像。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将缙云校区一座现代化的会议中心郑重命名为“同生礼堂”。

“有一年,我弟弟在网上看到上医命名了一条‘同生路’。我们兄弟姐妹大感惊讶。父亲离开已经半个世纪了,他在上医工作的时间只有几年,我们也从来没有和上医联系过,但上医却这样铭记他,我们很感动。”陈淮淮回忆说,“后来,我和妹妹相约去了一次,想在‘同生路’路牌下面拍个照。那天下雨了。我们躲进一座楼里,站在走廊里等雨停。有一个房间正在开会,工作人员看见我们站在外面,要求我们离开。他说,‘我们在开支部会,你们不要在这里。’我想雷阵雨很快会过去,就对那人说:‘我们是陈同生的女儿,请你让我们等雨停了,好吗?’结果,他们不但不让我们走了,连会也不开了,还打电话给领导(来看望我们)。之后,又请我们参加了父亲的塑像落成典礼,反而让我太不好意思了。”

“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在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1年出版的《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彩页中,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如是题字。

陈同生,与上医同在,与重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