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明辨是非是成年人的基本能力

最近看到一则离谱又好笑的辟谣新闻,《秦始皇复活的辟谣》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今天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按照产生缘由来区分,谣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吸引他人关注自己而制造的非计划性谣言,这种谣言较为常见也比较低级。

就像前面提到的《秦始皇复活》这个谣言,大多是普通人故意散播以吸引他人注意的。

这部分谣言对社会危害相对较低,但极为常见。

另一种则是恶意引导他人、激化矛盾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谣言。

这种谣言十分隐蔽,普通人很难察觉,但破坏性极大,会激化各类矛盾,极大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

这种谣言通常说的是真话,但隐藏了许多关键信息,致使很多一知半解的人上当受骗。

因为这种谣言具有针对性且并非假话,所以更难被发现,会持续更久且更难以辨别。《秦始皇复活》这个谣言显然属于第一种。

第二种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散布谣言,目的是扰乱普通人的视线,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在正式讲述这第二类谣言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说说谣言的消失过程。

有人发布虚假信息,有人发觉不对去举报,这类视频或者文案就会被举报下架。

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从发现到正式下架存在一个时间差。

第二类谣言说的都是真话,更难以被人发现。

被发现了也极难被举报成功,因为说的都是真话。

无奈之下,众多辟谣者只能口口相传去辟谣,于是就有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说法。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父母就很容易被第二种谣言所蒙蔽,

而我虽然知道那是谣言,却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

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不会在意我所说的内容,

只会在意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生孩子。

他们年长我许多,很多观点很难改变。我只能改变自己。

时代在飞速发展,在以前手机自媒体尚未普及的时候,造谣者多是第一种,靠嘴传播,范围和影响都十分有限。

在讲述具体案例之前,我先提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是人类为了规避风险的本能,让人类更关注负面新闻消息。

所以,会有很多人不在乎别人家的好事(这未必是漠不关心),但对别人家的坏事却十分上心。

好,众所周知有一个互联网名案,叫大学生掏鸟案。

说一个大学生掏了鸟窝,被判了刑,坐了好些年牢。

很多这样的文案、视频都在为大学生鸣不平。

认为就算是珍稀鸟也不应该比一个大学生更重要。

可是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吗?

第一,他是不是第一次掏鸟窝?

第二,他有没有借鸟窝谋利或者谋取暴利?

第三,这鸟是什么鸟?是珍稀物种吗?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类文案、视频给当地司法机关带来了很大压力。

文案也好,视频也罢,说的都是真话,但很多关键细节没有提及。这些文案、视频大行其道数十年,一直没有消失。

现在,2025年,还有受当初那些文案、视频影响的人在网上随意发言,仍然认为是司法不公。

(发言是自由的,哪怕是错的,那个人也有发言的权利。只是当他们知道自己被他人愚弄的时候才会羞愧)

好,我们回归那个案件本身。

那个大学生掏的就是珍稀鸟的鸟窝,严重危害了野生动物种群。

他掏的不止一只,也不只是一窝。

之后,他还卖出珍稀鸟类牟利。

很明显,他是知道那是珍稀鸟的。

那个大学生自己是认罪认罚的,但为他叫屈的声音从未停止过,那些谣言依旧满天飞。

“大学生掏鸟窝被判了××年!”

为什么?那些声音从哪里来的?肯定不是他本人发出的。

许多有计划、有组织的谣言都是为了获取利润。

大学生只是捕捉珍稀野生动物的最下游,他是执行者。

很多人都知道珍稀动物值钱,因为少所以保护,越保护越值钱。

可是那样做是违法的,那些人知道那样做犯法,自己不想干。

于是就找到敢做这些事的人,给钱就行。买卖虽然也违法,但相比亲自去捕捉珍稀动物明显要轻多了。

这个大学生就是最下游的执行者,拿着最少的钱,干着最危险的活,犯着最严重的法。

他的中上游可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整个产业链。

他们想通过舆论给司法施压,让那个大学生少判或者不判。

如果一旦成功,他们日后在捕猎野生珍稀动物的道路上就会越来越大胆。

不难想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捕捉杀害。

为了赚钱,动物自然是越珍稀越好,这会陷入恶性循环,国家越保护,这类动物越少。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司法一旦没有威慑力,

整个司法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些才是那些谣言背后的东西,当然,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已经省略很多,诸位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看。

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很理智的,只会被一些谣言误导一阵子。

大部分普通民众是能分清是非的。只是被一些人恶意引导。成为他人舆论攻击的武器。

很多成年人都是这样明辨能力的。

那么最容易被他人舆论利用的都是未成年人和刚刚成年的青年人。

他们其实是心怀正义和公平的,大部分刚刚从学校走出来。或者还在学校中。

还不了解这个社会,很容易被他人鼓动和利用。

这些谣言也会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一道必修课。

现在其实要判断一件事是否是谣言非常简单。

一是找权威的发布机构查看消息。个人发布的消息先存疑。

二,是直接去验证事情的真实性。这个最直接不过大部分人懒得去调查事情的真相。

忙碌一天,玩会手机。看看新闻还要自己判断真假,很麻烦。

但是,其实很简单,直接把问题交给人工智能。问问它就行了。

大部分还是不愿意去调查,因为人更愿意相信他所愿意相信的。

很多谣言都编的很离谱,可是还有人信。

是因为谣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激烈的情绪让人们更容易去相信那些谣言。

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被谣言中的情绪所吸引。

这是很正常的,看到奇怪的离谱的新闻。

可以先控制一下自己情绪,再去看看这事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