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已改变以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为主的局面,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将成为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发挥引领作用。本书力求促进学科交叉,围绕“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这一核心问题,拟实现以下目标。

(1)从全球标准化实践视角,全面梳理工业革命与标准化发展进程,揭示其演变过程、特征及规律;厘清新工业革命对标准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对我国标准化发展阶段进行研判,明晰其特征及发展趋势;着重研究我国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3)以标准制定主体为核心,厘清企业、标准组织及政府三大关键主体方之间的博弈关系,挖掘标准制定主体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明晰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形成机理。

(4)构建标准组织的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的发展模式,提出我国标准组织的能力提升路径。

(5)提出有利于发挥我国市场主体作用的标准形成机制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优质发展提供支撑。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工业革命与标准化发展的互动关系;首次明确提出标准的三大属性——技术属性、治理属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首次探讨了企业、标准组织及政府在标准形成过程中的三方演化博弈;从集体行动观视角,刻画了影响标准形成集体行动的7个要素,创新性地区分了外驱力和内驱力,构建了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形成机制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由标准形成的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国际化能力4个维度构成的标准组织能力评价体系,总结了我国团体标准组织的发展模式及能力提升路径;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团体标准化政策的效力,提出了优化建议。

本书结合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系统梳理了工业革命与标准化的关系,揭示了新工业革命下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发展新要求,探究上述背景下我国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形成机制;符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战略及政策精神,并为政策落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意愿、提升标准组织活跃度、增强标准有效供给、在新工业革命中构建应对全球竞争新格局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