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祝贺胡壮麟教授90诞辰学术论文集
- 钱军主编
- 31442字
- 2025-03-28 19:50:37
履历
胡壮麟,男,汉族,1933年3月31日生于上海。
教育、进修和访学
1938—1944 上海市私立淑英小学学生
1944—1950 上海市私立圣芳济中学学生
1950—1952 北京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组学生
1952—1954 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生
1979—1981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院获优等文学硕士学位
1992.1—1992.10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语言学系访问学者(ACLS)
1995.9—1996.2 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
1998.8—1998.9 香港岭南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
1999.7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8.11—2008.12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54.8—1958.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二部翻译,参谋
1958.4—1959.11 黑龙江省虎林县八五八农场职员
1959.11—1972.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室翻译,编译组组长,情报组组长
1973.1—1983.11 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教研室教员、讲师、副教授,英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3.11—1996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导,副系主任、系主任(至1993年5月)
1997.2—2015 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1997.10—2007.11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兼职教授
1999.7—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双聘教授
2005.1—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兼职/客座教授(45)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临沂师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南民族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
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海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
江南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重庆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
聊城师范学校
中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组副组长(1987—1997)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2001)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2011)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2006— )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2010—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任(2014— )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顾问委员会学术顾问(2017— )
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1992—2002)
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1994—2016)
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2016— )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1995—2003)、名誉会长(2003— )
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2004— )
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1995—2015)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STEPSS项目学术顾问(2005— )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编委(香港中文大学)
Linguistics in Chair 学术顾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特约顾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2002—2022)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顾问
《当代外语研究》顾问(2010—2018)
《当代语言学》顾问委员会委员(2006— )
《疯狂英语(教师版)》高等教育组学术委员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顾问委员会主任
《教材周刊》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技术》编委
《教育语言学研究》顾问
《教育语言学在中国读本》顾问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
《外文研究》顾问委员
《外语电化教学》编委(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审委员会主任(2008)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委(2005— )
《外语研究》特约编委(2006— )
《外语与翻译》顾问
《外语学刊》顾问(2016— )
《外文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
“现代语言学丛书”编委
《语言学研究》编委会主任
《语言文化研究》编委会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与符号》编委会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外语》编委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14—2024)
《中国语言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语言学研究》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学术委员会顾问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2006— )
北京教育委员会英语学科教材编写委员会主编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顾问(2002— )
河北省小学、初中《学英语》教材顾问
高等教育出版社(集团)外语出版事业部特约编审(2006)
北京大学出版社顾问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编委
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语言学译丛”顾问委员会委员(2007— )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论丛”主编(1998— )
清华大学“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实验项目顾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2002— )
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学术顾问(2005—2010)
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电力出版社外语教育出版顾问 (2006— )
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顾问(2011— )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与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 )
美中教育机构(ESEC)顾问(2014—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当代语言学文库”学术顾问(2015— )
上海交通大学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2014— )
中国阅读英语教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任(2016— )
商务印书馆荣誉顾问(2017— )
1984年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其中25人在北大和其他高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1983 钟旭辉(外文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林庆新(香港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张世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徐兆彤(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
王鹿鹿(荷兰籍作家)
1985 邓 真
章思英(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
1986 程学如
曾立诚(澳大利亚)
赵际生(美国)
张昭进(加拿大)
冯 坚(新华社外事局纪委书记)
黄桂友(美国佛罗里达州诺维奇大学副校长)
1987 李淑静(北京大学博士,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冰梅(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教授)
1988 张 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冯 莉(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张 涛(美国南加州西南中文学校校长)
1989 盛 红
1990 丁 波
马爱德(Edward MacDonald,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在新西兰任教)
1991 梁 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副教授)
高晓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1992 封宗信(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罗 郁(深圳市枫叶学校副校长)
1993 童智敏
1994 田剪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胡春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1996 高艳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15 李驰阳(中国移动企业客户销售部市场经营部主任)
2016 魏爽(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助理教授)
已培养博士生并获得学位者(26名):
—北京大学英语系(14名)
高一虹(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王振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退休)
钱 军(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世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系主任,退休)
王 伟(解放军总政治部处长)
范亚刚(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田贵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退休)
范文芳(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退休)
黄 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退休)
李战子(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宣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所长)
侯建波(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剪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胡文仲合作)
陈建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党委副书记)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9名)
高彦梅( 北京大学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潘章仙(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叶起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退休)
唐丽萍(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双龙学者”特聘教授)
杨 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柴秀娟(聊城大学副教授)
杨雪燕(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迎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外院语言所(2名)
梁 波(北京大学副教授)
李寒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曾授课程
(1)本科生
基础课(阅读、听力、写作、翻译)
英语语言教学法
应用语言学
文学文体学
英语的语体
话语分析
语言测试
(2)研究生
系统功能语法
英语教学
历史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和流派
语义学
语言和隐喻
互动交际
功能语言学
语用学
专著、论文集1
1.《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年。
2.《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4.《理论文体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7.《八十回眸—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自选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语言·符号·教育—胡壮麟教授新世纪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
9.《跨越太平洋—胡壮麟澳大利亚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
10.《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1.《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和回归》,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
12.《认知隐喻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合著
1.《系统功能语法概论》(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编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工作小组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年。
3.《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语言学理论和流派》(胡壮麟、叶起昌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主编
1.《语言系统与功能》(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新意识558易用汉语词典》(主编),香港:香港新意识出版社,1996。
3.《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辅导教材》(主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中澳合作的广阔前景》(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英语同义词近义词例解词典》(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北京市21世纪教材《英语》(主编),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8.《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认识澳洲》丛书(总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语言学教程》(第3版)(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语言学教程》(第3版中文本)(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语言学教程第三版练习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总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5.《语言学教程(第四版)练习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6.《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文本)(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7.《新世纪英汉大辞典》(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18.《语言学教程》(第五版)(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19.《语言学教程(第五版)练习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20.《语言学教程》(第五版中文本)(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合编
1.《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2.《英语学习指南》(李赋宁、陶洁、胡壮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3.《英语学习百科词典》(胡壮麟、杨镇雄主编),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4.《英语多科词典》(胡壮麟、方立主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5. Advance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in China(胡壮麟、方琰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英语学习指南》(修订版)(李赋宁、陶洁、胡壮麟主编),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7.《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词典》(COWIN英语教育丛书编写组编,胡壮麟审订),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8.《语言学高级教程》(胡壮麟、姜望琪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语言学简明教程》(中文版)(胡壮麟、李战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语言学简明教程》(英文版)(胡壮麟、李战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西方文体学辞典》(胡壮麟、刘世生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2.“新课标英语”丛书(胡壮麟总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13.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dito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4.《语言学简明教程》(第二版中文本)(胡壮麟、李战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5.《语言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英文本)(胡壮麟、李战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6.《语言学高级教程》(第二版)(胡壮麟、姜望琪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7.“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丛书(胡壮麟、朱永生、田贵森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论文
1. “纳特女士介绍的一些教材编写原则和外语教学法”,《语言教学与研究》增刊1,1977年6月,第42-62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81-195页。
2. “谈转换—生成语法”(与方立、徐克容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 1978年第5期,第61-72页。
3. “论英语关系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增刊2,1978年10月,第79-93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7-218页。
4. “澳大利亚语言学教学情况介绍”,《语言学动态》,1979年第5期,第37-38页。
5. “语用学”,《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3期,第1-10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 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42页。
6. “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一)”,《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第116-126页;“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二、续完)”,《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第117-128页。
7. “Som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与Brown,D.F.和Brown, L.B.合作)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Vol. 1, No.1, 1982. pp.39-52.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96-209页。
8. “韩礼德”,《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2期,第60-62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 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3-50页。
9. “系统语法,生成语法和从属语法的大融合—赫德逊的子项从属语法简介”,《1983年哈尔滨生语法讨论会论文集》,黑龙江大学,1983年,第219-225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79-90页。
10. “浅谈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教学研究》,1984年第1期,第1-6, 9-10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第219-229页。《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59-267页。
11. “韩礼德的语言观”,《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1期,第23-29页。
12. “威廉·哈斯”, 《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4期,第56-59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1-97页。
13. “谈康拉德的《黑暗的内心深处》” ,《国外文学》,1984年第4期,第18-26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42-250页。
14.“Differences in mode”, JOURNAL OF PRAGMATICS, No.8, 1984. pp.595-606.
15. “‘光明使者’与‘白人奴隶’—谈谈《黑暗的内心深处》中的库尔茨”,《外国语言文学》,1985年第1期,第42-45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第251-257页。
16. “语音模式的全应效果—试析狄伦·托马斯一诗的语音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 年第2期,第14-18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3-241页。
17. “英语应用文介绍”,《大学生》,1985 年总第3期,第148-163页。
18.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现代英语研究》,1986年第1期,第50-58页。
19. “英语学习与电脑”,载李赋宁等主编:《英语学习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482-490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03-311页。
20. “语言学在英语系扎根”,《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第2-3页。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0-232页。
21. “第八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第19页。
2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简介和说明”,《外语界》, 1988年第3期,第40-4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20-224页。
23. “Working for an English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OCCASIONAL PAPERS No. 10. 1988. pp.16-22.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10-219页。
24. “韩礼德”(合著),《中国大百库全书·语言文字·》,1988年,第127-128页。
25. “语用学”(合著),《中国大百库全书·语言文字·》,1988年,第496-497页。
26. “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语序和词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53-60页。
27. “第16届国际系统语法大会介绍”,《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4期,第164,179-181页。
28. “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第2-8,80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8-39页。
29. “语篇语用学札记”,《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专刊,第51-58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72-184页。
30. “现代汉语言语类型及其修辞功能”,《修辞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年,第173-183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33-243页。
31.“Speech at the Concluding Panel Discussio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N CHINA (1987), Beijing: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0. pp. 285-287.
32. “系统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11页。
33. “语气与汉语的疑问语气系统”(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88-107页。
34. “小句与复句”,《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30-141页。
3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讽刺诗四首”,罗绍书编:《外国百家讽刺诗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1-123,218-219,282页。
36.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研讨会侧记”,《外语界》,1991年第1期,第8-10页。
37. “王力与韩礼德”,《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1年第1期,第49-57页,载张谷,王辑国编:《龙虫并雕,一代宗师—中外学者论王力》,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第200-216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40-55页。
38. “功能主义纵横谈”,《外国语》,1991年第3期,第3-10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2-26页。
39. “澳大利亚文学”,《文学百科大辞典》,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年,第803-807页。
40. “新西兰文学”,《文学百科大辞典》,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年,第807-808页。
41. “有关日语主位的若干问题”,《外国语》,1992年第1期,第3-9,82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56-67页。
42. “《位与非位》评介”,《国外语言学》,第1992年第1期,第7-10页。
43. “九十年代的语篇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年2期,第48-51,87页。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48-155 页。
44. “评Pike的位学理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第2期,第46-49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98-104页。
45. “Wallace Chafe”,《国外语言学》,1992年3期,第44-49页。
46. “韩礼德—哈桑的接应模式和汉语话语接应问题”,北京市语言学会编:《语言研究与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99-215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44-259页。
47. “大学外语教育”,《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39-148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37-145。
48. “Aspects of Present-day Australian English”, The First Conference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March 8-12, 1988.in Hu, Wenzhong ed. COLLECTED PAPERS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Xiamen:Xiam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249-263. 收入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1995年1月,第193-206页。《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月,第249-258页。
49. “语言规划”,《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2期,第11-20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87-101页。
50. “认知与语篇产生”,《当代语言学》,1993年第2期,第1-6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年,第316-325页。
51. “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第1-8,80页。
52. “美国的语言问题和语言政策”,《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英语语言文学专刊,第13-22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02-116页。
53. “第2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会议”,《当代语言学》,1993年,第42-43页。
54.“A semant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d order in Chinese,” Keqi, Hao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s and Language Research, 29-31 March, 1989,Xi'an China,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29-31.
55. “语言的可证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9-15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18-129页。
56.“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No.1, 1994. pp.15-23.
57. “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第49-57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年,326-339页。“美国的双语教育”,《外语与翻译》, 1994年第1期,第41-45页。
58. “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外语研究》,1994年第2期,第22-28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第203-219页。
59.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 (与封宗信、罗郁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第44-49页。转载高远等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994年北京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大学英语》增刊,1995年2月; 载戴炜栋主编:《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02-209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46-15页。
60. “ 英汉疑问语气系统的多层次和多元功能解释”,《外国语》,1994年第10期,第1-7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44-259页。
61. “ 入其门而得其道”,《英语函讯报》,1994年2月15日,第1版。
62. “ Social and cultural ramification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4 ELLA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4。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53-70页。
63. “An evidentalistic analysis of reported argument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rgumentation. Amasteram. 1994. pp.102-119.
64. “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性—记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评估会议”,《外语界》,1995年第1期,第11-16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25-234页。
65. “ 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第13-23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71-289页。
66. “ 英语专业精读教材评审工作的回顾”,《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年,第115-121页。
67. “ 有关语篇衔接理论与多层次模式的思考”,《外国语》,1996年第1期,第1-8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85-202页。
68. “ Lyle F. Bachman谈语言测试的设计与开发”,《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第3期,第10-16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90-302页。
69. “ 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第1-7,80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340-352页。
70. “ 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的研究现状”,《当代语言学》,1996年第4期,第1-10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30-146页。
71. “ 我国文体学研究现状”,许嘉璐等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第355-365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61-171页。
72. “ 英汉对比研究的动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1期,第60-67页。载潘文国、杨自俭编:《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上海外语教出版社,2008年,第252-263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290-302页。
73. “ 乔姆斯基语篇劝说力剖析”,《外语与翻译》,1997年第1期,1-6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9月,第220-233页。
74. “ 东亚人学英语──记国际“双语教育”电子论坛的一次讨论会(上)”,《福建外语》,1997年2期,第1-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41-52页。
75. “ 东亚人学英语──记国际“双语教育”电子论坛的一次讨论会(下)”,《福建外语》,1997年3期,第7-11页。
76. “ 传统·创新·团结—贺《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办四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第5-7页。
77. “ 高吉亚斯修辞学与柏拉图真修辞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4期,第4-8,55页。
78. “ 语言·认知·隐喻”,《现代外语》,1997年第4期,第49-57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年,第353-364页。收入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2-26页。
79. “ 开发电子邮件的研究功能”,《现代外语》,1997年增刊:《外语教师上网手册》,第97-102 页。
80. “有关语言教学的看法和信息”,《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增刊, 第65-68页。
8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政治影响—记国际‘双语教育’电子论坛的一次讨论会”,1997年。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第455-466页。
82. ELT Reform in China -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in Lin Maosung&Leung Yaonam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Taipei: Lihe Publishing Company. 1997.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71-84页。
83. “有关语用学隐喻观的若干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第7-11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365-374页。
84. “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外国语》,1998年第1期,第1-5页;载余渭深等编:《语言的功能—系统、语用和认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年。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68-78页。
85. “一部用法与搭配相结合的新型词典—评《新世纪英语用法大词典》”,《外语界》,1998年第2期,第53-5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13-315页。
86. “语篇分析任重道远”,《外语研究》,1998年第2期,第1-4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56-160页。
87. “英语的最近变化”,《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第2-8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35-248页。
88. “Between用法众人谈”,《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第20-21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72-275页。
89. “十年含辛,执着创新—评汪榕培、卢晓娟编著的《英语词汇学教程》”,《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第28-30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月,第316-320页。
90. “英语改革势在必行”,王景和编:《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2-53页。
91. “当代符号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福建外语》,1999年第1期,第1-9页。载陈治安,刘家荣主编:《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i-v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究出版社,2000年,第375-390页。
92. “反思与前瞻—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第1-5页。收入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303-314页。
93. “四位中国学者关于《系统功能语法概论》的讨论:胡壮麟先生的答复”,《福建外语》,1999年第3期,第6-8页。
94. “科学理论新发现和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第1-6页;载朱永生主编:《世纪之交论功能》,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5-45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55-167页。
95. “《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评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116-117页。
96. “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载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2-302页。
97. “隐喻与文体”,载姜治文主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2-36页。载王守元等编:《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55-69页。
98. “关系”,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54-291页。
99. “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第88-94页;载黄国文主编:《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5-102页。
10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访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董晋之整理:《英语教师》,2000年第5期,第4-6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第602-617页。
101. “ 博导访谈:访胡壮麟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第456-460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1-18页。
102. “ ‘辨证施治’与‘唯物辩证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第1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9-21页。
103. “East Asia Crisis and Australia”, in Hu, Zhuanglin et al.[eds.] A Bright Prospect of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219-225.
104. “ The West Review: from the Discussion Paper to the Final Report”, in Hu, Zhuanglin et al. [eds.] A Bright Prospect of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 ,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252-286.
105. “ Aspects of Australian Immigratio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National Australian Studies Conference held in Xi'an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in October, 2000.
106. “ 《功能语法导论》导读”,载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3-31页。
107. “ 肯尼斯·派克”,载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80页。
108. “ 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新突破”,《中国教育报》,2000年12月19日。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第329-331页。
109. “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第3-9页。
110. “ 功能主义的文体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第2-8页。
111. “ 语言和计算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1-6页。
112. “ 关于英语语法教育的再认识”,《外语论坛》,2001年第1期,第6-1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76-289页。
113. “ 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外语研究》,2001年第2期,第10-15页;收入王铭玉、李经纬主编:《符号学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第10-15页。
114. “ 导读”,载胡壮麟 、 Johnson :《应用语言学百科词典:语言教学手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第25-31页。
115. “ 为中学生量身定做”,《北京书讯》,2001年5月。
116.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s”, in Ren Shaozhen et al. eds. Grammar and Discours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Macao Press. 2001. pp.23-32.
117. “ Prospects of China's ELT in the 21st Century”, 北京大学英语系编:《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9页。
118. “ 里查兹的互动理论”,《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50-54页。
119. “ ‘如何操作’型语篇文体特征的变异”,《英语研究》,2002年第1期,第2-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9页。
120. “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第161-166页;载《语言文字学研究》,2002年第8期,第104-10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9-30页。
121. “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第2-5, 9页。载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55-161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10页。
122. “ 雷迪的传导隐喻”,《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第1-6页。
123. “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第3-7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57-164页。
124. “ 在教育技术变革下的外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一书评介”,《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第6期,第60-6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21-328页。
125. “ 计算符号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第1-5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68-182页。
126. “ 漫话英语学习”,载吴龙森主编:《专家学者谈如何学英语》,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112-122页。
127. “ 语篇语言学”,载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册)》,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81-314页。
128. “ 有关系统语言学主位分析的论争”,载向明友、徐玲编:《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28页。
129. “ Interpreting the Gang of Nine”, Lee c. Owens and Rosita Holenbergh (eds.) Beyond Thirty: Australia-China Educational Exchang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ieth Anniversa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5-6 December, 2002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130. “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现代外语》,2003年第1期,第3-8页。
131. “ 诗性隐喻”,《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第3-8页。
132. “ 在中国环境下说英语”,《大学英语》,2003年第2期,第2-4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第268-271页。
133. “ 一个英语教师的独白”,《外国语》,2003年第5期,第1-10页。载束定芳主编:《外语 教育往事谈》(第二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4. “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胡壮麟等,《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8期,第39-41页。
135. “ 求索述怀”,载钱军编:《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1-10页。
136. “ 在‘大学英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英语辅导报》,第43期(总第143期),2003年4月28日。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65-168页。
137. “ 主位的类型学研究”,载杨忠、张绍杰主编:《语篇·功能·认知》,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1-44页。
138. “ 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18日。
139. “ 我与《外语研究》”,《外语研究》,2004年第1期,第2-3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7-28页。
140. “ Individualization, Collaboration, Modularization, and Hypertextua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No.1, 2004. pp.49-55.
141. “ 系统语言学的语类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编,《语言学研究》,2004年第2辑,第3-12页。
142. “ 超文本小说—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新文学体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1-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99-216页。
143. “ 论中国的双语教育”,《中国外语》,2004年第2期,第4-8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25-134页。
144. “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第345-350页。
145. “ 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第3-8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83-198页。
146. “ 口述·读写·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第6期,第2-8页。载熊学亮、蔡基刚主编:《语言界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载孟华主编:《三重证据法》,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4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17-234页。
147. “ 英语教材编写应体现教改要求”,《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4年6月5日。
148. “ 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学通讯》,2004年6月22日,第5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69-179页。
149. “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4年6月25日。
150. “ 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辩证思考”,《教材周刊》,2004年10月29日第4版。
151. “ 全国功能语言学历届研讨会(1989-2003)的见证”,《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专号),2004年9月,第89-94页。载黄国文、常晨光、丁建新主编:《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9-30页。
152. “ 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胡壮麟,刘世生),载王守元等主编:《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18页。
153. “Crimes in Australia and China”, in Chen Zhengfa ed. Looking Back and Forward—Selected Paper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Anhui: Anhui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004. pp.31-52.
154. “ 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第21-25页。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05年第6期,第4-9页。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0-40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05-518页。
155.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率理论”,《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第7-15页;转载于《中国外语》,2007年第3期,第15-17页;载张克定、王振华、杨朝军主编:《系统·功能·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1-13页。
156. “ 关于《认知隐喻学》的对话”,《中国外语》,2005年第4期,第17-20页。载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35-245页。收入刘援主编:《学论经纬—《中国外语》创刊十周年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67-75页。
157. “ China's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Issues,” 《中国外语》, 2005年第6期,第4-10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86-504页。
158. “ 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1期,第24-27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19-528页。
159. “ English for All”, in Learning Express, 21st Century, March 2, 2005.
160. “ 道路交通标志的正确译法(一)”,《英语学习周刊》,2005年4月15日,第11页。
161. “ 20年后,汉语会比现在更吃香”,《羊城晚报》,2005年6月4日。
162. “ 《语法化》导读”,载Paul J.Hopper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语法化》(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3. “《语言艺术的学与教》导读”,载Strickland et al .:《语言艺术的学与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收入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32-339页。
164. “ 全国功能语言学历届研讨会(1989-2003)的见证”,载黄国文、常晨光、丁建新主编:《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第八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165. “ Aspects of Australian Immigration,” 载杜瑞清主编:《中澳合作的新篇章》,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7-157页。
166. “ 倾听吾师心声”,《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第227-230页。167. “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3期,第3-12页。
168. “ 博客—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外语与翻译》,2006年第4期,第1-8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46-259页。
169. “ Globalization and Australia: Significance and Issues”, in Zhang Qiusheng and Li Kairong eds: Australia and Globalization: Selected Paper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Jilin: Jilin People's Press. May, 2006. 369-384.
170. “ 通过隐喻意识进行英语词汇教育”,台北世新大学第15届英语教学大会(2006年11月)论文。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35-548页。
171. “ 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会议(2006)”,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28-534页。
172. “ 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1-10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第318-334页。
173. “ 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2期,第3-13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91-317页。
174. “ 习得与学得”,《中国外语》,2007年第2期,第1,65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70-573页;载刘援主编:《学论经纬—《中国外语》创刊十周年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78、80页。
175. “ 思辨笃行,传承致远—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对我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反思与寄语”,《疯狂英语》,2007年第3期,第4-7页。
176. “ 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第1-5页。载刘世生、吕中舌、封宗信主编:《文体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首届国际文体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文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66-275页。
177. “ 从多元符号学到多元智能”,《外语与翻译》,2007年第4期,第1-8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76-290页。
178. “ 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1-6页。载于黄国文主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收入于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71-86页。
179. “ 谈语言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倾向”,《外语教育与研究》,2007年第6期,第403-408页。载苗兴伟、刘振前主编:《外语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12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6-70页。
180. “ 雪泥鸿爪念旧事,教学相长寄后人—北京大学英语系胡壮麟教授访谈录”(孙继成、 沈弘整理),《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0期,第7, 13-16页。
181. “From Literacy to Multiliteracies”, Beijing Forum 2007: Language Identity and Language Change in Collision and Dialog Btween Civilizations (1) . pp.84~101. Beijing Forum Organizing Committee. 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49-569页。
182. “From Literacy to Literacies”, in Language Literacy and Language Change in Collision and Dialogy Between Civilizations. Beijing Forum Organizing Committee. 2007.11.2-4/
183.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贺词”,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期,第1-2页。
184.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92-97页;载王旭、徐富美主编:《社会语言学与功能语法论文集》,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第1-12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87-99页。
185. “ 让巴赫金给巴赫金定位—谈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20-127页。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第94-95页;《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第108-114页。
186. “ 作为外语的汉语教学”,《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第2期,第3-12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02-617页。
187.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何批而不倒?”,《英语教师》,2008年第4期,第4-7,17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第591-601页。
188. “ 谈 Siemens 的连接主义”,《外语电化教育》,2008年第5期,第3-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74-590页。
189. “ 闲话‘整合’”,《中国外语》,2008年第5期,第19-23页。载李红、余谓深主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集萃》,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35-347页。
190. “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导读“,2008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I-xxv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00-124页。
191. “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导读”,载M.A.K. Halliday: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192. “ 语篇的评价研究”,《外语教学》,2009年第1期,第1-7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25-139页。
193. “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93-102页。
194. “ 我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中国外语》,2009年第5期,第5-9页。载庄智象主编:《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转载于《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期,第62-67页。
195. “ Reflections on the Argument over Iconicity and Arbitrariness,”《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1期,第5-13页。
196. “The Image Iconicity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Semiotic Societies, Vol.3, No.1, September, 2010, 40-55. 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第348-372页。
197. “ 多模态小品的问世和发展”,《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第4期,第3-9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73-388页。
198. “ 桂诗春先生的治学之道—贺诗春先生八十华诞”,《中国外语》, 2010年第5期,第4-7页。
199. “ 认知符号学”,《外语学刊》,2010年第5期,第20-25页。
200. “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 Halliday by Hu Zhuanglin and Zhu Yongsheng”,《中国外语》,2010年第6期,第17-24页。
201. “ 拓展语言学知识,训练思辨能力”,《英语教育周刊》,2010.7.12, A10。
202. “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外国语》,2011年第1期,第2-8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40-152页。
203. “ 发展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纪念高名凯先生诞生100周年”,《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3期,第1-9页。
204. “ 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第31-40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89-400页。
205. “ 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1-7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18-632页。
206. “ 谈程雨民先生语言研究的基本轨迹—庆贺程雨民先生八五华诞”,《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9期,第1-4页。载熊学亮主编:《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程雨民先生85岁诞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10页。
207. “ An Interview with M.A.K. Halliday后记”,黄国文、常晨光、廖海青主编:《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群言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08. “ 认知文体学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异同”,《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第163-172页。
209. “ 《八十回眸》自序”,《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第12-16,22页。
210. “ 人·语言·存在—五问海德格尔语言观”,《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6期,第803-814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18-436页。
211. “ 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国外语》,2012年第6期,第16-22页。载刘援主编:《学论经纬—《中国外语》创刊十周年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42-254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07-417页。
212. “ 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第7期,第3-8页。
213. “ 鞠躬尽瘁,一代英才”,胡壮麟:《八十回眸: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自选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66-172页;载王路江主编,司富珍执行主编:《梳理逻辑之美:方立教授纪念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15页。
214. “ 谈《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代序),黄国文、辛志英编著:《系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转载于《中国外语教育》,2013年第2期,第70-74,81页。
215. “ 我国认知符号学研究的发展”,《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2期,第6-10页;收入胡壮麟:《语言·符号·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37-450页。
216. “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超学科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3期,第1-5页。
217. “ 第4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开幕式致辞”,2013年,载黄国文主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第7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第7-10页。
218. “ 让符号学与语言学‘联姻’—《现代语言符号学》评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0日,A08版;《语言符号学通讯》,2014年第2期,第29-31页。
219.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外语学刊》,2014年第3期,第44-50页。
220. “ 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谈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第1-5页。
221. “ 贺冠连先生七十五寿辰”,《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6期,第5-7页。
222. “ 词典编纂与语言学”,《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8期,第8-14页。
223. “The Study of Cognitive Semiotics in China”,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 10(2), 2014. pp.181-194.
224. “On the Chief Modes of Multimodal Prose”, Language and Human Sciences, vol 10.3 2014,207–219.
225. “ 论当代符号学研究的学科地位”,《语言学研究》第15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75-83页。
226. “ 对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第52-55页。
227. “ 韩礼德的中国梦”,《中国外语》,2015年第6期,第15-19页。
228. “ 高等教育国际化任重道远—读《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EMI)的超学科研究》”, 《外语研究》,2015年第6期,第53-55页。
229. “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纪念许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第11期,第2-5页。
230. “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An Eco-linguistic Perspective.”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11(2), 2015. pp.123-133.
231. “ 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和回归”,《外语研究》,2016年第5期,第9-13页。
232. “ 谈符号学研究的适用性”,《语言与符号》(第1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5-12页。
233. “ 发展与展望:中国符号学研究今昔谈—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访谈录”(胡壮麟、吕红周),《语言与符号》(第1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39-143页。
234. “ 对‘语言生活’的认识和期待”,《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1期,第1-4页。
235. “ 论英语语法的哲学意蕴”,《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年第3期,第6-8页。
236. “ 读者·作者·编委”,《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4期,第496-497页。
237. “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人民教育学论坛》第4辑,2017年12月,第14-23页。
238. “ 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第5-16页。
239. “ 美国新世纪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1-8页。
240. “ My Teacher M.A.K.HallIDay's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Attitude”, 《澳大利亚研究》,2018年第2期,第164-173页。
241. “ 不忘初心,改革开放—高等教育改革40周年有感”,《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3期,第10-11页。
242. “ 多模态的碎片化时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5期,第1-6页。
243. “ 吾师韩礼德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12-15页。
244. “Fragmentation from the semiotic perspective”,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Vol.4,No.4,2018. pp.1-12.
245. “ 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四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6期,第803-805页。
246. “ 我在新北大早年的那些事”,载蒋朗朗主编:《精神的魅力2018 (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0-86页。
247. “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的语言学之道”,载庄智象主编:《往事历历,40年回眸:1.知名外语学者与改革开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8页。
248. “ 初入燕园的印象”,载《历史的节点—120年历史分合中的北京大学(1898-2018)》,北京大学校报编辑部,2018年5月4日。
249. “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再出发”,《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1期,第45-46页。
250. “ 从语言视角看智能多元化及其融合”,《外国语言文学》,2019年第2期,第115-127页。
251. “ 一位勇攀学术高峰的奇才”,《当代外语研究》,2019年第3期,第16-18页。载刘玉梅、赵永峰主编:《为人为学,为师为友—庆贺王寅教授七十华诞》,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0,19-21页。
252. “ 为人 为学 为师 为友”,《当代外语研究》,2019年第3期,第16-36页。
253. “外语教育要为国家战略服务”,《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4期,第4页。
254. “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当代修辞学》,2019年第4期,第1-9页。
255. “多元文明交融下的国家语言战略”,《中国外语》,2019年第5期,第4-9页。
256.“The study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China”,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5(3), Aug.2019. pp. 134-144
257. “坚守信念,服务国家—从外语实践到语言教育与研究”,载王定华、曾天山主编:《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转载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年第3期,第3-7页。
258. “回首往事,倏忽七十载—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的追忆”,载邱水平主编:《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291-301页。
259. “我所经历的新中国外语教育”,《21世纪报:英语教育》,2019.4.1,第298期。
260. “对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认识”,《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1期,第5-8页。
261. “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与外语教学”,《外语界》,2020年第4期,第3-4页。
262. “亦‘文’亦‘语’,教研相长—点赞黄源深教授的治学之道”,《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5期,第9-15页。
263. “语用学与隐喻研究—西方古典隐喻中的语用学思维”,《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6期,第6-13页。
264. “美中澳三角关系中的澳大利亚”,孙有中主编:《澳大利亚研究》第3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67-174页。
265. “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举措—《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教学(EMI)能力研究》评介”,《山东外语教学》,2021年第1期,第132-135页。
266. “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当代外语研究》,2021年第1期,第44-53页。
267.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中的体认语言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第1-7页。
268. “浅析‘语音隐喻’的有关特性”,《中国外语》,2021年第4期,第26-31页。
269. “新世纪语言研究的趋向—《韩礼德全集》第11卷评介”,《外语研究》,2021年第5期,第1-5页。
270. “在党的外语教育政策下成长”,载王定华、杨丹主编:《人类命运的回响—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100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
271. “中国符号学人王铭玉—《符号学论略—镂金文集》”,《语言与符号》第7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6页。
272. “季羡林先生:语言学人的坚强后盾”,《21世纪英语教育》,2021年10月1日16副刊。
273. “物质与意义:新世纪符号学的两个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第1-8页。
274.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语言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24-28页。
275. “中国功能语言学的先行者—庆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问世90周年”,《当代修辞学》,2022年第2期,第14-18页。
276.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面面观”,《外语电化教学》,2022年第4期,第3-8页。
序/前言/跋
1. “[英]弗雷德里克·托·伍德著:《英语介词习语词典》”序,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年。
2. “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美]Rosemary Courtney:《朗曼英语短语动词词典》”前言,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
4. “朱哓慧:《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指南》”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
5. “王守元:《英语文体学教程》”序,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6. “[美]Tom McArthur:《朗曼当代英语分类词典》”前言,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
7. “朱晓慧:《大学英语动词专题突破》”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8. “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序,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9. “关于《读者的选择》”([美]鲍多因:《读者的选择》序)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
10. “胡百熙:《执笔忘字的救星北京话与八(广)州话对照》”序, 新意式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11. “林汝昌:《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序,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年。
12. “卓如飞、刘扬:《英语构词一点通》”序,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3. “李立,陈治安:《语言·文化·外语教学》”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4. “简清国、林茂竹:《外研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典》”书评,《文汇报》1997年5月22日。
15. “胡文仲等:《大学英语》”书评,《光明日报》1997年5月29日。
16. “侯国金:《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序,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 “杨镇雄主编:《英语理解语法》”序,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18. “[美]M.A.克拉克等:《英语精选读本》”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年。
19. “张德禄:《功能文体学》”序,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 “余谓深等:《语言的功能:系统、语用和认知》”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 “刘世生:《西方文体学论纲》”序,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 “郭鸿:《英语文体分析》”序,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年。
23. “张朝宜:《文化像座冰山—语言与文化的探索》”序,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
24. “田祥斌:《英汉歧义与文学》”序,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25. “陈治安、刘家荣:《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序,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6. “李战子:《语言的人际元功能新探—自传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序,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年。
27. “蓝鹦鹉中学英语听读文库”序,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28. “顾嘉祖:《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集》”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 “李应潭:《现代英语联想记忆词典》”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30.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序,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3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2. “范文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33. “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4.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5. “钱军:《句法语义学—关系与视点》”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6. “华泉坤等:《英语典故词典》”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37. “毕多:《GRE考试词汇解析》”序,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
38.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9. “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英语考试培训教材BFT Level One》”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
40. “张后尘、胡壮麟:《99中国外语博士论坛》”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41. “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42. “Richard M. Hogg :《剑桥英语史》(六卷本)”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年。
43. “张威,邓天颖:《澳大利亚传媒》”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4.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全新第三版)》”序,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5. “肖文科:《大学财经英语阅读》”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46. “弗朗斯·凡·爱默伦、罗布·荷罗顿道斯特著:《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7. “杨永林:《中国学生英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8. “玛丽安娜·塞尔斯-穆尔西亚,黛安娜·拉森-弗里曼:《英语教学语法》”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9. “向明友、徐玲:《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50. “程琪龙:《逼近语言系统》”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1. “彭宣维著:《语言过程与维度》”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52. “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53. “余士雄:《高级英汉词典》”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4. “田贵森:《禁忌语的功能研究》”序,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55. “彭宣维:《语言导论新编》”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 “王松美、王萱:《英语口语考试入门》”序,北京:北京腾图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
57. “王松美:《英语教学新理念》”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58. “傅似逸:《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程》”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9. “(学英语)教学与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小学英语教学论坛》”序,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60.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61. “Clive Upton 等:《牛津当代英语发音词典》”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62. “徐竹生:《英语谚语大词典》”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63. “汪立荣:《语法理论与英语研究》”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4. “鲁苓:《语言 言语 交往》”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65. “王铭玉:《语言符号学》”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6. “胡庚申:《国际交流语用学—从实践到理论》”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7.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68. “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总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9. “王守元等:《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70. “程晓堂:《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71. “李冰梅:《英语词汇学教程》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2. “迈向21世纪的语言学”总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73. “王寅:《认知英语学探索》”序,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74.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总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5. “《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增补本”序言二,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76.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77. “潘章仙:《中国英语变体中的语言和文化认同》”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8. “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 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9. “《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80. “新课标英语丛书”序,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81. “刘润清、文旭编著:《新编语言学教程》” 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82. “叶起昌:《走向话语的意识形态阐释:以超链接文本为分析对象》”序,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83. “唐丽萍:《批评性跨文化阅读的主体间评价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4.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序,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85. “高登亮等:《语境学概论》”序,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
86. “王振光:《潜意识下的英语奇迹》”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7. “王寅:《认知语言学》”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88. “《英语综合教程》总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89. “Foreword”,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al Press, August, 2007。
90. “韩礼德文集”总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91. “吴一安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92.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文库”总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93. “胡壮麟:《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94. “文秋芳:《文秋芳英语教育自选集》”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95.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贺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期。
96. “孙迎辉:《中国学生‘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过程探究—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分析》”序,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
97. “马壮寰:《索绪尔语言理论要点评析》”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8. “钱军:《英语词的构成与搭配》”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99. “钱冠连:《钱冠连语言学自选集—理论与方法》”序,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100. “侯国金: 《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序,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1. “Vilem Mathesius:《普通语言学基础上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02. “董启明:《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103. “胡文仲:《和胡老师谈学英语》”贺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104.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序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05. “王媛:《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设计》”序,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年。
106. “Preface to Xueyan Yang: Modelling Text as Process” ,Continuum, 2010.
107. “苗兴伟:《语言学基础教程》”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8. “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序,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9. “张华:《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0. “赵永青、姚振军:《<语言学教程>纲要与实践》”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1. “刘援等:《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2. “P.H. 马修斯:《缤纷的语言学》”前言,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
113. “杨敏:《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114. “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115. “叶起昌:《语言之社会规范说与自然说—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对比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6. “张薇:《英语数字素养评价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7. “陈香兰:《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8.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5版)”序言二,香港:培生教育出版公司,2013年。
119. “王铭玉:《现代语言符号学》”序,北京:商务艺术馆,2013年。
120. “张勇先:《英语发展史》”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121.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5版)”序言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122. “梁波:《英语语音与听说词汇》”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3. “罗维亮、杨岗:《课件工程》”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4. “钱军:《英语词的意义与用法》”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125. “西方语言学前言丛书”总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6. “黄衡田:《英语辞格辨析》”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
127. “胡加圣:《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128. “高彦梅:《语篇语义框架研究》”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29. “赵玉荣:《日常自发性会话中叙事活动的三维分析》”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130.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131. “侯建波:《英语指称语的焦点化心理空间模型分析》”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132. “刘援:《学论经纬—《中国外语》创刊十周年文集》”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33. 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134. “外语学术核心术语丛书”总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135. “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系列丛书”总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转载于《21世纪报:英语教育》2017年4月1日(第278期)。
136.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总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137. “曲长亮:《北美历史文化实践教程》”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年。
138. “罗少茜、曾玲:《青少年外语读写能力培养》”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
139. “许葵花:《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序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140. “张勇先:《英语语言文化概览—英语发展史研究》”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141. “范文芳、庞建荣:《英语听说教学论》”总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
142. “李颖:《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双语教学能力研究》”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143. “田海龙、潘艳艳:《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序,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年。
144. “陆丹云:《21世纪美军外语新战略研究》”序,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9年。
145. “黄远振:《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总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
146. “黄必康:《英语散文史略》”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
147. “陆丹云:《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中国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分析模式研究》”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年。
148. “邹为诚:《基础教育英语教材国际比较研究》”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
149. “唐磊等:《日语教学论》”总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
150. “琼·拜比:《语言、使用与认知》”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151. “周晓康:《吟唱古诗学文化》”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152. “ [美]道格拉斯·A.奇比:《法语在英格兰的六百年史(1000-1600)》”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153. “ [英]诺曼·费尔克劳:《语言与全球化》”序,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年。
154. “ [英]乔纳森·卡尔佩珀、[澳]迈克尔·霍:《语用学与英语》”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155. “ [加] J.-P. 维奈、J. 达贝尔内:《法语英语文体比较》”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156. “王任华、赖良涛:《隐喻的认知符号学研究》”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157. “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
158. “付安权:《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
159. “崔刚:《外语学习的心理与神经理论》”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21年。
160. “王铭玉:《符号学论略—镂金文集》序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161. “钱军:《英语结构入门》”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162. “孙毅:《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序,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年。
163. “丁建新:《韩礼德研究》”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
164. “[澳]David Rose、[澳]J.R. Martin:《语篇类型与读写教学》”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
翻译
1. 《唐诗三百首新译》十一首,许渊冲等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
2. 《外国百家讽刺诗选》三首,罗绍书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3. “‘也’在三个平面上的体现:多义性或抽象性”,见戴浩一、薛凤生主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4. 《唐诗三百首》二首,吴均陶主编,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
5. 《懂英语》,Eugene A. Nida著,胡壮麟、黄倩译。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6.“Lin Lanying”, by Wang Bing, in Lily Xiao Hong Le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The Twentieth Century 1912-2000. 2002. New York: M.E. Sharpe Inc.
审校/审订
1. 方立等译:《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
2. 方立等译:《语言要略》。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
3. 刘润清等译:《朗曼语言学词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4. 邹臻主编:《研究生听说英语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张朝宜主编:《文化像座冰山—语言与文化的探索》,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
6. 王松美、王萱:《英语口语考试入门》,北京:北京腾图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3年。
7. 朱亚莉等主编:《英语》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004年。
8. “马丁文集”总序,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杂文
1. “入其门而得其道”, 《英语函授报》,1994年2月15日。
2. “圣塔巴巴拉校园巡礼”,《开放日报》,1994年4月11日。
3. “往事拾遗”,《上海市时代中学校庆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册》,1994年。
4. “斯人已去,遗风永存—追思外语界的良师益友许国璋先生”,载王克飞编:《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
5. “默默来时路—英语系胡壮麟先生访谈记”(撰稿人:王悦),北京大学研究生会/MBA联合会组编:《北大名教授访谈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6. “一生辉煌”,载董燕萍,王初明编:《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庆祝桂诗春教授七十华诞》,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求索述怀”,钱军编:《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年。
8.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英语辅导报》2003年4月28日,第41期。
9. “认识钱瑗“,《香港文学》, 2004年10月号。载杨绛编;《我们的钱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10. “追随先生五十四年”,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编:《李赋宁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 “倾听吾师的心声”,《中华读书报》2006年2月6日。转载于《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第227-230页。
12. “胡壮麟: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交流”(郭彪整理),《中国教育》,2007-11.03。
13. “孜孜不倦的求知者”,载《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求索者—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14.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We Band of Brothers.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Sept., 2010.
15. “拓展语言学知识,训练思辨能力—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专访”(黄瑞明),《21世纪报英语教育周刊》,2010年7月12日A4。
16. “我国高校澳研中心的楷模”,张勇先主编:《澳大利亚研究纪念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17. “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位先驱者—胡壮麟教授访谈录” (胡壮麟、于晖),黄国文等编::《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群言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8. “爱吾清华—访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学长” (采访人:魏莉薇,包雨苗整理),本书委员会编:《百年清华 百年外文 1926-2011—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暨外国语言文学系建系85周年纪念文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9. “胡壮麟”,张宜著:《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 “鞠躬尽瘁,一代英才”,王路江主编:《数理逻辑之美—方立教授纪念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
21. “胡壮麟教授谈‘读书之乐何处寻’”,(采访人:任真如),北京大学新闻网,2015.4.10.
22.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文/程蓉),《君子志道—北大:那些人,那些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23. “发展与展望:中国符号学研究今昔谈—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访谈录“(胡壮麟、吕红周),《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2016年,第3-9页;转载于《语言与符号》(第2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39-143页。
24. “斯人已去,遗风永存”,《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怀念桂诗春先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25. “中国符号学研究今昔谈”(吕红周整理),《上海语言学通讯》, 2017.01.17。
26. “对中国符号学之展望—胡壮麟访谈录”(胡壮麟、彭佳),蒋晓丽、赵毅衡主编:《传播符号学访谈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27. “在我国建立教育语言学正当其时”,俞理明著:《教育语言学研究》(上),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III-IV。
28.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胡壮麟先生学术思想与治学心得访谈”(李战子、胡壮麟),《英语研究—文字与文化研究》第十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29. “学无止境,贵在超越”,黄新炎编著:《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第二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82-183页。
30. “坚守信念,服务国家—从外语实践到语言教育与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年8月,2(3),第3-7页。
31. “贺词”,康志峰主编:《翻译研究与教学》,2020第1期。
32.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Language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 Zhuanglin Hu”(Liangtao Lai and Zhuanglin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OL Studies, 2021(3): 80-90.
33. “同命运,共呼吸”,《21世纪英语教育》,2020年11月1日,第4版。
34. “征途漫漫,初心不改—胡壮麟教授语言学与外语教育再回顾学术访谈”(李战子,胡壮麟),《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6-13页。
35. “‘十四五’规划胡壮麟教授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整理)。2023年。
奖励
1957年 原总参谋部二部先进工作者。
1993年 北京市1993年优秀教师。
2012年9月2日 获Griffith 大学/北京大学共同颁发的“澳大利亚研究成果奖”。
2013年10月18日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中国英语教育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2015年11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研究评奖委员会颁发“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2月24日 商务印书馆授予“荣誉顾问”证书。
2019年12月 获“首届北京大学离退休职工学术贡献特等奖”。
2020年7月1日 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6月2日 “北京大学‘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1600名50年党龄的老党员发言。
1986年“Differences in Mode”(JOURNAL OF PRAGMATICS, No.8, 1984),获“北京大学1986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1988年 《英语学习指南》,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1992年 《语言学教程》,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2年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
1995年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奖”。
1996年 “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获“第三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1996年 “语言·认知·隐喻”,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入选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5年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8年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材一等奖”。
2008年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入选“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9年 “普通语言学教学实践”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9年 “北京大学‘普通语言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2012年 《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参加者)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优秀奖”。
2020年12月《新世纪英文大词典》(缩印本)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21年《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去国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
1. 1979年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应用语言学会议。
2. 1980年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ANZAC 会议。宣读论文。
3. 1984年1月 北京大学代表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
4. 1987年8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第8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宣读论文。第14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
5. 1989年6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第1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宣读论文。
6. 1993年7月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第2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宣读论文。
7. 1994年6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第3届国际论辩学大会。宣读论文。
8. 1994年10月 韩国汉城英语教学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9. 1997年10月 中国澳门大学,第4届话语分析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0. 1997年10月21日-11月6日 北京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1. 1997年11月12-20日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第6届英语文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
12. 1999年7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第2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宣读论文。
13. 2000年7月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国际会议。宣读论文。
14. 2002年12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教育中心。宣读论文。
15. 2003年10月 德国佛兰克福书展。
16. 2006年3月 中国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学术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17. 2006年10-11月 中国台湾第15届国际英语文教学研讨会、元智大学讲学、社会语言学研讨会。宣读论文。
18. 2007年4-5月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19. 2007年12月4-8日 中国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学术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20. 2008年11月18日-12月8日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学。
21. 2009年6月9-13日 加拿大多抡多大学,第7届语言与文学象似性国际会议。主题发言。
目前研究方向涉及: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语言规划、符号学、认知与隐喻、中小学英语教学、多模态语言
1 履历中部分文献因出版时间早、内部发行等原因,未能找到样书,缺少页码等信息。请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