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医学入门(上册)
- (明)李梴编撰 田代华等整理
- 1181字
- 2025-03-19 12:42:05
整理说明
《医学入门》为明代著名医家李梴编著。李梴字健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卒年代已难详考,大约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自幼好学,负奇才,轻名利,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精究各家医论,行医于江西、福建等地,疗效卓著,医声斐然。晚年有感于医籍浩繁,散漫无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著为本书,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
本书自刊行后流传甚广,今存国内外刊本达30种之多,此不一一列载。本次整理,乃以明万历三年(1575)初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十八年(1892)翰宝楼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翰文堂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近卫本(年代未详)为主校本,以民国二年(1912)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参校本,以书中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排印本,详加校勘整理而成。
对本书的整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将原书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以现代标点符号对原书进行重新句读。凡底本中代表前文的“右”字改为“上”字,代表后文的“左”字改为“下”字。
二、凡底本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及俗写字,予以径改;凡底本与校本互异,若显系底本误脱衍倒者,予以勘正;若难以判定是非,或两义均通者,则不改原文;若节引、义引他书之文而无损文义者,或显系校本讹误者,则不予处理。若底本与校本虽同,但原文仍属错误者,亦据理校予以勘正。
三、对书中俗写之药名,一律改为现行标准用名,如班猫改为斑蝥、山查改为山楂、白芨改为白及等。对本书常用的部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如膏作羔、荥作荣、翻作番、肢作支、渣作查、癫作颠、斑作班、膈作鬲、掺作糁等,均改为今字、正字、本字。原书中证、症不分,为便于理解,今视具体情况加以区别用之。
四、原书目录繁简不一,不便检阅,今据正文标题重新整理,另行编排。原书卷二“本草目录”、卷四“杂病提纲”、卷五“小儿门·胎毒类”等标题下均有细目,与正文标题重复,今删。
五、原书每卷标题前均有“编注医学入门”6字,无实义,今删。原书卷首列有“音字”一节,系对疑难繁体字的注释,因本次整理已采用简化字,无须再注,故删。原书卷首尚有“用药检方总目”,列有全书用方页码,今因附有“方剂索引”,故删。原书卷一至卷二标题前均有“内集”2字,卷三至卷七标题前均有“外集”2字,此“内集”“外集”亦无实义,且卷首“集例”中已有说明,故删。原书卷三“外感”“内伤”标题前均有“病机”2小字,与他卷标题体例不合,亦删。卷三“伤寒序”原在“温暑”之前,今移至“伤寒”之后。原书段落之后偶有“见某卷某某页”之提示,为避免因改横排发生页码错误,今改为“见卷某·某标题”。原书卷七“通用古方诗括”病证标题较为混乱,有的缺少标题,今据内容进行了调整或补充。
由于本书篇卷浩大,引书繁多,体例不一,而我们的整理水平有限,故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