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守护·初心: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褪却英雄光环扛起英雄责任

刘蓓 人口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人们强烈共鸣。什么是英雄?以勇气战胜胆怯的人是英雄,以责任战胜懒惰的人是英雄,以平凡创造非凡的人是英雄。英雄是一种光荣和赞誉,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吾辈做非常之人,拿出非常之力量,成就非常之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旅程中,我们期待着各行各业的英雄在国家事业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我就喜欢听那些历史英雄故事,既爱意气风发、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少年郎,又慕巾帼不让须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女红妆,想着自己何时也能披上戎装赴战场。等到长大后,眼界的开阔、认知的成熟让我回归了现实。平凡琐碎的生活才是人生常态,和平年代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亦是英雄。自己作为学生,就要好好学习,把本事学到手,学到极致,才能去国家需要的地方做更大的贡献,来诠释自己的英雄梦。在这种理想的催化下,我不敢懈怠,执着追求,保研到了万千学子梦想的学府——北京大学。

正当我沉浸在“北大青年”的“光环”之中时,“北大人的责任和担当”也从我进入燕园那刻起便像洪钟大吕,在我耳畔敲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有座谈会上的老师,有分享会上的师兄师姐,有我身边的舍友同学,可彼时的我却没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迷茫的我尚且在懵懂中原地踏步,身边的同学却已经成为这份担当的急先锋。当辅导员鼓励同学们报名参加2019年国庆70周年北大游行方阵时,我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而同样身子骨弱的舍友却一口答应了下来,主动提交了报名表。8月份的训练,让她黑了不少,我嘲笑她成了“酱油瓶子”。后来听说她站军姿时晕倒,牙摔掉了两颗,我以为她肯定会退下阵来,便安慰她“不行就别去了,反正有替补,又不差你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她嘴唇微动,含糊地冒出来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朝夕相处了一年多的舍友有些不一样了。国庆阅兵前夜,她约我去看《中国机长》,我感叹影片的精彩,更震撼于真实案例中刘传健机长的英雄壮举。我笑问:“怪不得约我看电影,你这是要激发下自己的英雄气概啊?”她一脸惊诧,反问我:“英雄气概一直就有,还需要激发吗?”

没错,北大人从不缺少英雄气概。追根溯源,在五四运动爱国浪潮中,北大青年闯在前面;“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让北大青年激扬热血;改革开放后,北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各尽其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在“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的历史进程中,北大青年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一直高举爱国的火炬,争当改革的英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不正是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正是北大青年该有的血性吗?国庆阅兵仪式上,这句充满力量的口号在由北大师生组成的“凝心铸魂”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时响彻云霄,昂扬奋发的姿态完美诠释了新时代的青年精神、英雄责任。那时守在电视机前的我已经是热泪盈眶,等舍友回来后,我感觉自己真的像迎接英雄一样激动振奋,一种更伟大的英雄主义澎湃在我的血液中。

“北大人应该忘掉光环,牢记责任。”这是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邱水平书记在和北大选调生座谈时提到的,我深受触动。时势造英雄,北大出先锋。从未有一所大学像北大一样,与国家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北大“光环”的根源所在。截至目前,共有七位北大校友被授予国家勋章或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于敏、屠呦呦、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吴文俊、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些伟大的英雄,都是抱着热爱人民的初心,肩负服务人民的使命,爱党爱国、勤恳奉献,才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冲上去,握紧接力棒,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也许尚未取得英雄般的丰功伟绩,但我会坚定地做好祖国未来的奋斗者、党的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忠诚执着,不懈努力,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而今我辈逞英豪。无论处于何时,身在何地,每一个北大青年都要葆有北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学英雄、当英雄、是英雄”的魄力,“想干事、干成事、成大事”的能力,本着“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砥砺前进,如此才能不负时代重托、无愧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