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戏子皇帝死于戏子的预言

谶曰:

五人同卜,非禄非福。

兼而言之,喜怒哀乐。

颂曰:

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

《推背图》此象蕴含深意,“五人同卜”巧妙拆解出“從”字,“兼而言之”则清晰指向“谦”字。“非禄非福”预示灾祸将至,“喜怒哀乐”道尽人生无常。

李存勖崛起之初,被尊称为晋王。他历经十六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一举灭掉后梁,登基称帝,成为后唐庄宗。称帝后,他将都城由太原迁至洛阳,一心增强国力。此后,他先后降服岐地、吞并蜀地,大河南北及关中西川皆纳入版图,声威赫赫,震慑四方。

然而,随着功业渐成,李存勖渐生骄逸之心,勤勉治国之态不再。他或是纵情游猎,或是深居后宫,与伶人寻欢作乐。为取悦宠爱的刘夫人,他时常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廷中嬉戏玩耍,戏子们称他“李天下”,他也欣然接受。

李存勖对歌舞戏剧的痴迷,使得众多戏子在宫中得势,进而干预朝政。诸如陈俊、储德源、敬新磨、郭从谦、景进等人,皆凭借伶人身份获取权势。其中,景进最为得势,常将民间诸事奏报李存勖,李存勖则将其视为眼线,用以掌控朝廷局势,就连将相都对他敬畏三分。

李存勖本以英武闻名于世,强兵猛将皆难与之抗衡。但如今的他,与昔日那个知人善任、披甲枕戈的英勇之主判若两人。

常言道:“骄则思佚,佚则思淫。”刘氏凭借美貌将李存勖牢牢掌控,致使宫廷秩序紊乱,妾室与正妻名分颠倒。加之李存勖年事渐高,又听信谗言,猜忌老将,甚至杀害功臣郭从韬,此举引得兵民怨愤,叛乱此起彼伏。

乱兵纷纷拥护李存勖的养子李嗣源起兵。起初,李嗣源有所顾虑,但其女婿石敬瑭力劝他举兵夺取大梁。历经数年混战,公元926年,李嗣源率领大军直逼汜水关。急报传入宫廷,朝野上下一片惊惶。李存勖决定亲自率军前往汜水关救援。

这年四月一日,李存勖出征事宜皆已安排妥当。数千骑兵整齐列于宣仁门外,数万步兵严阵守候在五凤门外,只等御驾阅兵后即刻出发。此时,李存勖正在用早餐,忽然听闻皇城兴教门口喊声震天。他深知局势有变,即刻召集近卫亲兵,亲自率军前往镇压。

李存勖率军来到中左门,只见乱兵已冲破大门,喧嚣不止。而指挥乱兵的,正是昔日的伶人郭从谦,此时他担任兵马直指挥使。李存勖见状,怒发冲冠,拍马挺枪,直向郭从谦冲去。

郭从谦并非能征善战的大将之才,与李存勖交战数回合后,便渐露败势,只得拍马而逃,乱兵也随之四散逃窜。

李存勖迅速关闭城门,着手整顿兵力,并派遣中使前往宣仁门外传唤骑兵统将朱守殷,打算彻底剿灭乱党。然而,朱守殷却趁乱溜走,不知去向。

就在此时,郭从谦又率领乱兵杀回,此次来势更为凶猛。他们一方面采用人海战术,如潮水般涌向城门;另一方面运用火攻,一时间,城内宫中火光冲天。未着火之处,乱兵则如蚂蚁般蜂拥而入。

李存勖本欲奋力抵抗,却发现身边的近臣宿将已逃走大半。此刻的他虽浑身浴血,但英勇之气丝毫不减当年,依旧奋勇拼杀。怎料,一支利箭突然飞来,深深嵌入他的面颊。李存勖大叫一声,左右侍从赶忙上前搀扶,太监急忙喂他喝下一杯酪浆,然而,他终究气绝身亡,年仅四十二岁。这一天,正是同光四年四月一日,故而颂曰中有“一日同光直上天”之句。

“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泰川”,这两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李存勖的死亡以及乱兵汹涌来袭的场景。若没有“一日同光直上天”这句关键表述,实难断定此象所指正是李存勖之事。毕竟,李存勖的年号正是“同光”,而郭从谦正是他麾下的伶人。

金圣叹对这个卦象的批注表明,此卦象预示的正是伶人郭从谦发动叛乱,后唐君主李存勖被乱兵射中这一历史事件。