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信息数量激增、信息形式多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当下,每个人在享受信息福利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信息爆炸、信息过载等诸多问题的困惑和烦恼。如何准确识别自己的信息需求,高效获取、分析和充分利用信息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个人适应信息社会的一项必要技能。

为什么写这本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搜索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快速定位和筛选。然而,随着信息的不断增长和多样化,我们往往会面临信息过载的困扰。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如何准确识别并快速定位自己的所需?

新客户要合作,如何判断对方是不是靠谱?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地做出扎实惊艳的PPT?

广告中炫酷但不知名称的字体,如何呈现在你的PPT中?

考研,如何选导师?如何找到陌生导师的联系方式?如何给导师发邮件?如何聪明地和导师“邂逅”?

做市场,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轻松获取目标公司高层的联系方式?

为什么别人几分钟搞定的事情,我却需要大半天?

如何发现互联网上的实用小工具?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搜索!

搜索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技术,也是一种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底层能力,是信息化生存的核心素养。

搜索有没有“道”,结果会差得很远。善用搜索,事半功倍,人生“开挂”;搜索不精,处处受限,失去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搜索,还用学吗?百度一下,谁都会啊?”事实也许远非这么简单,搜索也远不只百度,即便是百度,多数人也并没有摸准搜索的门道。百度之外,别有洞天,少有人去发掘和探索。

搜索,是一类网站,是一批语法,是一堆工具,更是一种方法,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技术易学,思维难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搜索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搜索效率,解决信息过载带来的困扰。

本书写了哪些内容

本书共分为六篇,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资源,再到职场进阶和学术科研,进而到方法技术和顶层思维,全方位地介绍各个领域的搜索技巧和工具。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深入挖掘各类学习资源,高效解决职场问题,并在学术科研中找到准确、权威的信息。

第1篇“基础知识篇”。从搜索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逻辑入手,通过实际案例和高效搜索法则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搜索的本质和提升搜索效率的方法。

第2篇“学习资源篇”。介绍各类学习资源的搜索技巧和工具,包括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学术论文等。通过学习这些技巧,读者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3篇“职场进阶篇”。主要介绍在职场中如何利用搜索工具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无论是寻找工作机会、获取行业动态,还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本篇都会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搜索技巧和工具。

第4篇“学术科研篇”。着重介绍在学术科研领域的搜索技巧和工具。从数字古籍的搜索到统计数据的获取,再到专利和标准的检索,本篇将帮助读者更加高效地进行学术研究。

第5篇“方法技术篇”。介绍搜索引擎的高级玩法、高效下载技术和学术数据库的检索技术。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术,读者将能够进一步提升搜索效率,更好地应对各种搜索需求。

第6篇“顶层思维篇”。探讨搜索与探究精神的关系,以及搜索与终身学习的紧密联系。通过培养探究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读者将能够在搜索中不断精进和成长。

本书有哪些特点

(1)实战经验丰富。本书的作者周建芳老师是四川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中图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素养工作组成员,长期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他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工作经历,涵盖投资、图书馆学、经济学、证券行业等多个领域。他在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读者分享,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2)案例贴近实际。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学习书,更是一本专注于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相关问题的专著。书中通过精心组织的100多个实实在在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资源、高效的工具、小众的技巧和实用的方法。

(3)强调实用性。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案例设计,本书始终以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为首要考虑。书中力求提供有料、有用、有趣的内容,避免使用晦涩的新名词和复杂的理论。相反,它提供了可借鉴性极高的内容,旨在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4)注重实践探索。本书详细介绍了80多种搜索工具和90多个实用搜索技巧,并在具体内容后安排了同步训练内容,鼓励读者按照要求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以便尽快巩固所学知识。

(5)培养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驱动力,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本书始终强调探究精神,时刻提醒读者激活信息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6)提供精华指点。本书在重要内容处设置了“温馨提示”小栏目,将正文中介绍的知识、操作技巧等精华要点进行二次提炼,再次启发和提示读者,帮助他们加强记忆,轻松上手,并更快地解决问题。

本书适合哪些人阅读

学习本书内容的读者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专业知识,只要会上网就可以。虽然这个标准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书作者最希望与下面三类读者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一类适合的读者是大学生。虽然大多数大学都会开设一门名为“信息检索”的课程,但实际上,与本书的相关内容差异很大。本书将告诉读者一些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而且非常实用。

第二类适合的读者是职场年轻人。职场年轻人充满激情,潜力巨大,他们需要的是基础知识和经验。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关系到他们在老板眼中的形象,同时也关系到个人的收入和职业前景。本书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与读者产生共鸣,帮助读者搜索信息、利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从思维和理念的层面上提升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读者在职场上的进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积累宝贵的经验。

第三类适合的读者是终身学习者。在信息化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并适应这个时代,我们必须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工具、方法和渠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搜索能力和搜索意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到、找到并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本书将从资源、工具、技术和思维等方面帮助读者找到终身学习的方法。

从这本书中能学到什么

本书将帮助读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提升。

第一,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运用搜索思维、选择适合的搜索系统、利用搜索工具和技术,我们才可以找到合适的资源,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这将使读者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同事眼中那个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人。

第二,强化信息意识和培养探究精神。资源、系统、技巧和工具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永恒不变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答案的精神。这是本书在设计内容和案例时的基本逻辑,通过本书的学习,相信读者一定能够领悟到这些重要的观念。

第三,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并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在这个纷繁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只有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通过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读者将不断学习,实现从技能到思维的进阶,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铺平道路,这也是本书的终极目标。

本书阅读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习之路需要自己去探索,而本书将成为读者的指路明灯。要想掌握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建议读者秉持以下六点原则。

一、用心体会

不仅要关注书中内容的关键知识点,更要用心体会案例中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不仅是对技术的学习,更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动手实践

对于书中提到的每一个资源、系统、技巧和工具,都要动手去实践一下。不要怕麻烦,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得到一个现成的结果更为重要。

三、学会质疑

互联网上的资源、系统和工具数量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本书所推荐的工具、资源等也可能存在问题,读者要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在切磋中我们共同提高。

四、积极探索

将搜索作为每个解决问题的起点,获取信息,找到线索,根据线索继续探究。走一步,看一步,在不断的搜索和探究中逐渐接近问题的答案。

五、拓展自己

书中所讲的内容只是一块抛砖引玉的砖,更多的玉需要读者努力去寻找。以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为基点,通过相似网站搜索、攻略搜索等渠道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六、总结升华

基于自己的实践、探索和拓展的积累,结合书中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框架,形成自己的搜索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现在,让我们一起推开搜索之门,跟随本书的引导,发掘互联网中无尽的宝藏。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温馨提示: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网站、工具版本等更新较快,书中内容在写作时(2023年9月)以最新版本为基础,但由于图书写作到出版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读者拿到书学习时打开的网站页面或使用的工具版本或许有些小小差异,但不影响学习。读者学习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思路、方法与应用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必拘泥于软件的一些细微变化。

另外,读者可以用微信扫描下方任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输入代码dM24221,获取本书重点知识教学视频。

资源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后,感谢广大读者选择本书。本书由“凤凰高新教育”策划,内容由周建芳、何冰两位老师编写,全书由胡芳老师统稿编校。在此,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竭尽所能地为读者呈现最全、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指正。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或有任何建议,可以通过E-mail与我们联系。读者邮箱:27518010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