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逻辑起点

发展经济学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为逻辑起点。

如果经济发展能够完全被看成是一个自然现象,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个过程,顺其自然。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旨趣就在于揭示这个自然过程的机制与规律。但是,现实世界长期存在不发达国家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并非必然地、自动地发生的。很多国家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启动这个过程,或者在这个过程的某个阶段停滞不前 (低水平均衡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发展经济学所面对的基本事实,也是发展经济学存在的客观前提。如果没有这一事实,发展经济学就没有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独立存在的必要。

一般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常态,类似于生命的健康状态,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陷入“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难以自拔的经济体。如果把一般经济学比喻为研究人类经济系统健康状态下经济活动的“生命科学”,那么,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成因、机理以及发展机制的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系统从低水平均衡的非健康状态走向健康状态的“医学”。根据一般经济学,以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标志的经济增长,主要源泉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可否认,这些普适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认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的确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那些深陷“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体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尽管按照一般经济学所提供的指南不懈努力,经济仍然不能发展。这就是说,基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而提炼出来的一般层面的经济学认知,不足以指导发展中国家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经济实践。

在那些增长停滞或者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相对价格变化并不能像一般经济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那样改变资源配置状况?为什么技术创新步履蹒跚?机能不良的制度为什么会持续存在?为什么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难以承受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任务之重?只有解析了“为什么不发展”的病理,才可能开出如何发展的处方。 “不发达” “不发展”既是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又是一般经济学没有研究而发展中国家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紧要课题,因而构成发展经济学研究思维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