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概況、思路和選題意義

(一)研究概況

關於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的研究,以日本學者为早,著名者有川瀨一馬的《五山版の研究》,是研究五山版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涉及對《祖英集》《鐔津文集》《雪峰空和尚外集》等七种宋僧詩文集的五山版的研究,書中對諸詩文集的行款格式、刊刻時間、收藏處、題跋刊記等進行記録和分析闡述,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參考。另一學者椎名宏雄著有《宋元版禪籍の研究》,1對中日歷代書目中記載的和現存的宋元版禪籍進行了梳理研究,涉及《雪竇和尚祖英集》《雪竇和尚頌古集》《雪峰空和尚外集》《參寥子詩集》《物初賸語》《無文印》《倚松老人詩集》《禪宗頌古聯珠通集》《江湖風月集》等的宋元版研究,也是我們進行研究的重要參考。椎名還寫有《北磵と物初の著作に關する書志的考察》一文,2對北礀居簡与物初大觀的著作進行了深入的考察,但對其中所論述的《北磵文集》的編纂時間等問題,筆者持有不同看法。其他日本學者也多有對某種宋僧詩文集的個案研究,如衣川賢次有《南宋送别詩集<一帆風>成書考》,3對《一帆風》的成書過程及二十五首增補詩歌進行了深入探討。日本學者對《江湖風月集》的研究,或考證作者,或闡述詩歌内容,或進行注釋整理,雖然涉及版本研究,但其重點不在研究版本的刊刻流傳上。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國内對域外漢籍的研究可謂方興未艾,已成爲學術界關注的新熱點,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涉及宋僧詩文集。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鈎沉》4《日藏漢籍善本書録》、5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現存宋人别集版本目録》、6祝尚書《宋人别集敘録》7《宋人總集敘録》、8李國玲《宋僧著述考》9等著作,對一些宋僧詩文集的日藏本都有所闡述。對宋僧詩文集的個案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雖然不是專門研究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但也涉及一種或幾種版本的論述,如傅璇琮、張如安、卞東波等關於《中興禪林風月集》的研究論文,10陳捷、侯體健等關於《一帆風》的研究論文。11卞東波又有《宋詩東傳與異域闡釋——四種宋人詩集日本古注本考論》一文,12其中包括對《祖英集》《中興禪林風月》日本注本的考述。另外旅美臺灣學者黄啓江在其著作《一味禪與江湖詩:南宋文學僧與禪文化的蜕變》13一書中,對《中興禪林風月集》《橘洲文集》《北磵詩集》《北磵文集》《北磵外集》《物初賸語》《無文印》等日藏宋僧詩文集也有論述。以上國内外研究成果都非常值得參考。但皆與本課題的研究角度和重點目標有所不同,尚未見有比較專門系統地研究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之作。

(二)研究思路

本書分五個方面對宋僧詩文集産生及流傳日本的歷史文化背景加以考察,並介紹了宋僧詩文集的總體情況及與日本印刷文化史的密切關係。第一章是本書的重點,圍繞“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這個核心,從現存的六十四種宋僧詩文别集和總集中選取了三十九種宋僧詩文别集與總集加以研究,搜集調查其在日本現存的各種不同版本,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其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但要研究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首先要搞清其源頭,對每種宋僧詩文集著者生平事迹進行必要的介紹和辨析考述,以明其人;繼而詳細考述每種詩文别集、總集的歷代目録記載情況,國内編集及刊刻流傳情況,以明其版本系統及流傳源流,爲進一步考察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奠定堅實基礎。進而盡力考索每種宋僧詩文集傳入日本的時間,以揭示其中日文化交流等相關學術文化背景。

本書以實證的研究方法,通過文本細讀,對所搜集到的每種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版本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不同版本的文字比勘,揭示其版本特點和價值,辨别其版本優劣,考述其版本源流,爲後人的進一步研究和校勘整理工作提供便利。對宋僧詩文集流傳收藏的考察也是本書的重要内容。在分析考述每種版本的同時,不僅注意對其現藏處所的介紹,還通過對藏書印鑒的分析介紹,盡力闡述其遞藏源流,以使讀者瞭解其流傳原委及流布情況。而對宋僧詩文集日本注本的研究,如《雪峰空和尚外集》《中興禪林風月》等,不僅歸納其注釋的特點和優劣,也分析日本僧人特别是五山文學僧對中國典籍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他們對中國典籍的理解接受和思想觀點,他們的漢學修養、表達能力和文字水平。本書在第二章除了研究《中興禪林風月》的注釋,還以《物初賸語》的校勘爲例,看日藏宋僧詩文集的特點。本書在研究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的同時,還注意考察揭示入宋、入元日僧與宋元禪僧的佛教傳承法系,剖析書籍刊刻流傳背後的中日佛教關係及文化交流狀況。第三章專門從宋僧詩文集的刊刻流傳情況分析闡述宋僧與日本五山禪僧的密切關係及影響。第四章從文獻學、宋代文學研究、佛教禪宗研究、歷史研究、書畫藝術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等六個方面闡述日藏宋僧詩文集的學術價值。

本書中涉及的宋僧詩文集,一般不包括僧人語録,但個别如重顯《明覺禪師語録》包含了其《祖英集》《頌古集》,故也一併加以研究。題爲宋末松坡宗憩藏主編集的《江湖風月集》一書,國内早已佚失,在日本禪林却廣泛流傳,有多種抄本及和、漢注釋本,僅就注本而言,駒澤大學圖書館編纂的《新撰禪籍目録》中就著録了三十一種,也很難説已囊括了全部,再加上無注本,就更多了,完全可以作爲一個專門的科研課題,實非本書所能全部囊括,且其中所録還包括了元代僧人,故未列入本書的專門研究。日僧義堂周信所編《重刊貞和類聚祖苑聯芳集》及《新撰貞和分類古今尊宿偈頌集》不僅收録了大量宋僧詩歌,也收録了不少元代僧人詩,還有一些俗世文人詩,所以也未選入本書。北宋契嵩《輔教編》及《鐔津文集》,國内外學者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其書版本衆多,筆者將另做專門研究,故亦未選入本書。

(三)選題意義

本書从不太受關注的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入手,選取了三十九種宋僧詩文别集與總集逐一詳細研究考述,包括每種詩文别集、總集的歷代目録記載情況,在國内的編集及刊刻流傳情況,傳入日本及在日本的刊刻流傳、現存版本的考察論述,其中很多都是前人未涉及的,彌補了學界對宋代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的考察與勾稽尚不够充分與全面的一些缺憾。同時,日藏宋僧詩文集的宋、元、明、清多種珍稀版本及大量和刻本、抄本,是中國古籍版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長期留存海外,尚未引起國内版本研究者的足够注意。本書利用宋僧詩文集的版本資料近二百種,研究、考察其源流,闡述其特點,無疑可以增加中國古籍版本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認識,是對古籍版本研究的重要補充和推進。同時,大量宋僧詩文集的五山版、日本活字本、江户刊本及抄本,也是日本印刷文化史和書志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比勘不同版本的内容入手,對和刻本及抄本深入研究,總結其版本特點,評價其優劣,爲和刻本、抄本的研究補充了新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也可爲進一步研究日本印刷文化史及日本書志學史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本書的研究還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中日佛教文化的密切關係,特别是宋代禪僧(詩僧)與日本五山詩僧間的密切關係,以及宋代佛教文化對日本禪林和民衆的影響。同時,對宋代詩僧以及宋代文學、文化的研究,對日本五山文學與宋代文學的關係研究,中日文化互動交流、中華古籍海外影響與傳播接受等研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1 [日]椎名宏雄《宋元版禪籍の研究》,日本大東出版社1993年版。

2 [日]椎名宏雄《北磵と物初の著作に關する書志的考察》,《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第四十六號,1988年。

3 [日]衣川賢次《禪宗思想與文獻叢考》,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00-214頁。

4 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鈎沉》,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 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録》,中華書局2007年版。

6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現存宋人别集版本目録》,巴蜀書社1990年版。

7 祝尚書《宋人别集敘録》,中華書局1999年版,又有2020年增訂本。

8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録》,中華書局2019年版。

9 李國玲《宋僧著述考》,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0 傅璇琮、張如安《日藏稀見漢籍<中興禪林風月集>及其文獻價值》,《文獻》2004年第4期;卞東波《<中興禪林風月集>考論》,《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3輯,2007年。

11 陳捷《日本入宋僧南浦紹明與宋僧詩集<一帆風>》,《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九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侯體健《南宋禪僧詩集《一帆風》版本關係蠡測》,《中國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4期,鳳凰出版社2009年版。

12 卞東波《宋詩東傳與異域闡釋——四種宋人詩集日本古注本考論》,《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13 黄啓江《一味禪與江湖詩:南宋文學僧與禪文化的蜕變》,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